照片背后的故事

2014-10-09 03:55赵姝婷
摄影世界 2014年2期
关键词:新华社

赵姝婷

2013年过去了,但这一年来人们经历过、关心过的事件还留存于心中,而照片也许是每个人回忆过去一年最鲜活生动的凭证。在2014年初,新华社摄影部从2013年播发的自采国际新闻照片中评出当年的年度国际照片,总计41幅(组)。透过这些摄影记者的镜头,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在这世界的不同角落,发生着什么样的大事和小事,不同地方的人们又是怎样过着不同的生活。感谢优秀的摄影师,用影像记录了如此多的精彩瞬间,也让看照片的人对这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感触。

在观看精美的照片、感叹摄影的神奇之余,你会不会想了解,摄影师是如何回忆和看待他们拍摄的这个瞬间的?好照片诞生的方式也许都有不同:也许是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任务,也许是一个拍摄间隙的花絮,也许是一次随手拈来的街拍,也许只是搏家人一笑的日常记录……但不论如何,一幅好的作品,都包含着摄影师的思考、态度和感悟。我们采访了一部分摄影师,请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拍摄经过,也许能给同样热爱摄影的你带来一些启发。

记忆也许会褪色,但好的影像定会长存。

2013年1月2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夫人出席总统就职舞会。当日,奥巴马宣誓就任第57届美国总统。 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张军:就职舞会是持续整天的典礼中的最后一环,本来我准备了400mm镜头准备拍摄特写,但最终获奖的却是这幅用70~200mm镜头拍摄的远景镜头。当珍妮佛·哈德逊唱起“让我们在一起”,奥巴马夫妇翩翩起舞。但台下盛装打扮的宾客没有如同传统舞会的礼仪般随之而舞,而是全部拿出手机拍照录影,这让我非常惊讶。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2013年11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候任主席珍妮特·耶伦出席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提名听证会。

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张军:耶伦于10月初获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接替明年1月底结束任期的现任主席伯南克。如果获得参议院确认通过,耶伦将成为美联储的首位女性掌门。在这场听证会上,近20名摄影记者挤在一起拍摄。在得到正面“标准”照片后,我绕到她身后趴着寻找画面。耶伦的白发,象征权力的座椅和身后的男性皮鞋,使得这一幅照片画面简洁,元素丰富,观者可以自行感受其中的蕴意。

2013年9月9日,朝鲜在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阅兵式,庆祝朝鲜建国65周年。新华社记者张利/摄

张利:9月9日,朝鲜举行阅兵式庆祝建国65周年。我所在的拍摄地点据金正恩所在的主席台距离将近100米,拍摄效果并不理想,索性将大部分精力放到阅兵式上。我把镜头对准接受检阅的队伍,尤其是队伍中的女兵,很容易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张照片尽管是一排拿着枪的女兵,力图在行进过程中保持整齐划一,但神情各异,生动传神。我将焦点对准了左数第三个女兵,她的表情显得有些忍俊不禁,一下子改变了画面的严肃气氛,同周围人的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2013年5月14日,在美国洛杉矶,示威者抗议美国富豪科赫兄弟的“科氏企业”收购洛杉矶时报的计划。新华社发(赵汉荣/摄)

赵汉荣:5月14日,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市中心,抗议者手持抗议标志,高举拳头, 高呼口号——当然这也是我们摄影记者司空见惯的,所以拍摄和平示威活动总是令我伤透脑筋。但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有的示威者手上拿着查尔斯·科赫的头像,双眼是两个孔。于是,我尝试用广角镜头通过查尔斯的“双眼”向示威者方拍摄。当我决定抓拍一位激昂的示威者,不断尝试锁定焦点,试图把示威者本人和其手中举着的大卫·科赫的头像一起拍摄清楚。终于,示威者与大卫的“脸”非常有趣地同时出现在查尔斯的“双眼”内。

2013年7月12日,在埃及开罗纳赛尔城,一名小女孩观看穆斯林妇女祈祷。

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

李木子:7月12日是埃及进入斋月的第三天,我来到开罗纳赛尔城的阿达维耶清真寺采访。在军方罢黜穆尔西后,穆尔西支持者在开罗设立了两处静坐点,阿达维耶清真寺便是其中之一,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穆尔西支持者聚集在这里,支持他们的“总统”。进入斋月后,穆斯林在日落前不能吃喝,埃及的夏天酷热,白天很难熬,我看到过很多示威者白天因体力不支或中暑在示威时晕倒。这张照片拍摄的是穆尔西支持者在黄昏时分的祈祷,做完这次祈祷,他们便可以开始进食。埃及人喜欢带孩子参加游行,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看到妇女们在祈祷时把孩子放在地上,孩子们好奇地望着自己的家人,政治和宗教似乎距离他们还很遥远。

2013年12月1日,两千余名支持穆尔西的示威者在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参加示威游行。新华社记者崔新钰/摄

崔新钰:来开罗驻外之后拍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游行了。12月1日的示威中,游行民众照例随着带队人的口号、踩着齐整的鼓点又蹦又跳。除去那些血脉贲张的硬瞬间,我个人更倾向于拍比较柔软含蓄、能够留给观者想象空间的照片。我爬到高处突然发现,人群中有一名戴黄色面具的人,正反身慢悠悠地离开激愤的人群。某一瞬间他好似完全超脱于周围的环境,加上脸上那张似笑非笑充满讽刺意味的面具,顿时让取景器中的四角天地有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我本能地按了几下快门,那张面具脸随即消失在人群中。记得有人说,摄影就是做好一切准备,然后安然等待上帝赐给你那一瞬间。

2013年12月1日,在埃及开罗解放广场,开罗大学学生在与警方的冲突中躲避催泪瓦斯。

新华社发(阿姆鲁/摄)

阿姆鲁:当我到达开罗解放广场,警察和装甲车正严阵以待,准备驱散反军事行动的大学生。我在草地上整理我的装备,突然警察开始放催泪瓦斯驱逐人群,我甚至没有时间把相机拿出来。随后,我举着相机在铺天盖地的催泪瓦斯中拍摄撤退的学生们,最终拍到了这张照片。当准备撤离的时候,我向着警察的方向跑去,因为瓦斯弹的烟雾太浓密,很好地“掩护”了我,最终我安全撤离现场。endprint

2013年12月2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的警察局附近,示威现场一片混乱。

新华社记者高健钧/摄

高健钧:12月2日,泰国反政府人士发起占领曼谷警察局的攻势。在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之后,英拉政府开始使用催泪弹、高压水枪等手段驱赶他们。催泪弹的烟雾笼罩着整个街道,呛得我鼻涕眼泪直流,在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口罩防风眼镜之后,我冲进成百上千的抗议人群开始拍摄。据了解,这些打头阵的抗议者都是花钱雇来的“专业人士”,表现得训练有素:照片里地上的茅草垫是专门用来压盖催泪弹的,竖起的水泥石板可以阻挡催泪弹和橡胶子弹,抗议者都全副武装。警方的一阵猛烈“火力”打退抗议者的一轮进攻,一名反政府人士没来得及撤退,无奈躲在最前方的一块石板后面——而我同样没有来得及后撤,站在他身后不远处另一块石板后,拍下了这张照片。

2013年4月10日,在西班牙东北部的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被“罩”在街头艺人制作的超大肥皂泡里。新华社记者孙闻/摄

孙闻:这是一张拍给女儿看的照片。当天,我们一家三口到巴塞罗那休假。为了让女儿多睡会儿,我一早就提前去教堂买票。买完票以后,在等她们娘儿俩的间隙,在教堂边上的一个小公园溜达了一会儿,刚好碰到一个玩泡泡的小伙子。从泡泡里看到的教堂光彩奇异,非常有趣。我看到小伙子桶里的肥皂水不多了,估计等太太带着女儿赶来就看不到了,于是就拍下来给女儿看看。

2013年6月28日,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对身着婚纱的女同性恋者互相亲吻。新华社记者王雷/摄

王雷: 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就两件同性恋婚姻相关案件作出判决,认定禁止同性婚姻的婚姻保护法违宪,这一判决为同性婚姻合法化打开了大门,也成为美国国内同性恋婚姻的一个新里程碑。当媒体公布这一消息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应该去拍摄同性恋者生活状态的最新画面。纽约是个多元的国际都市,在曼哈顿的下城区时常可见同性恋者成双成对,低调而自若。当天,在纽约中央公园,我果然碰到了这样的一幕:一对女同性恋者穿着婚纱幸福地拍照,引得周围游客好奇观望。这个看似偶遇的画面其实是我为拍摄同性恋婚姻主题而在心中考虑许久的一个反映。摄影源于对生活的了解,没有对城市深刻的观察和思考,就不会有这样画面的诞生。

2013年1月10日,一只乌鸦从白雪覆盖的耶路撒冷“金顶”旁飞过。新华社记者尹栋逊/摄

尹栋逊:1月10日早晨看到白雪皑皑的耶路撒冷,我颇为激动,构想了两年的“白雪金顶”终于等到了。耶城曾经4年无雪,就算下,地中海温暖的气候也会使雪迅速消融。当下我立刻驾车直奔“金顶”数百米外的城墙垛口,用积雪为前景,遮住“金顶”周围的杂乱,期望拍出《大闹天宫》中凌霄宝殿的空灵感。此时恰巧一只鸟飞过,真乃天赐!不到一刻钟,云开雪融,金顶就像刚洗过澡般一尘不染了。

2013年1月30日,参观者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的国际旅游博览会上咨询。新华社记者谢海宁/摄

谢海宁:拍摄大型展会属于日常新闻,想要拍出新意比较困难。所以这一次拍摄的时候我主要想探讨的是,人们如此热衷于旅游,就在于旅游可以使人们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脱离出来,这种“生活在别处”的情怀即使是在一次展会中也会展现出来。照片中“真实”地困于房间里的人,想要像宣传画中“虚构”的人一样享受欢乐和阳光,这种梦想与现实相互对照,真真假假的隐喻,形成了照片的趣味。照片很难说是完全客观的,倒不如说是拍摄者独有的表达方式。

2013年2月17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时装周后台,一位模特因担心影响妆容,小心进餐。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殷刚:伦敦时装周,年年有年年拍。除了台前虹衫倩影,台后模特们的活动也颇为引人关注。2月17日,在著名时尚品牌Vivienne Westwood时装秀的后台,模特们有的在上妆,有的在美甲,有的在美发。一个坐在角落进餐的模特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极为小心地把一根根青菜放入嘴中,以免影响已经画好的唇彩。这张照片模特嘴的形状最为有趣和丰满,同时画面中模特的眉眼、手的姿态、木叉和青菜的线条和角度也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2013年10月1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艺术之城,京剧演员迟小秋在演出前化妆。

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金良快:里约热内卢是一个“堵”城,早晚高峰路上交通近乎瘫痪。原定当晚9点开演的京剧,楞是因为现场稀稀拉拉的观众而推迟了半个小时。这张照片拍摄于里约艺术之城剧院的化妆间,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要在《锁麟囊》里饰演富家女薛湘灵,玻璃窗映出了迟小秋和外面川流不息的车流。一动一静的画面,或许能给繁忙的都市人群带来一丝淡定。

2013年7月21日,在印度比哈尔萨兰地区的甘达玛尔村,一名女子在照看自己的孩子睡觉。她的另一个孩子在当地公立小学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中死亡。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郑焕松:这张照片是在印度最穷的地区之一拍摄的,当地50多名小学生在学校吃了午饭后不幸中毒身亡。拍摄悲伤的人是对摄影师心灵的震撼与冲击,拍这张照片的快门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让我记忆深刻。这名年轻的母亲坐在那里,神情充满悲伤和对毒害女儿的凶手的愤怒。在拍摄前,我非常担心拍照会引起她的不适。但我带着尊重,在心中完成构图后,鼓起勇气走上前去,蹲下拍摄了两张,心里默默为她祈福。

2013年6月10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名年轻人参加游行,纪念1971年6月10日发生的暴力事件。

新华社发(亚历杭德罗·阿亚拉/摄)

亚历杭德罗·阿亚拉:每年在墨西哥都会有一个游行,纪念1971年的6月10日的屠杀学生事件。当日,几百人来到佐卡罗广场聚众抗议,其中有约50个自称“无政府主义者”的蒙面年轻人,主动向警察发起了攻击,几分钟后,愤怒的人群开始向警察投掷石块并用汽油罐喷火。我的一部相机瞬间就被“石头雨”砸坏了,还好还有另一部相机能派上用场。在这样复杂而危险的情况中,充足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endprint

2013年4月16日,在印控克什米尔夏季首府斯利那加以南55公里的一个贫民区,一名外乡来的女孩把塑料布披在身上挡雨。新华社发(贾韦德·达尔/摄)

贾韦德·达尔:我在回家的途中拍到了这个画面。当时,我的目光被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吸引。照片中的女子披着塑料布站在雨中,看起来就像一座雕塑。在印度,最底层的劳动者居无定所,为了讨生活四处流浪、迁移,生活保障如同他们披在身上的塑料布,脆弱而无力。

2013年10月18日,一名舞者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排练日本编舞家梅田宏明的舞蹈作品“Holisitic Strata”。

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邓智炜:我通常不用闪光灯拍摄舞蹈,因为多数舞蹈表演有它自己的灯光效果,也通常不允许摄影师打灯布光,以免影响舞者。拍摄梅田宏明的舞剧非常有挑战性,因为现场的灯光非常阴暗,即便我把感光度调到ISO 6400、光圈在f/3.2,快门速度也只能达到1/60秒,在拍摄舞者时就会模糊。幸亏这次的舞蹈动作不是很快,所以还可以拍出好的效果。舞台的灯光效果有种星空的美感,和舞者的姿态相得益彰。

2013年9月4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动物园哺乳动物馆馆长丽贝卡·斯奈德为新生双胞胎大熊猫宝宝称重。

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张军:旅美雌性大熊猫“伦伦”7月15日顺利产下一对雄性双胞胎,这是首对在美孕育成活的熊猫双胞胎。熊猫宝宝通常在诞生百日后才与公众见面,但这次动物园给予了特别的拍摄许可,让摄影师和熊猫宝宝零距离接触,机会非常难得。工作人员将双胞胎宝宝从恒温箱抱出体检称重,短短几分钟内,小家伙非常活跃,摆出各种可爱的造型,我拍下了这张熊猫宝宝像是在和镜头打招呼的画面。

2013年3月6日,一个月大的婆罗洲小红毛猩猩紧紧地抱着妈妈,在新加坡动物园出席饲喂活动。新华社发(邓智炜/摄)

邓智炜:在摄影题材中,小孩与动物是最考验摄影师技术的题材,因为他(它)们最难预测也最难捉摸,或许正因如此才会有更大的收获。这次的拍摄是在猩猩进食的时刻,猩猩表现得比平时放松,加上有动物管理员的协助,使拍摄过程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这是小红毛猩猩头一次与公众见面,所以紧紧抱着妈妈。我正好拍到了这个画面,有点像是小猩猩竖起大拇指说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华社
再创新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视界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新华社短视频产品的特点和启示
塔克拉玛干沙漠雪景如画
“快笔小新”: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