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途——时间?空间?织毯

2014-10-10 21:02赵佐良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史当代艺术纤维

赵佐良

《谜途——时间·空间·织毯》展览已于今年7月13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落下帷幕。该展览具有历史的包容性、风格的多样性、和布展的艺术性,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艺术展览之一。

本次展览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联合策展,有着多重的背景。织毯艺术和西方20世纪艺术史具有密不可分的渊源,纤维织物作为艺术表现方式,在中国也有独特的发展路径。中世纪至18世纪曾是欧洲织毯的黄金时期,那时的织毯是礼仪和身份的象征,也是神谕的载体。到了19世纪,随着人们对机器和非人造物的崇拜,地毯逐渐衰退为历史遗物,直到由威廉姆·莫里斯等人发起的“艺术与工艺运动”,手工艺的价值才得以扭转和重现。在这段时期,伊斯兰地毯为莫里斯提供了解决现代化设计难题的灵感,也为之后的“新艺术”开启了崭新的视觉纬度。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悠久的纺织文明与西方纺织史遥相呼应,但真正与织毯发生亲密关系的地区却几乎集中在有着游牧传统的西北。对大多数中国现代都市人来说,一张地毯或壁挂,要么是行政权威的象征,要么更接近于一种文本的倒叙或是对异域的想象。直到上世纪80年代,毯子和织物才从传统的工艺美术范畴中被解放出来,进入现代当代艺术的范畴。保加利亚人万曼,他于1986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从事当代纤维艺术和数学的研究机构——万曼壁挂研究所,培养了一批中国纤维艺术家。

《谜途——时间·空间·织毯》展将中西方对装饰、空间、艺术史和工艺史的不同认知编织成一条飞毯,将织毯的仪式解构在错综的经纬之间,提供给观众一条象征的谜途。(摘自展览说明)

猜你喜欢
艺术史当代艺术纤维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膳食纤维,不只有一种
误读的“艺术史”
艺术史上最贵的武器
跟踪导练(一)
为什么有的衣服洗后会缩水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镣铐下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