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生活的智慧

2014-10-10 21:42张少俊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智慧实验

编者按: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张少俊老师,最近开设了一门

“民间艺术”课。这门课程的整个教学情况和设置目的,非常有

趣。民间艺术如何传承,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和理解并且能

动手实验,这个过程值得交流推广。课程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轻松自如,但又不失严谨,通过几周的教学和互动,课程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人们很想具体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用意和想法,课

程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又如何呢?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呢?

Approaches to inheriting folk art and inviting more

young people to participate, understand and do hands-on

experiments are worthy of promoting and communicating.

Course topics are clear, with rich contents and ease and

rigorous style. Through teaching and interaction for several

weeks, the course achieves good results.

我想做的一件事很明确,就是把老祖宗的智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承给年轻人。课程开始时,我先从汉字的造字学讲点感受,举例“乐”字,“乐”的含义其实非常丰富,“白”字,白色是原本,是太阳的白光,也是方向,五音五行五脏的含义。“丝”是蚕丝,丝绸,古代富贵服饰的象征。“木”,树木,果木,草木食粮的含义。白丝木组合构成“樂”,人们五脏调和有衣服有果物粮食,就是“乐”了。知足者长乐也。“乐”还是多音词,读“乐”(yue)。“乐”也是会意字,象征木为琴(琴架)白为玉(拨动琴弦的白玉),丝为弦。是娱乐演奏用的古琴。假如身体不舒服病了,服用中草药,“乐”字加草字头构成“药“,服药病愈后继续“乐”。汉字的发明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最高的智慧体现。

著名设计家原研哉指导的毕业设计非常有国际性的话题,我每年都会带领学生们去他任教的美术大学参观交流,他指导学生的主题创意以及概念,许多来自于民间艺术和日常生活。原研哉善于把民间的日常生活中的发现,转换成非日常的创意和设计,并产生很好的话题和效应,很值得我们借鉴。举例,小孩有时会不愿意按时主动睡觉休息,贪玩。他指导学生设计了很好玩的寝具,因为寝具是用各类造型色彩逼真又有趣好奇的日本寿司做的原型。结果是,一家子孩子高高兴兴地争抢着“寿司”要睡觉。这也是来自于民间生活的智慧。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民间艺术这门课是选修课,设想整个过程使大家觉得轻松自如好玩。最终的结果是:通过此样的“玩”,能使大家感受到民间艺术中的所谓“玩”是有程式的,是有套路的,是有规矩的,是有目的和框架地在玩。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单纯的玩。课程对象:是视觉设计关联专业的学生的课程。授课形式:自由分成小组。大致六人一组。教学目的:在课程实验中得到的智慧点,如何使用在以后的创意设计中。

一个30名学生的班,一共分了五个小组,大家选择五个类别的民间艺术形式来实验呈现。课时为3 2课时,每周4个课时(半天)。通过此课程的实验,增强年轻人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并能引发出对民间艺术中的智慧亮点的理解,转换成设计创意中的灵感源泉。

二、课程的计划及表现

每个小组做出详细的计划报告书,寻找发现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经过和老师的交流讨论指导,有了比较充分的深入挖掘的理由,以及初步的设想和收集到资料后,才能确定主题。并在课堂上说明提案,听取各个小组的建议,充实调整后再发表。这样用感性和理性的不断碰撞之后再确定主题,递交报告书,各小组也列举了用何种形式表现的设想。

其中有选择以剪纸作为主题,也有尝试民间美食的,有选择蜡染的,民间木刻年画的等等,大家找了资料也做了许多尝试,初步理解民间艺术中的有趣和智慧点。整个过程老师一直在启发和参与中。一起寻找资料,参观学习和访问,收集实物,和大家一起体验这个艰辛的过程。

通过初步的研究和共同发表,同学们受到了启发,主观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尝试着用自己的感悟重新去定位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会比较容易地划分民间艺术的类别,也会有兴趣出去深入了解她的表现形式和可爱之处。有了理论概念的指导和初步实验的结合,大家顺利地闯过了选择主题的瓶颈,感觉已经在概念上玩了一把,都在默默期待着课程的进展和最后呈现的效果。

三、唤醒沉睡的能量

都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将来走出学校找工作比较容易。如何才能让大家自觉地动手呢?

课程中穿插安排了民间艺术家来课堂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最简单的动手开始,学打“中国结”,觉得乐在其中。人的大脑思考着的是自然,左手紧握着技术,右手掌握着艺术,脚踩着大地,真如达芬奇的画中所示。民间艺术家们本能地会用自己的五感和经历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并用就地取材的方式表现出来,既有实用性也有装饰性,更有他们的生活智慧。

有一小组选择了蜡染的实验。都是第一次尝试蜡染工艺的新手,每次带到课堂上的新作品成了大家的期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也结合自己的实践感受,及时讲了个人的体会,人的五感知觉有许多部分还没有被开发,人在出生前的真正体验是触觉,婴儿和母亲的皮肤的接触抚摸就是最好的沟通,其实人类对素材的认识是从无意识中已经在形成记忆了,能否大家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材料使用做些初步的尝试,来引发大家动手的乐趣以及去寻找新的发现。这里介绍几组学生的实验作品,是课程的发表。

教学是综合性的大学问,通过这门课程的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民间艺术的精华和智慧,我们祖先的文化的宝贵遗产,必须要想方设法去传承,不是单纯说教,较好的达到教学的要求和目的是我们的追求。

下面分享选用同学们的评价和感想:

民间艺术课结课受到好评,大家有兴趣地玩。有几个小组完成了精彩的作业,把剪纸的光影效果延伸了。把民间老虎做成了有当代艺术的美感。智慧原点还在,大家好高兴。

我们懂得挖掘和借鉴的含义了……老师上课不讲太具体的。都是启发式的。所以每次达到何种效果大家都在进行中寻求。始终带着紧张感不安和饥饿感。这个度的把握是对驾驭者和教育者的智慧挑战。

是的,换个老师教,效果也不同,知识储备要具备不可复制性。

我也觉得知识储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课上课下“玩”,但是我们都力求玩出格调,而且作为中国新一代,我们要把年轻人的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我们始终在“推陈出新”。用流行元素诠释经典。

还是谢谢老师的引导,让我们自由又有限制地探索。好像有点像今年上海高考的语文作文,自由与不自由。[偷笑]在课程中大家都在不断挖掘,民间艺术感觉也是发现与解决问题……。

(感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同学们的支持。)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智慧实验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