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湖区平原绿化发展规划

2014-10-10 00:47方炎杰李佐晖孙茂者金祖达朱小虎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西湖区平原绿化

方炎杰,李佐晖,孙茂者,金祖达,朱小虎

(1.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林业水利局,浙江 杭州 310000)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城市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实施“区域分工”战略;生活空间留足绿化等配套空间;生态空间加大平原绿化比例。平原区域是人口及工业的集聚区,恰恰是森林的贫乏区。因此推进平原绿化,建设绿色家园,对于平原地区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质量、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浙江省正全面部署“森林浙江”建设,组织实施“1818”平原绿化行动,到2015年全省平原力争新增林木覆盖面积12万hm2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 以上[3],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西湖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美丽幸福首善之区”的总体目标,开展平原绿化建设,积极打造绿色、亲水、无视觉污染的一流生态环境,为创造首善的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

1 现状分析

1.1 基本概况

(1)西湖区区位:西湖区位于省会杭州市的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20°00'26″至 120°09'27″之间,北纬 30°03'35″至 30°21'28″之间。总面积 317km2,其中平原面积173km2。西湖区东北与下城、上城、拱墅3区相连,西北与余杭区接壤,西南与富阳市毗邻,东南与滨江区、萧山区隔江相望,是西南方向联系杭州市的必经之地,是杭州风采的展示窗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自然概况:西湖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南端,是平原与丘陵交替地带,中部以丘陵为主,属天目山余脉;南部为西湖平原,由海积、冲积、淤积作用而成,地势自南向东北倾斜。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 875.5 h,年平均气温16.2℃,适宜各种植物生长。西湖区湿地类型多样,资源丰富,在全省湿地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

(3)环境概况:2012年,西湖区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体标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40d,优良率在93%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低于全市主城区平均值[4]。这得益于西湖区中部山体植被及平原植被对水体和空气的净化作用,不仅如此,植物群落增加会显著提高空气中负离子浓度[5],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平原绿化的必要性。

1.2 平原绿化现状

近年来,西湖区积极开展平原绿化建设,围绕杭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和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要求,全面启动以城镇、村庄、道路、河道绿化为重点的“绿化西湖”行动,通过工程绿化、借地绿化、义务植树等方式,不断推进平原绿化步伐,平原绿量持续增加。目前全区通道(含铁路、公路、河流及其他道路)绿化率达99.5%,其中铁路和公路的长度绿化率达到100%,村庄林木覆盖率11.4%,城市和城镇建成区林木覆盖率16.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6.82m2,基本实现了城市园林化、通道林荫化。建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公园和高档次高规格的绿色样板路、绿化特色街,中心城区绿化一街一景、量质齐升,呈现了现代都市的良好风貌,提高了“人居天堂”的美誉度。

2011年全区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56%、林木覆盖率16.36%、农田林网控制率94.6%,建立起以城市公共绿地为生态基础,以山体廊道带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水网为生态脉络的森林生态系统。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明显减轻,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平原地区有林地面积已达2 933.33hm2,其中各类经济林、树圃966.67hm2,苗木、茶叶产业在三墩和龙坞良性发展,同时依托优美的平原区森林景观,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

1.3 平原绿化存在问题

西湖区平原绿化与全省其他县(市、区)相比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也不能忽视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困难和问题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1)总量不足。西湖区在2006年被授予“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称号,虽然其平原林木覆盖率指标比全国的16%和全省的14.8%略高,但与本省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窗口城市,西湖区必须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能运行的原则,狠抓平原绿化工作,有条不紊地提高绿化总量。

(2)发展不均。由于绿化工作的出发点与侧重点不同,城镇建成区绿化和村庄绿化在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上很不平衡。目前,城镇建成区的林木覆盖率为16.6%,而村庄内的林木覆盖率为11.4%,两者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虽然通过园林绿化村的创建使部分村庄的绿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总体上来看,村庄绿化仍然是全区绿化的薄弱环节。

(3)用地紧张。土地是林业建设之本,没有土地就无从发展[6]。截至到2010年浙江省的城市化率比2000年增加了12.95%,已达到61.62%,排名全国第6[7]。在此大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日益紧张,开展平原绿化工作显得困难重重。各单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虽然充分考虑到绿化造林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由于经济原因,将绿线内的用地改做他用。下一步,必须严格执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明确绿线范围,严禁绿线内用地进行经营性开发,除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要“见缝插绿”与“规划建绿”外,更要立足城郊,致力于大环境绿化[8]。

(4)机制滞后。要彻底改变城市绿化行业“政企不分,管养不分”、“以费养人”的状况,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9],逐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养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达到降低养护成本,提高绿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将这种机制由城区向郊区辐射,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共同提高绿化建设水平。

2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高层推进为动力,以森林创建为载体,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为联动,以强化服务为支撑,通过大力开展城乡万亩平原绿化行动,构筑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展良好前景的森林产业体系、弘扬内容丰富的森林文化体系、构建长效管理的支撑保障体系,以满足人类对森林多功能的需求,通过5 a努力,展示“美丽幸福首善之区”新形象,为西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

3 规划原则

3.1 以人为本、成果共享原则

森林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化空间和生命系统,是有机物质生产者,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强调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平原绿化发挥森林产品生产、景观美化、保健游憩等综合功能,充分体现为人民群众营造一流森林人居环境、物质文化生活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3.2 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原则

树立人类社会与自然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文化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发展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发展、保护与管理并重,建立、完善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保障生态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发挥森林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景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3.3 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原则

按照经济社会的综合需求和环境资源保护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森林。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构筑城区与乡村森林生态整体化、森林生态一体化的平原绿化新格局。注重绿化的整体效果,努力构建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平原森林生态景观。点、线、面相结合,城乡交通道路、河流水系等林带与各类片林相连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式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3.4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原则

找出平原区森林覆盖的薄弱环节,充分挖掘绿化潜力,突出重点,对症下药,下大力气推进以钱塘江北岸为主的森林屏障绿化、以杭新景高速公路、杭长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主的通道绿化,以精品公园和景观绿道建设为主的城区绿化,以森林系列创建为主的村庄绿化,以树圃保量提质为主的森林产业绿化。

3.5 乔木为主、群落多样原则

平原绿化建设中重视森林群落建设,尽量选择地带性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构建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自然度较高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利用造林树种资源和生态位原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定和景观多样化的森林群落,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6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和宣传教育普及,公民生态环境意识增强,各部门、社区民众对平原绿化建设的热忱高涨。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参与,创新机制,通过义务植树、树木认养、碳汇基金认捐等方式,不断开辟公众参与全国最美丽城区建设的新途径,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森林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4 规划目标

结合西湖区平原绿化现状与建设条件,根据实施的可行性、前瞻性要求,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照浙江省2010年平原绿化指标体系标准值[10],本着合理、积极的原则,预期未来的森林生态功能需求,确定绿化发展指标的目标值(如表1)。

表1 西湖区平原绿化发展主要建设指标

5 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西湖区城市空间格局、平原区土地资源条件、水系与交通道路格局,城镇和乡村聚落分布、平原森林现有组成格局与发展方向。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整体性、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要求,以及景观系统基质、廊道、斑块空间结构优化等要求,确定西湖区平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为“一心三轴、二区四带多点”(见图1)。

图1 西湖区平原森林景观空间格局

“一心三轴”:“一心”指以西湖区城市建成区绿化为核心,它是平原绿化建设的主体,也是规划的核心所在。绿化重点:在之江度假区、浮山新区、三墩北新区、双浦新区,建设精品公园和景观绿道。“三轴”指绕城高速、钱塘江北岸、余杭塘河景观防护绿带。绕城高速是能流、物流、人流的主要通道,是有机连接西湖区南北的生态轴,其2侧的防护绿化将起到小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工程保安、防风减噪的作用。钱塘江防护林带是西湖区南线主要的绿带,随着3江2岸工程的逐步推进,其生态景观双重作用将更加凸显。余杭塘河东西向贯穿西湖区,是城区内的水上画轴,经过整治建设,呈现出水清林茂的美好景象,不仅是水上黄金旅游线路,更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发挥着巨大作用。

“四带二区多点”:“四带”指与绕城高速相交的4条交通要道防护林带(从北至南分别是杭长高速、杭宣铁路、320国道、杭新景高速)。杭长高速、320国道、杭新景高速与绕城高速接通,是支持和缓解绕城高速交通压力的主要通道;杭宣铁路是西湖区境内唯一的铁路干线。“二区”是指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最南端的长安沙风景区和最西北端的三墩生态农业区。长安沙为江中一叶沙岛绿洲,四面环水,环境幽清,气候宜人,是以滩涂、水禽、植被、池塘等自然景观为特色的江中沙洲,具有观光、休闲、生态等功能,兼有娱乐、度假、康体、科教等旅游项目的风景区。三墩生态农业区原来属于西湖区“西伯利亚”地块,未来可打造成以生态观光农业为核心,江南水网村落为特色,现代乡村服务业为增长点的杭州北部最具人文景观特色的旅游区。“多点”即村庄绿化建设,规划开展36个行政村的村庄绿化,通过“创森”系列工程,提高绿量,改善绿质,重点建设围村林、村河林、公园林、农区片林,计划26个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森林村庄”标准。

6 重点工程

6.1 森林屏障工程

根据地形江岸走向及居住群落位置,规划建设宽度为20~100m不等的基干林带,总面积59hm2。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同时,突出富有杭城特色的景观效果,要与沿线农居点尤其是钱塘江的大背景相协调,努力打造林水相依的视觉效果。

6.2 森林廊道工程

(1)绿色通道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因地制宜,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注重生态功能的同时突出景观效果,建设融绿化、彩化、香化为一体的绿色通道网络体系,并与沿线居民点、生态环境相协调。杭新景高速公路森林通道,规划在2侧各建成宽50m的乔木绿化带,总宽度达到120m左右,并在与袁浦路和袁富路的交叉点配置景观绿地,合计建设面积达66.87hm2;杭长高速公路森林通道,规划在2侧各建成宽50m的乔木绿化带,并在与绕城高速互通区建设大型景观绿地,合计新建面积40.47hm2。龙坞、袁富互通公路森林通道,规划建成总平均宽度为25m的绿化带,并在与320国道、灵山线、杭富沿江公路交叉口配置景观绿地。

(2)清水河道工程。三墩镇绕城高速以西范围内河道,总长度达29 000m,规划建设25.73hm2沿河林带,在与村庄的节点配合村庄整治工程新建景观河道,建成后总平均宽度达到16m,将大大改善河道水质,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平原农田景观,再现墩上花木重生,墩下河水相连的美景。

6.3 森林城区工程

(1)精品公园工程。按照“常绿树落叶树结合、乔灌搭配、常年绿色、四季有花、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要求,规划建设之江江景公园、鸡山公园、之江度假区西北公园、之江度假区东北公园、之江度假区南公园、三墩北公园、三墩水公园、三河公园、新区公园、袁浦中心公园、周浦公园、莲花港河滨公园、嘉绿苑公园等精品公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休闲游憩的场所,提高生活品质。建设完成后,人均公园绿地增加1.58m2,达到8.40m2/人。

(2)景观绿道工程。应以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为思路,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进行立体美化绿化[11],在之江度假区、浮山新区、三墩北新区、双浦新区4个新区内规划建设154hm2乔木林带,在道路交叉点配置景观绿地,打造赏心悦目的以体现现代化新区时代特点的景观绿道。

6.4 森林村庄工程

根据绿化现状,制定不同的规划方向,村内绿化率超过指标的规划创建森林村庄,旨在提高绿化质量;村内绿化率未达到指标的进行一般绿化,适当增加绿化面积,逐渐向森林村庄靠拢。规划绿化村庄36个,其中创建省级或市级森林村庄26个,一般绿化村庄15个。规划总绿化面积56hm2。每村选择主打树种1~3个,同时增加珍贵树种,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6.5 森林产业工程

目前西湖区的苗木经营以中小户为主,分布散乱、苗木质量不高。要进一步整合苗木资源,在生产上走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在品种上按规格化、多样化布局[12]。同时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把握市场动向。规划在三墩镇绕城高速以西、双浦镇长安沙风景区改建166.67hm2精品树圃基地,其中三墩镇133.33hm2,双浦镇33.33hm2。

7 保障措施

7.1 平原绿化用地政策

主要公路和河道绿化工程,均涉及到由农户承包经营的集体所有土地,原则上实行租地绿化,流转用地资金由政府财政投资。城区公园、交通设施2侧的绿化用地,采用征地绿化。森林村庄、森林产业等其他平原绿化涉及到的绿化用地,一般由乡镇、村自行调整解决。流转年限原则上为20 a(以第2轮土地承包期止为准),到期后,土地上的树木原则上归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原拥有单位所有。

7.2 平原绿化考核政策

建立政府平原绿化责任考核制度,加强平原绿化造林检查验收,加强平原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强化对平原绿化造林成效、平原森林资源保护成效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评定相关部门、乡镇领导的工作业绩。

7.3 资金保障

绿化建设资金能否及时、足额到位,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由于绿化工程是一项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坚持政府主渠道的投资原则。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绿化建设当中,多渠道地筹措建设资金。

7.4 种苗供应保障

苗木规格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目标能否如期实现。鉴于西湖区区位的重要性,及建设成效需要,可适度提高对苗木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工程所需苗木必须采用良种Ⅰ、Ⅱ级苗,要求带土球苗木、容器苗的使用率达到70%。为促进本地苗圃转型升级,建议在不影响造林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本地苗。

[1]姜 杰,邓洪涛.关于广东省平原绿化建设体系构建的思考[J]. 防护林科技,2012,7(4):75-77.

[2]王天一,田国行.河南平原地区典型小城镇绿地布局结构特征[J]. 林业科技开发,2013(1):129-132.

[3]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省“1818”平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S].杭州: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2.

[4]西湖区统计局.2012年西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杭州:西湖区统计局,2012.

[5]郭 岚,金荷仙.西湖景区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质量变化[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2):40-44.

[6]徐纯良,薛龙强,张永忠,等.当前平原绿化亟须解决的若干问题[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58-59.

[7]王 超,王 彬,方海远,等.中国城市化十年:经验、问题与对策[J]. 贵州社会科学,2013,277(1):75-79.

[8]李吉跃,刘德良.中外城市林业对比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222-223.

[9]王建华.平原地区林业发展建设对策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02,16(4):12-14.

[10]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浙江省平原绿化县级规划成果编制技术规定[S].杭州:浙江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0.

[11]赵江红.平原绿化技术措施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5,6(3):55-63.

[12]孙妙夫.评析滕头现象看我国苗情[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6):56-59.

猜你喜欢
西湖区平原绿化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平原的草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浪起山走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 党建共建联合会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