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考

2014-10-11 18:29张立东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

张立东

〔关键词〕 留守儿童;原因;社会影响;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20—01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剖析一下“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国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家乡,走向大城市,去寻求更大的机遇,而他们的身后只有还未形成劳动力的儿童和已丧失劳动力的老人,“留守儿童”问题便开始凸显出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看到那些孩子小手皲裂的不成样子的时候,苦楚之情油然而生。是啊,面对“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是做了努力的,有如“异地高考”等各种政策的制定实施。但试问作为身在异地的打工者,谁愿意让自家老人独守空巢?又有几个人能负担得起高昂的教育费用呢!“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便成为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必然结果。

二、“留守儿童”问题带来的社会影响

“留守儿童”问题所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孩子在价值观养成时期因缺乏父母关爱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情感淤结过久就会诱发某种心理疾病,所以教育者应当去重视这一方面的问题。

再者,留守儿童面临的更大心理问题是自卑。性格的养成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他们面临社会、接触社会的一项重要前提,如果受到影响,后果是很严重的。但遗憾的是这些留守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又缺少关爱,多半会变得内向,他们甚至不敢同那些父母在家的孩子一起玩,怕被小孩子乐于炫耀的虚荣心深深伤害到。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怯于去表现自己,宁愿默默地承受一切。如此,导致他们对知识以及新事物的渴求度降低,对社会的认知度也会到另一个层面,而这个层面催生出来的大多是纯体力劳动者。这不失为一个悲剧,那么教育者则可以大胆地去做一位偏心的编剧,从根源上去创造一部喜剧。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作为教育者,和已经经历成长的人,我们知道,在人成长中加入些沉重的东西,可能就会使其人生更加绚丽。这个过程就像在炒菜,而所谓沉重的东西就像盐,加少了寡然无味,加多了则会苦涩难食。所谓“好厨子一把盐”,教育者就扮演着厨子这样一个角色,当那些留守儿童在面临一大把“盐”时就要想办法去冲淡它们,还原菜原来的味道。总的来说,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行动,即教育方面、经济方面,并且需要二者的协同性。

经济方面即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存在较大差距,就不会出现外出打工这种情况。这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但时间是瓶颈,当下并不现实。所以姑且不作讨论。

那么从另一方面,即从教育方面来说,首当其冲要先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强农村中小学生心理教师师资力量的建设。只有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所做的工作才会有成效。正如先前所述,对留守儿童最深的影响来源于那种心理的伤。人格、性格的畸形成长无疑是致命的,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甚大。当然,快速培养出一批心理教育者也是一种不现实的做法。那么就必须从当前的在任教师入手。多发现,多鼓励,多纠正,多诱导,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还有,应该注意从心理层面上诱导,由于小孩子的价值观体系建立尚在起步阶段,应更多地倾向于对儿童价值观形成后的纠正,让他们真正的摒弃自卑等有碍成长的性格缺陷。

笔者认为二者都应该有不错的效果。前者比较直接,作为儿童,很容易理解这种教育方式,这对于那些尚未受到负面影响的低年级同学是效率很高的办法,已受到影响的则不能这么直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后者的教育方式以及程度需要教育者来把握。在不伤害儿童心灵的前提下做些纠正。有时则需要视情况而定,两种方式协同并进,应会有更高的效率。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场攻坚战,它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无疑,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需要教师用“爱”来浇灌,那么,留守儿童则必有根生芽发之时。这种教育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教育者对方式方法的不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教育问题留守儿童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