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014-10-11 02:54郭跃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促进幼儿发展

郭跃华

摘要: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智力发展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施教者,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关键词:因人而异 促进 幼儿 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早起点,它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通过适合幼儿发展的途径,采取适合幼儿发展的手段,促使每个幼儿的素质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为每一个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幼儿在智力发展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施教者,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笔者从教多年,对幼儿教育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对聪明的幼儿要“抑”“扬”并重

聪明的孩子,一种是又聪明又听话的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幼儿教师不能只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一味地进行表扬,以免让他们产生骄傲自大,唯我独尊的心理。要留心他们生活习惯、学习等方面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及时地指出来,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是完美的,要不断努力,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的出发点必须是好的,不能吹毛求疵,否则幼儿就会对教师产生反感,教师的形象也会因此受到极大损害。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就是,在指出幼儿缺点时,要找到合适的场合。切记不能在全班面前,对他们进行批评。

一种是又聪明又陶气的孩子。这种孩子往往不守规矩,不守纪律,总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事。这样的孩子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很有可能最终会由“人才”变成“废材”。在我多年从教的过程中,看见过不少聪明的孩子因为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最后成了平平常常的人。对于这种孩子的教育必须是刚柔并济、张弛有度。一方面要对其严加管理,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要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不给他们“钻空子”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学习上,要给予他们适度的压力,让他们把玩的时间多一点分配到学习上来。当然对他们好的兴趣爱好也要给予正确引导,使其得到正常发展。

还有一种聪明的孩子,性格内向,只知道努力学习,不善与人交往。这种孩子就需要教师多鼓励。在平常的教学中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多表现,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对他们每一次成功的表现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性评价,在他们出现失误,甚至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要当众给予严厉批评,以免损伤其自信心。

二、对智力发展较迟的幼儿要“辅”“导”并用

智力发展晚的幼儿并不一定是智力差的孩子,这些幼儿可能是因为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因为后天的因素,导致了智力发展与同龄孩子的差异。在个性特征上表现为反应速度较慢,语言表达迟钝等。对这样的幼儿,错误的做法,一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一种是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在他们学习或活动中出现失误的时候不但不给予帮助,反而进行讽刺、挖苦。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这些孩子失去自信,自暴自弃,甚至对集体、对社会产生敌意,对其将来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在对这些幼儿的教育上,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笔者认为,应当“辅”“导”并用。所谓“辅”,就是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无论他们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都要适时地给予善意的帮助和指导,并做到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一点一点地促进他们取得进步,并不断巩固取得的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积累自信心和向前的动力。“导”就是积极地引导。一些在学习上表现不佳的幼儿,看上去笨手笨脚,但仔细观察发现,他们只是没有掌握做事情的正确方法。对这样的幼儿,教师要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地一对一地进行指导,把教师自己及同学的好经验耐心地介绍给他们。他们一旦掌握了学习和做事的方法,就会迅速取得可喜进步。

三、对“特殊”群体要“疏”“理”并施

这里所说的特殊群体,是指个性特征与普通幼儿有较大不同的幼儿,比如,有多动症的幼儿、有自闭症倾向的幼儿等等。对这种幼儿的教育,要“疏”“理”并施。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多关心、多体贴他们,让他们对你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再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他们明白多动症、自闭症的危害及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增强他们战胜自我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管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那些特殊群体的幼儿,在给予关爱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优良的意志品质,更好地融于集体、社会之中。

解决特殊群体幼儿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决心,要容忍或是允许幼儿行为上的反复。很多成功的教育实例告诉我们,对这些幼儿的教育和矫正,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半途而废的结果就是前功尽弃,“为山千仞,功亏一篑”。

对特殊群体幼儿的教育还必须与幼儿的家长密切合作。教师要多与幼儿的家长进行联系,包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QQ聊天、家访等,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并及时向家长通报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幼儿的计划,并共同实施。这样会大大提高教育的效果和速度。同时,班主任要和其他教师做好沟通,使大家的教育行为协调一致。通过家、园合作,逐步实现幼儿的“正常化”“普通化”。

总而言之,对幼儿的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幼儿的个性物特征,因人而异,因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异。特别是对特殊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责编 田彩霞)endprint

猜你喜欢
促进幼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