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10-11 12:50张雅楠
甘肃教育 2014年18期
关键词:点拨鼓励自学能力

张雅楠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学能力;鼓励;点拨;

主体地位;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92—0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把“怎样教”和“教什么”作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对于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学如何改革,应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归宿点,用学法决定教法,这样才能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呢?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提倡积极求知,鼓励主动学习

课文《赵州桥》中有这样一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承接式的过渡句。在指导预习时,笔者先让学生用新学的在段首、段尾找段意的方法概括段意。学生很快指出第三段的段意在段首。马上又有学生指正,第三自然段并没有写桥的坚固,所以段首说赵州桥坚固的半句话是多出来的。笔者立即给予了肯定,并启发学生:那课文到底有没有写桥的坚固?在什么地方?学生马上回答是在第二段。笔者顺势给出过渡句的概念: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样前后两部分分别概括前后两段段意,写在两段中间或后段段首的句子,叫做过渡句(段),表示文章由前一个意思转向后一个意思。这样,顺水推舟指导学法,学生学习兴致高,自然会把学习知识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适时点拨引导,领悟学习方法

教师将方法和盘托出以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还有一个过程,要在尝试中逐渐领悟,在摸索中逐步吸收。因此,教师要不断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领略方法的真谛。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要真正实现这个目的,教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并适时点拨引导。具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学习第一段,渗透学法。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之情,边读边勾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品析重点词句“焦急而又耐心”、“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点拨指导,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理解人们此时此刻的悲痛心情。

2.学习第二段,自悟学法。这部分是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不约而同”、“好像有谁在做无声的指挥”等重点词句进行分析、讨论和理解,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学完本段,总结学习方法。(1)读——感知内容,深化感情。(2)找——找出反映人们感情的词句。(3)品——分析重点词句加以理解。(4)悟——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会逐步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学习第三段,强化学法。出示自学提纲,利用“读——找——品——悟”的方法要求学生自学,当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进行实践,促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升华。

三、变“讲堂”为“学堂”,变“主演”为“导演”

要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结构,使“讲堂”变为“学堂”,由“主演”变为“导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舞台上处于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首先让学生大声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遇到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词典来理解。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学习上碰到的疑难问题,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讨论结果,启发学生思索和讨论的方向,并将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最后,归纳小组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决。这样教师才能变“主演”为“导演”,才能通过组织调度,巡回了解,达到启发点拨,把准航向,精心导思,授以学法的目的。

四、重视学以致用,提高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认识的原理,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这里的学不仅指学习知识,也包含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基地,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学法。对于相通的教材、相似的内容,教师应重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如,《落花生》和《大森林的主人》这两篇课文都有表现中心的重点句段,学生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能够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落花生》一课的指导要相对详细,以便学生尽快摸索到体会中心的要领,掌握方法。而《大森林的主人》一课的教学就要相对放开,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行学习,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宗旨。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点拨鼓励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