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4-10-11 04:23张红星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综合素养

张红星

摘 要:本文从接近生活、关注过程、主动建构、突破时空等方面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再认识;设计自主获取性、自主反思性、自主探究性、自主综合性等方式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形成指导方案、具体指导行为、崇尚活动生成、客观正确评价等方面对数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实施的研究,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数学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综合素养

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下我就谈谈对数学实践活动的认识及实施。

一、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再认识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自由天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接近生活。

生活就是数学,数学就是生活。把课本学习与生活数学挂起钩来,让学生认识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而是为了运用数学,从而让学生产生没有数学就没有生活的强烈意识。

2.关注过程。

反观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情感、态度、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大多是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有形的成果(知识理解的对或错、完成作业的优或差等),更体现在活动过程之中易于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处世态度、价值观等。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3.主动建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数学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充裕的时间、自我表现的机会。反之,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数学实践活动将失去其价值。

二、对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探索

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之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自主获取性实践活动。

获取信息、储存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也是时代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中安排了好多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去经历信息的调查、整理、运用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的领悟,才能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得到培养,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2.自主反思性实践活动。

反思是一种自觉的以求真为目的的心理活动。教学需要反思,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反思。学生在习得了新知后,教师要让学生在难理解处、易混淆处设计反思性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真切与严密,使反思性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肥沃土壤。

3.自主探究性实践活动。

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把学生数学学习禁锢在单一的课堂教学内,局限在封闭的课程体系内,而剥夺学生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权利,那么数学教育只能逼着学生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缓缓前行,更无从谈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的活动,让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数学问题和非数学问题。

我们要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思考、实施数学实践活动;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针对具体问题的“解题术”。只有如此,才能生成出教育智慧,我们的教学行为才会被赋于生命的色彩, 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变化、真正的解放、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1版。

[2]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2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