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性回归感性

2014-10-13 14:36洪倩颖
江苏教育 2014年17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音乐

洪倩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教育新体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新体系的音乐教学从感性角度出发,力求让学生获得快乐,感受音乐之美,同时主张吃透教材,合理使用教具。

【关键词】音乐 新体系 教学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如何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中的“纪律准绳”,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从而实现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高姿态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一、走进新体系

与以往的音乐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新体系注重感性和感知。它的宗旨是:教师主导创造一个优化的情境,从理性回归感性,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得到快乐,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总而言之,新体系是从感性角度出发,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其次,新体系的改革是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以人为本。新体系认为,音乐教育应当围绕学生转,为学生快乐成长、阳光发展、美好生活服务。

1.先吃透教材。

新体系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律动?伴奏?还是道具?都不是。新体系的出发点是音乐,具体地说,就是教材里的歌曲和乐曲。音乐材料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特点,音乐的表情记号,段落的规律等等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我们应当根据音乐元素的需要来选择处理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将已有的手段生搬硬套在音乐材料上。简言之,新体系生长于“音乐”,而非“新体系”本身。

2.合理使用教具。

新体系为现今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新气息,如之前所说,除了人们熟悉的圆舞板、串铃、沙锤等这些打击乐器之外,还有很多道具。比如网球、丝巾、橡皮筋、纸杯、筷子等,给人一种只要使用上这些五花八门的道具,就是“新体系”的错觉。作为音乐的装饰品,道具是为了配合音乐材料,从而更好的体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的宗旨。如果只是为了配合音乐,而没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就不算成功地使用道具。

二、融入新体系

从新体系出发,将新理念以及新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原有教材,本人进行了思考实践。

《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例如第一段歌词“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噢!噢!这是树爷爷,写给我的信,请我们到南方去过冬。”拟人化的歌词充满了童趣。但是歌曲整体的规律性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带来的秋日之美呢?一日在校园里散步,看着从树梢飘落的树叶,脑子里不禁浮现出《树叶儿飘飘》的旋律,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音乐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乐曲,乐曲在诉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旋律中吧。(播放《树叶儿飘飘》歌曲伴奏)

(生表现出兴趣,注意力集中于教师。)

这时,教师拿起一支粉笔,按照以下的顺序,随着旋律画图,标注的数字对应线条的顺序,示例一段歌词,因三段相同,故全曲随伴奏共画三遍,结束句重复9、10、11。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到南方;11.去过冬。

师:优美的旋律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歌曲要表达的美吗?

生:秋天树叶飘零的美!

师:老师是怎样画的?老师是一下子全部画好的吗?还是——

生:根据旋律画的,一句一句画的。

师:同学们的乐感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轻柔的“绿”这个音,跟随琴声,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生用“绿”音随钢琴跟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想不想也来描绘一下这幅美丽的落叶图?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并选择用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根据预想的设计,本人继续教学。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那幅落叶图,你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生:有一片树叶少了茎脉。

师:想不想把它画完整?用歌声来试试看。(在长音处加入回声,图画的次序顺延)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请我们;11.到南方;12.到南方;13.去过冬;14.去过冬。

在此环节中,教师提示的效果已经不显著,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同教师一起唱出了回声。接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两人合作,自行分配好声部以后,合作演唱,并且合作完成图画。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唱完一遍,还要求交换,再唱一遍。这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音乐之美,并发自内心的喜爱,享受其中。投入的演唱让时间走得悄无声息,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

本次教学实践,给了学生感性的体验和深刻的感知,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体验来自于对教材的理性思考、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当把握。

路漫漫其修远兮,音乐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下脚步,新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辩证的、可持续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思路,新体系理念是优化音乐教学实践的航灯,让我们不断探索,深入实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教育新体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新体系的音乐教学从感性角度出发,力求让学生获得快乐,感受音乐之美,同时主张吃透教材,合理使用教具。

【关键词】音乐 新体系 教学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如何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中的“纪律准绳”,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从而实现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高姿态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一、走进新体系

与以往的音乐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新体系注重感性和感知。它的宗旨是:教师主导创造一个优化的情境,从理性回归感性,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得到快乐,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总而言之,新体系是从感性角度出发,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其次,新体系的改革是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以人为本。新体系认为,音乐教育应当围绕学生转,为学生快乐成长、阳光发展、美好生活服务。

1.先吃透教材。

新体系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律动?伴奏?还是道具?都不是。新体系的出发点是音乐,具体地说,就是教材里的歌曲和乐曲。音乐材料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特点,音乐的表情记号,段落的规律等等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我们应当根据音乐元素的需要来选择处理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将已有的手段生搬硬套在音乐材料上。简言之,新体系生长于“音乐”,而非“新体系”本身。

2.合理使用教具。

新体系为现今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新气息,如之前所说,除了人们熟悉的圆舞板、串铃、沙锤等这些打击乐器之外,还有很多道具。比如网球、丝巾、橡皮筋、纸杯、筷子等,给人一种只要使用上这些五花八门的道具,就是“新体系”的错觉。作为音乐的装饰品,道具是为了配合音乐材料,从而更好的体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的宗旨。如果只是为了配合音乐,而没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就不算成功地使用道具。

二、融入新体系

从新体系出发,将新理念以及新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原有教材,本人进行了思考实践。

《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例如第一段歌词“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噢!噢!这是树爷爷,写给我的信,请我们到南方去过冬。”拟人化的歌词充满了童趣。但是歌曲整体的规律性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带来的秋日之美呢?一日在校园里散步,看着从树梢飘落的树叶,脑子里不禁浮现出《树叶儿飘飘》的旋律,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音乐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乐曲,乐曲在诉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旋律中吧。(播放《树叶儿飘飘》歌曲伴奏)

(生表现出兴趣,注意力集中于教师。)

这时,教师拿起一支粉笔,按照以下的顺序,随着旋律画图,标注的数字对应线条的顺序,示例一段歌词,因三段相同,故全曲随伴奏共画三遍,结束句重复9、10、11。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到南方;11.去过冬。

师:优美的旋律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歌曲要表达的美吗?

生:秋天树叶飘零的美!

师:老师是怎样画的?老师是一下子全部画好的吗?还是——

生:根据旋律画的,一句一句画的。

师:同学们的乐感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轻柔的“绿”这个音,跟随琴声,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生用“绿”音随钢琴跟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想不想也来描绘一下这幅美丽的落叶图?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并选择用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根据预想的设计,本人继续教学。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那幅落叶图,你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生:有一片树叶少了茎脉。

师:想不想把它画完整?用歌声来试试看。(在长音处加入回声,图画的次序顺延)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请我们;11.到南方;12.到南方;13.去过冬;14.去过冬。

在此环节中,教师提示的效果已经不显著,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同教师一起唱出了回声。接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两人合作,自行分配好声部以后,合作演唱,并且合作完成图画。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唱完一遍,还要求交换,再唱一遍。这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音乐之美,并发自内心的喜爱,享受其中。投入的演唱让时间走得悄无声息,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

本次教学实践,给了学生感性的体验和深刻的感知,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体验来自于对教材的理性思考、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当把握。

路漫漫其修远兮,音乐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下脚步,新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辩证的、可持续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思路,新体系理念是优化音乐教学实践的航灯,让我们不断探索,深入实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音乐教育新体系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新体系的音乐教学从感性角度出发,力求让学生获得快乐,感受音乐之美,同时主张吃透教材,合理使用教具。

【关键词】音乐 新体系 教学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如何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中的“纪律准绳”,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从而实现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高姿态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一、走进新体系

与以往的音乐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新体系注重感性和感知。它的宗旨是:教师主导创造一个优化的情境,从理性回归感性,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得到快乐,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总而言之,新体系是从感性角度出发,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其次,新体系的改革是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以人为本。新体系认为,音乐教育应当围绕学生转,为学生快乐成长、阳光发展、美好生活服务。

1.先吃透教材。

新体系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律动?伴奏?还是道具?都不是。新体系的出发点是音乐,具体地说,就是教材里的歌曲和乐曲。音乐材料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特点,音乐的表情记号,段落的规律等等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我们应当根据音乐元素的需要来选择处理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将已有的手段生搬硬套在音乐材料上。简言之,新体系生长于“音乐”,而非“新体系”本身。

2.合理使用教具。

新体系为现今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新气息,如之前所说,除了人们熟悉的圆舞板、串铃、沙锤等这些打击乐器之外,还有很多道具。比如网球、丝巾、橡皮筋、纸杯、筷子等,给人一种只要使用上这些五花八门的道具,就是“新体系”的错觉。作为音乐的装饰品,道具是为了配合音乐材料,从而更好的体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的宗旨。如果只是为了配合音乐,而没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就不算成功地使用道具。

二、融入新体系

从新体系出发,将新理念以及新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原有教材,本人进行了思考实践。

《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例如第一段歌词“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噢!噢!这是树爷爷,写给我的信,请我们到南方去过冬。”拟人化的歌词充满了童趣。但是歌曲整体的规律性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带来的秋日之美呢?一日在校园里散步,看着从树梢飘落的树叶,脑子里不禁浮现出《树叶儿飘飘》的旋律,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音乐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乐曲,乐曲在诉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旋律中吧。(播放《树叶儿飘飘》歌曲伴奏)

(生表现出兴趣,注意力集中于教师。)

这时,教师拿起一支粉笔,按照以下的顺序,随着旋律画图,标注的数字对应线条的顺序,示例一段歌词,因三段相同,故全曲随伴奏共画三遍,结束句重复9、10、11。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到南方;11.去过冬。

师:优美的旋律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歌曲要表达的美吗?

生:秋天树叶飘零的美!

师:老师是怎样画的?老师是一下子全部画好的吗?还是——

生:根据旋律画的,一句一句画的。

师:同学们的乐感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轻柔的“绿”这个音,跟随琴声,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生用“绿”音随钢琴跟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想不想也来描绘一下这幅美丽的落叶图?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并选择用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根据预想的设计,本人继续教学。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那幅落叶图,你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生:有一片树叶少了茎脉。

师:想不想把它画完整?用歌声来试试看。(在长音处加入回声,图画的次序顺延)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请我们;11.到南方;12.到南方;13.去过冬;14.去过冬。

在此环节中,教师提示的效果已经不显著,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同教师一起唱出了回声。接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两人合作,自行分配好声部以后,合作演唱,并且合作完成图画。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唱完一遍,还要求交换,再唱一遍。这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音乐之美,并发自内心的喜爱,享受其中。投入的演唱让时间走得悄无声息,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

本次教学实践,给了学生感性的体验和深刻的感知,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体验来自于对教材的理性思考、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当把握。

路漫漫其修远兮,音乐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从未停下脚步,新体系是一种科学的、辩证的、可持续的、全新的音乐教育教学思路,新体系理念是优化音乐教学实践的航灯,让我们不断探索,深入实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