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风建设创新机制研究①

2014-10-14 13:53郭昕叶健肖平
关键词:学风导师研究生

郭昕 叶健 肖平

(武汉工程大学 党委学生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205)

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学风建设则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因素,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2]优良的学风是保障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关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就加快建立健全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当前研究生学风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现今研究生学风现状,采取相应措施,创新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新机制,才能切实保障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质量与发展。本课题以在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分析

调查方式与范围。问卷调查范围覆盖武汉地区高校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研究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2份,回收问卷中,按年级看,一年级学生95份,二年级学生280份,三年级学生125份。按专业来看,理工科学生330份,文科学生152份。按性别来看,女生101份,男生381份。

访谈调查集中走访了部分研究生导师、专业老师、研究生处管理人员、研究生辅导员及在校生。

调查内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学风风貌上面,同时教师的教学态度、学校的整体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学风状况。问卷调查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学风状况自我评价、学风建设现状评析以及对学风建设的意见或建议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访谈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他们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体会。

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学习是有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只有10%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超过半数的学生对学校的学习设施是满意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急待提高,能做到自主学习的学生只有34%。学业规划急需加强,20%的学生自认为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

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研究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并不满意,但是自控能力差,他们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机会。有人认为,研究生生活属于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考试比本科还好通过,所以不认真学习不会带来太多的麻烦;有些学习很认真的学生,在导师们看来多数只以就业为导向,应付学业;部分师生反映当前学校的学习风气不够理想,师生们对学校、宿舍中存在的学习风气都持否定态度。

二、研究生不良学风的成因

个体因素的影响。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价值取向及专业思想等。[3]使学生成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但是,部分研究生根本就没有这种愿望和动力,缺乏志向和做学问的兴趣,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拿文凭,这部分学生在研究生整体中起到的消极作用不可忽视。

问卷调查反映,大部分学生是有明确的学习动机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有学习兴趣。(如表1~2所示)

表1 学习动机分析

表2 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分析

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当前社会环境影响,部分研究生心态浮躁,目标模糊,理想信念缺失,是导致研究生学风不良的思想根源。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盲目涌入到创业和打工的大潮之中,只顾目前个人利益;忽视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进行调查走访过程中,看到研究生宿舍网络游戏、看电影等现象十分普遍。现实生活中由于物质化、利益化价值取向的侵蚀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深,导致部分研究生厌学情绪严重。“升学考学生,分配考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公现象,造成学生无心向学。社会上不同文化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校园,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一些,这些外部环境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研究生的学风上。

管理制度的影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及层次增多以来,学校的教学设施、导师队伍、师资力量、制度与措施的制定,特别是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以来,制度措施相对滞后,很多规章制度没有及时修订。新的管理办法出台后,也未具体落到实处,效果不明显,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三、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优化环境保障机制。学校应该从“硬环境”、“软环境”两方面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学校实验室、图书室等相关硬件学习环境是促进学风建设的物质保证。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规范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要抓好“硬环境”,需要完善法规制度为基础,“有法可依”才能“有法必依”,学校必须严格细致地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特别是加强考核考试制度的规范。

“软环境”就是大家感受到的文化、氛围等。学校应该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起,以文化改善风气,从学校、学院、班级到宿舍形成全方位的熏陶氛围。在访谈中,很多师生都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教学监督机制。研究生的教学跟本科生有着很大的不同,灵活度更大,但不代表能放松对教学的要求,现实的情况往往是研究生上课都没有制度约束,到课和旷课是一个样,学好和学坏是一个样。学风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搞好课程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善专业课程是教学改革不能停止的步伐。[4]做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进行必要的监督考核;对学生的课堂进行随机抽查;对论文开题、中期检查、申请答辩等提出合理化建议,严把质量观。教学内容上,不能够死板地进行旧知识的灌输,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形势教授一些在学生们看来真正对他们的将来有用的知识。也就要求教师们打破旧有的观念,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得教育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变迁。着手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只有学生们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将来有着极大的关系的时候,他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内化的发展是我们做好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落实导师负责机制。教师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在做人、做事及做学问方面的引路人。[5]因此要注重正确发挥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导师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中重要的质量把关者,也是第一责任人。在上课或交流中要常常有意识的向他们传输严谨求学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学风建设的好坏,导师作为教育主体,也应该不断的全面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严师出高徒”,导师应该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减少或杜绝学生旷课、逃课、迟到早退现象,特别是论文形式的作业更要严格检查。在访谈时,部分学生们反映平时与导师见面时间少,接触少,导师有时候时间不够,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指导学生,跟导师做课题的机会很少。学生们建议应该给校外导师配副导,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能够及时地给予辅导。

深化辅导员引导机制。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不明确,辅导员要注意发挥优秀学生在宿舍、班级中的带动作用。学风既具群体性的倾向,又具个体性,个体学风的形成影响着整体学风的发展倾向,而整体学风又熏陶着个体学生的学风形成。[6]辅导员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明确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监督作用,注重提升学生干部的学术道德修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从严要求、加强管理。另外,辅导员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月、学风创优工程等各种活动,营造学风建设氛围。

激发研究生自我激励机制。研究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弄清学习的目的,认真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端正学习的态度,激发出自己内心真正的学习欲望。[7]研究生应不断加强学习,不仅仅学习课堂的知识,还要向导师学习治学态度、学习科研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优秀品质,再者要向社会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1]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2]王珏,贾彬.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着力点积极推动高校学风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2008(3).

[3]张峰.研究生学风的个体影响因素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

[4]刘东.试论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二因素[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5]李冬梅.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9).

[6]王莹,论研究生学风的管理及建设[J].科教文汇,2010(28).

[7]王明波.当前研究生学风现状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04(6).

猜你喜欢
学风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V eraW an g
导师榜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