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诗趣

2014-10-14 21:34潘春华
食品与健康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刘伯温司马相如谜语

潘春华

筷子,古称“箸” 或“筋”。它结构简单,方便灵活,能拨能挑能搛能挟,蕴藏着各显特色的民族文化,可谓中国国粹,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史记·宋微子世家》也有“纣始有象箸”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已使用象牙筷子了。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喜欢赞咏筷子,给我们留下了众多妙趣横生的咏筷诗文。据二十四史《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了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

我国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的筷子诗读来又是另一番风味。他写道:“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诗人以筷喻人,意味深长。这其中既有怜悯、同情之意,又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作了深刻的讽刺。

明代文人程良规的《咏竹箸》却为筷子唱了一首“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歌。诗云:“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诗歌用拟人化的笔调歌颂了筷子乐于先尝苦,再让他人享用,毫不吝惜劳累的品德。

唐代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之诗句,则是借用筷子,表达出他因受权贵谗毁,丢掉“供奉翰林”之职而落魄离京时食不下咽的苦闷抑郁心情。

民间还流传着一则关于筷子诗的掌故。刘伯温去拜见朱元璋时,正赶上朱元璋在吃饭。这位正急于求贤的皇帝灵机一动,立即以筷子命题,让刘伯温咏诗一首,以观其志。刘伯温见朱元璋当时用的是一双湘妃竹制的筷子,就吟咏道:“一对湘竹并玉肩,二妃曾洒泪痕斑。”此时朱元璋已经面露不屑之色,但刘伯温随即续咏道:“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侯一借间。”诗中巧妙地隐含了张良“借箸”劝汉高祖不要分六国的典故和自己的远大抱负,终于博得了朱元璋的赏识。

当然,最让我心动和钦佩不已的是司马相如的《咏箸诗》:“少小青青老来黄,每结同心配成双。莫道此中滋味好,甘苦来时要共尝。”穷小子司马相如同富家小姐卓文君私订终身时,俩人的定情信物就是筷子。一双筷子,如同身边的爱人或是知己,相爱相知相濡以沫,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不论甘甜苦涩都一起承担和品味,一生中需要我们品味的,不只是食物,还有人生本身。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伯温司马相如谜语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刘伯温以德服人
一只烧饼走天下
长卿彬彬文为世矩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司马相如:追星的最牛境界是活成偶像
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千古传佳话
聪明的刘伯温
识字谜语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