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014-10-15 09:14
机电信息 2014年1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电网规划

王 毅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510620)

1 电网规划环评的背景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有关要求,专项规划必须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专项规划,其实施将对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电力设施一旦建成,迁改需花费巨大的经济代价。为使电网规划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提高电网规划的可实施性,节约土地资源并扭转电网建设的被动局面,广州供电局会同广州市规划局于2003年共同开展了《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2006年3月,广州供电局针对《广州市城市高压电网规划》,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城市电网规划环评工作。2007年5月,广州市“十一五”城市高压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项目之一,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审查通过。规划环评的实施,尽可能避免了电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提前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以多方位的技术手段,协调经济发展、电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

随着城市电网的快速发展,单个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项目环评是在规划布点及线路走向基本确定后,仅针对单个建设项目所涉及的范围进行评价,范围相对较小,主要关注噪声、电场、磁场等环境影响要素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电网规划环评区别于输变电项目环评,主要关注区域范围内多个建设项目的综合环境影响、环境问题的识别、宏观影响分析,分析电网规划项目的显著性累积影响。规划环评在规划决策阶段的提早介入,能较好地解决长期的、区域性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前瞻性。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如表1所示。

3 规划环评的评价目的与原则

3.1 评价目的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战略,充分考虑电网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协调城市电网建设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环境保护的关系。

3.2 评价原则

(1)早期介入原则:电网规划环评原则上应与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步开展,充分考虑电网建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变电站布点和电网廊道规划中尽可能做到对环境影响的最优,实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前移。

表1 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的区别

(2)整体性原则:在电网规划环评的编制过程中,应将电网规划相关的城市规划有机地整合其中,如环境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区规划等。电网规划环评不应仅是规划变电站和规划线路的环评,还应关注电网规划总体布局及其实施对促进城市发展、保障城市供电等有利社会效应的总体最优,避免或缓解电网建设与环境影响间的矛盾,客观地评价电网规划、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3)广泛参与原则:合理利用规划环评的编制机会,结合项目评审的实施经验,就电网规划的编制征询各相关政府行政审批部门的意见,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以增加电网规划的可实施性,避免在实施阶段产生颠覆性的意见。

(4)可操作性原则:电网规划环评应根据项目环评的操作经验,结合先进技术手段,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确保规划的评价结论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4 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

4.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地理信息获取手段,不需要与物体、区域或现象接触,能够快速、全天候地获取地面信息。遥感技术为电网规划环评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面水体、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生物量分布、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等。

4.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可实现遥感图像/图形数据、测量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操作运算、信息查询检索和信息综合分析,输出全要素地图、专项规划图、统计图等,为城市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在建立和分析地理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因此,可以用来分析电网规划布局与影响区环境要素的空间作用关系。

4.3 叠图法

整理已收集的遥感图像、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图、环境敏感区域图、城市规划图等基础资料,并完成数字化处理,最后对全部数据作统一处理,以带地理信息的栅格影像为底图,叠加上电网规划的各种信息,即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叠图分析。采用叠图法进行城市电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方便地进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相符性分析,与环境敏感区域、城市生态廊道的相互关系分析,并可以方便地估算规划实施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明确地标识城市电网采用地下电缆的范围。广州电网规划环评的实施情况表明,叠图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4.4 矩阵法

运用矩阵法将电网规划目标、指标以及规划方案与一系列环境因子或社会影响因子分别列在一个表格中,从而识别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一般在表中纵向列出规划项目的建设活动,横向列出受影响的目标,由此组成规划项目与环境的矩阵,再给出每一种工程活动对环境因子影响的权重,就形成两者之间的定性和半定量的评估。

5 规划环评主要技术措施的应用实例

5.1 利用遥感技术绘制评价范围地图

城市电网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相对于单一输变电项目的评价范围要大得多,以广州为例,电网共覆盖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辖区总面积为7 434.4km2,若用常规的1/50 000、1/10 000的地图表示其评价范围,将对报告附图编制造成极大不便;若缩小出图比例,则其准确性、清晰度将大为降低。利用遥感影像图表示评价范围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遥感影像图既能准确表示评价范围(因其比例尺可以随图形变化),又可以呈现评价范围的地形、地貌、地表物等环境状况,能在报告书中直观展示环境的具体现状。

5.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叠加影响分析

在电网规划环评中,如何分析两个或多个不同输变电项目(常见于架空线路)对同一个环境系统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叠加影响是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图层分析功能,可通过选择不同的图层进行叠加,实现将不同输变电项目对某一环境要素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叠加,以直观形象地描述多个输变电项目对环境要素的影响,分析电网规划布局与区域环境要素的空间作用关系。

5.3 利用叠图法叠加电网规划与环境敏感区域

环境敏感点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焦点所在,对于城市高压电网规划而言,其主要立足于宏观角度,由于在宏观规划编制初期,规划站址和线路走廊难以完全明确,无法参照建设项目环评那样进行具体、细致的现场踏勘,这就使确定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域存在一定困难。通过运用叠图法,叠加环境敏感区域与电网规划后,可清晰地判定环境敏感区域与电网规划的相互关系,评价规划对环境敏感区域的影响,初步判定规划可能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后续电网规划选址选线或规划变更提供数据支持,实现了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

5.4 利用叠图法叠加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

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规划的变电站点与线路走廊的选取是否与上述规划相符,是电网规划是否可行、规划能否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电网规划与上述规划的叠加,可以方便地判断变电站用地的性质、与城市规划及生态廊道规划的相符性,据此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5.5 利用矩阵法识别规划项目的环境及社会影响

“十一五”期间,广州电网完成基建投资共220亿元,变电站数量由2005年末的176座增长到249座,主变容量由2 887万kVA增长到5 346万kVA,110kV及以上线路长度由2 899km增长到5 348km。“十一五”期间,新增变电容量2 360万kVA,获得可研批复总容量3 059万kVA,特别是2010年亚运年,完成可研批复主变总容量1 008.1万kVA、新增主变容量1 078.5万kVA。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网的发展为广州的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但是,如此大体量的电网建设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对经济的推动,其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同样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运用矩阵法,可对规划的每个输变电项目进行社会与环境影响分析,并加以评价,给予规划决策者较全面的决策依据。在电网规划环评中,主要运用矩阵法从2个方面对规划项目进行评价:环境因子影响识别和环境影响性质分析。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网规划环评时,应根据电网规划的特点、规划区域的环境资源现状、规划实施的环境限制性因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等,在规划层面全面考虑电网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影响预防、减缓、恢复措施,使电网规划实施后能满足国家及地方相应环境保护标准和规划环评设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限值要求,最大限度减轻电网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制定跟踪监测机制、评价计划,对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及监督,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1]彭应登,王华东.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6)

[2]鞠美庭,朱坦.国际战略环评实践追踪及中国对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技术路线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电网规划
穿越电网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