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生智能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4-10-15 01:11徐鲁宁郭晓功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读卡器SIM卡电子标签

徐鲁宁,郭晓功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0 引言

随着高校规模的壮大,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考勤管理,成为了学生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1]。现阶段对学生的考勤管理,使用的仍然是由教师主导或监督的点名考勤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但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时间上的浪费,尤其是在一些合班大课上,人数众多;其次是考勤数据的统计困难,如果想要汇总全校学生的考勤数据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其中包含请假等特殊的情况,所以准确性难以保证;再次是信息反馈困难,存在管理人员和学生很难及时、准确的了解考勤情况。

近几年,使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考勤系统设计的研究成为热点,这些研究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2],但是应用实施却面临诸多问题难以实现。例如,使用普通RFID卡片的身份识别考勤系统,它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要求被考勤人员予以主动配合,如果用于对学生的上课考勤,这种方式可能使得被考勤人员一天内要实现多次识别,增加负担实际中难以实现;其次,如果大量人员在同一时段需要进行识别记录,显然系统难以满足;第三,容易实施代替考勤,考勤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由于以上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RFID技术与SIM卡结合的智能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1 设计思想

本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 (RF-SIM卡)、读写器、无线传输模块、服务器和管理系统组成。设计思想是,在各教学楼的门厅设置远距离 (1CM-500CM)射频识别读写器,学生携带装有电子标签 (RF-SIM卡)的手机通过教学楼门厅,读写器大量快速识别通过门厅的学生身份,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存储到远端服务器,记录下学生进入和离开教学楼的考勤时间;每天考勤管理系统通过比对服务器中学生考勤时间和课程安排表,得出学生的考勤的状态,筛选或标记出考勤异常状态的学生记录,生成考勤情况表。

2 系统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学生智能考勤系统的硬件主要由主控模块、电子标签、读卡器、无线数据传输模块等构成。

2.1 主控模块

主控模块使用微型计算机,运行智能考勤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服务器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考勤信息的采集,系统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各相关设备可以通过USB、RJ45、COM等端口与主控模块相互连接通信。系统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框架结构图

2.2 电子标签

系统中射频识别采用的电子标签是RF-SIM卡,是将现有成熟RFID技术和射频识别通信芯片集成到SIM卡中,外型尺寸和普通的SIM卡的规格完全相同。射频识别有多个频段,分别是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频段。RF-SIM卡采用的是微波2.4G频段,有效双向通信距离可达500CM,在保留普通SIM卡的基本通讯功能的同时,可以实施中近距离的无线数据通信,例如移动小额付费和身份识别认证,符合ISO7816传输协议的规定。具有功耗低、安全性高、远距离识别、双向双工、数据传输带宽较大等特点,且在一定发射功率上工作无需无线电使用许可,最大优点是用户原有的电话号码和手机都不需要更换,只需要更换一张RF-SIM卡,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RF-SIM卡内含有一个微处理器,本质上属于智能卡(CPU卡),并集成了芯片操作系统 (COS),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RF-SIM卡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SIM模块部分实现移动通信的功能,RFID模块部分实现无线射频识别中的电子标签功能,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用户数据存储器EEPR使得RF-SIM卡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图2 RF-SIM卡原理结构示意图

2.3 读卡器模块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需要对远距离 (500CM)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记录,本系统中选用直通电讯的中远距离的SHRM203型读写模块。SHRM203是一款低功耗、体积小的微波2.4G频段RFID读写模块,支持ISO7816传输协议的规定,能够对符合协议规范的RFID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主要应用于无需距离控制的应用场景。可以实现对RF-SIM卡的卡号的读操作,该模块提供标准异步串行通讯(UART)或韦根 (Wiegand)协议输出,适用于各类门禁器、身份识别等。

RF-SIM卡号,为16位16进制数,每位号码按4Bit16进制数编码。为了保证卡号的唯一性可以采用UART和Wiegand66协议输出,本系统采用UART输出,数据通信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SHRM203读卡模块数据通信格式说明

图3 考勤管理系统用户界面

2.4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实现把读卡器模块获取的数据发送给计算机。本系统选用的是无线龙紫蜂 (ZigBee)无线网络专业开发系统C51RF-CC2530-PK,是基于CC2530/CC2531的专业开发系统,完全满足IEEE802.15.4标准和紫蜂(ZigBee)2007/PRO技术标准的无线网络技术设计开发[3]。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主控模块的软件设计

主控模块是本系统中负责主要管理控制,具有用户权限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对射频识别设备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对比数据库中数据,得出考勤情况等功能,在整个系统中担负重要的责任。本系统中使用 Microsoft Visual C++设计用户界面,使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数据库,数据库中主要包括学生课程安排表、学生基本信息表、考勤情况表等。系统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如图3所示。

3.2 读卡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传递

安装在教学楼门厅的读卡器模块在有效范围内发射无线射频信号,进入识别范围的电子标签 (RF-SIM卡)获得感应电流,激活电子标签中RFID模块,并通过射频信号发送数据,读卡器模块接收数据后通过UART传递给无线通信模块。

通 过 函 数 HANDLE OpenComm (int portNo)、void CloseComm (HANDLE hCom)实现对串口的打开关闭操作,无线通信模块分别使用函数RecvUartData()、halUartWrite()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部分主要代码如下:

3.3 无线通信模块组网

在无线通信模块中,ZigBee协调器负责网络的搭建,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的作用是启动网络,其方法是选择一个相对空闲的信道,形成一个PANID(网络编号),它也会协助网络中安全层及处理应用层的绑定,连接ZigBee设备的终端进行组网,当整个网络配置启动完毕后,协调器退化为普通路由器,提供接力作用且能扩展信号的传输范围,保障ZigBee终端节点设备的组网。协调器通过COM端口与主机连接。

这是因为在Zigbee协议中,数据包可以单点传送 (unicast),多点传送 (multicast)或者广播传送,所以必须有地址模式参数。一个单点传送数据包只发送给一个设备,多点传送数据包则要传送给一组设备,而广播数据包则要发送给整个网络的所有节点。

4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生智能考勤系统,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嵌入式开发、Zigbee等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有效减轻了考勤工作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解决了高校规模壮大后,对学生考勤管理的难题,提高了学校智能化管理水平,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此,除了网络地址和端点外,还要指定地址模式参数。地址模式得值设置如下:

〔1〕张冠鹏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D].东北师范大学,2013:17-19.

〔2〕于晶晶.基于RFID技术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的研制[D].苏州大学,2011:6-9.

〔3〕无线龙.ZigBee无线网络原理 [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5-7.

猜你喜欢
读卡器SIM卡电子标签
SIM卡防盗很关键 小喻教你如何给它“上保险”
与淘汰命运抗争 看懂笔记本的读卡器
铁路GSM-R SIM卡读写次数测试方法研究
SIM卡的“减肥史”
适用于高衰减汽车玻璃的电子标签方案与应用
一种新型结构电子标签天线
基于EMV非接通信规范的非接触读卡器设计
为二维码识别的献礼之作——评测平治二维码门禁读卡器
MATLAB实现组态王中TCP/IP读卡器监控方法
探寻“千万”的背后——写在金溢科技电子标签销量超1000万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