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编往来

2014-10-15 16:10
文化纵横 2014年2期
关键词:志强礼乐观点

志强兄的文章《如何理解中国及其现代》,本是在北大儒学社的一篇演讲稿,整理后发表在了《文化纵横》上一期。一篇演讲稿,涉及的又是时下讨论极其激烈的问题,居然能做到如此心平气和,不卑不亢,足见作者朴实敦厚的气象。作者在文中说:“情感的态度不仅不会障蔽我们对自己国家的认识,反而恰恰可以导引出一个非常客观的认识来。”他的文章就是对这一态度的践行。以如此持正的态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这是本篇文章给人的第一印象。在这一态度面前,那些躁狂的自暴自弃态度和顽固的自我辩护态度的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百年来的中国思想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心平气和讨论问题的态度。革命与复古之间的交替登场使很多重要问题不仅晦暗不明,而且几乎失去了讨论的空间和可能。一谈到礼教,人们想到的就是吃人;一谈到皇帝,人们想到的就是专制;一旦为这些传统的思想做些正面的分析,就会遭到无情的批判。意气之争与极端心态造成了太多不必要的成见。

志强兄的文章先批驳了自暴自弃和自我辩护这两种极端态度之后,便力图在那种不乏情感的客观立场下寻求中国的文明特征和现代问题所在。他在文明因素的起源和文明的形成之间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中国何以为中国,并不仅仅在于这个文明的历史中出现过哪些因素,而在于决定了其文明架构与思考路径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换言之,这里所思考的,并不是这个民族偶然的形成状况,而是她所代表的文明理想。这个文明理想,在五帝三王时就在酝酿,而最决定性的形成因素乃是周代封建宗法制度,正是在这种制度中,形成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礼乐文明。作者将这种文明概括为三个特点:1,大一统对其制度规模的保障;2,协调差异的仁的精神;3,仁的精神保证下的礼治原则的目的。这一概括相当精到。

正因为这里讨论的是文明理想,而非具体的制度,礼乐文明不仅没有随着封建宗法的崩溃而崩溃,反而在其后的皇帝郡县架构中获得了新生。汉代儒生一边反复讲诵着宗法制度下的六经,一边确立了皇帝新的礼身份与制度架构。

在作者看来,礼乐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协调差异和正当性分享,而这是希腊罗马所没有的。希腊城邦中的民主无法推广到城邦之间,甚至都无法在统一的罗马帝国中平均实现。虽然这个概括稍嫌简单,但这一观察无疑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

在后文重新理解现代中国的部分,志强兄展现了他思想中最独特的两点。第一,他高度评价了元帝国对中国文化和制度的巨大贡献;第二,他将阳明学界定为现代中国思想的开端。他由这两点认为,不能简单地将1840年当作中国进入到世界体系的时间,反而要从元明以来的中国历史与思想理解她在现代的处境和面对的问题。在论述这一观点时,作者触及了疆域、宗族礼教、民间宗教、皇帝制度、社会生产、人口增长、思想流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认为阳明学是对明代复杂问题的全面回应,并开启了以后新文化的总体方向,现代的共和危机并非都来自外部,而是对元明以来中国问题的一个继续,只是诸多种解决可能性中的一个。

在短短的篇幅中论述如此多的问题,并得出如此独特的观点,可见作者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已经成竹在胸,因而这一观点的震撼力和讨论空间必将都是很大的。读者可能很难轻易接受这样的观点,但这一观点在我们的思考中激发出的思考空间将是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效果。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飞

在《文化纵横》2013年12月号上,读到胡泳、王俊秀、段永朝的《后工业时代:意义互联网的兴起》一文。这是一篇昭示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发生质的根本变化的新人类社会时代的必读伟文。同时它可以引申出不存在一个孤立的“中国梦”,“中国梦”必须也是“世界梦”!中华民族只能在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底上联合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各国一道发展融聚一切先进文明的新的意义世界,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此文也可引申出以后不计后果过度摧残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及它的当代变种——无限制地追求利润积累的金融资本主义,绝对难以为继了。敬佩杨社长!《文化纵横》组织这样前沿重要议题的讨论,功不可没!事实上一场由下而上的中国民族的思想运动正在兴起,现在才是对此届领导真正的考验,有胆识自上而下地参与和引导这场千载难逢的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思想颠覆运动吗?

——中国联通 余晓芒

“意义互联网”这一组讨论,总算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不错!虽然过于学究化,但视野上还是开阔的。赞一个。

——江西省委 杨宪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强礼乐观点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学习“集合”,学什么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观点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
业内观点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新锐观点
志强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