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4-10-17 02:15康立娟张敏邵青艳韩坤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公平师生差异

康立娟+张敏+邵青艳+韩坤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价值理念,尽管教育公平的理念已经被广泛认同,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存在着许多的差异。这种认知差异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产生这种认知差异的原因入手,分析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探讨应对的策略。

一造成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的原因

(一)教师与学生在师生观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公平师生视角差异的历史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荀子更是把天、地、君、亲、师并提,把师生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历经两千多年的教育史,当代教师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观点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教师的权威地位不可动摇,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教师施予的一切行为。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学校课堂中,学生得到平等对待的愿望极其强烈。

(二)教师与家长、学生对教育公平认知差异是造成教育公平师生视角差异的主观原因

教育公平是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每个人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和认识是迥然有别的。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公平的理念并积极践行,然而,有的学生和家长却认为教师这样做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被教师关注,希望教师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三)应试教育是造成教育公平师生视角差异的根本原因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每个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得到公平对待,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然而,由于我国常年实行应试教育,全国上下都在追求升学率。教师仍然较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以学生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上级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以其所教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同教师的奖惩、职称晋级直接挂钩。这就导致一部分老师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他们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另眼相看,而对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关注较少甚至放弃。

在应试教育评价体制下,对学生评价的不公平是不可避免的。

(四)教师修养的缺失是造成教育公平师生视角差异的重要原因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品质和道德力量以及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由于每个教师的道德品质、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及其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公平的实现。

二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育活动中的公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师生对其理解和体验出现了不一致,就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学生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教育教学中每个学生是否受到同等的对待,是否有同样的机会,关系到学生自尊与自信的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它有时甚至比单纯地传授某种知识或技能更重要。

(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

对学生个体而言,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后进生的忽视或其他不公平的对待就既不利于优等生又不利于后进生的积极性的发挥。这种现象在升学年级尤为严重。

对于班集体来说,不公平的教师行为还会引起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敌视,人为地造成学生集体的分裂。其结果当然是集体生活和集体建设的动力减退,集体对学生个体在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成效降低。

因此教师只有坚持公平教育,才能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三)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作风和品质,在每时每刻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公平、正义的代表,教师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如果做到办事公平,他们就会感觉到公平的美好和必要,从而奠定他们树立科学公平观的心理基础。反之,当他们发现老师不能公正无私时,不仅会伤害他们对于老师的美好的情感,而且会让他们怀疑德育课程所教授的公平本身的合理性,从而妨碍他们的道德成长。

学生如果默认了教师教育不公平的存在,就等于受到了“社会进化论”的优胜劣汰法则的熏陶。他们在校时认为,只要个人优秀便可理所当然地享受与占有更多资源,进入社会后有可能较少考虑社会公平公正等社会基本问题,从而对一般社会大众与弱势群体的利益漠不关心。最可怕的是,他们很有可能还会加入到破坏公平者的行列,结果必然是社会不公平的行为现象泛滥丛生,助长不良社会风气。这对建设民主公平的和谐社会是不利的。

三解决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的对策

造成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国家政府层面的政策和行动起着主导作用。在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学校内部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导向,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直接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公平。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就是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

第一,注重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第二,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学科教学目标不但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评价改革中,对学生的非学业方面也要给予关注。学生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可以从根本避免由于单一评价带给学生的心理负担或给学生造成的嫉妒、不合作等个性缺陷。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人组成,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建立以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公平实现的程度,因此要想改变教师与学生对教育公平的理解的差异,必须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严格教师行业准入机制,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专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培训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通过惩罚性措施对不负责任的教师给予处罚。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再次,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增强其专业修养。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三)提高教师的公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观

引起教育公平的师生视角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因此要想让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公平上感到一致是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教师,必须提高公平意识,克服自我意识心理和行为上所表现的偏见和不公平,时刻提醒自己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随时对自己不公平的教学行为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让教育教学活动无限接近公平。

对于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公平观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公平观,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责任。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任何公平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因此,学生不应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评价教育是否公平。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当遭遇不公平或其他挫折时,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四)以人为本,推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促进人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各级学校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在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方面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把教师、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总之,追求教育公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由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包含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决定了充分实现教育教学公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应当相信,在国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心支持下,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会得到改善乃至解决,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清仁.一线观点关注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6-09-20(8).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4-07-27(2).

[3]以崇高的师德塑造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3-09-10(1).

猜你喜欢
公平师生差异
公平对抗
相似与差异
怎样才公平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笨柴兄弟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公平比较
麻辣师生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