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10-17 03:04徐向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资源库经济学案例

徐向阳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一般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属于专业基础课。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恰能起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桥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案例,理解和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领域内的经济问题。

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即是以学生为主体,用案例阐释经济学理论,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实践中的经济现象,从“抽象理论”延伸到“一般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理论的兴趣,促进学生准确掌握经济学知识,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时候都已具雏形,真正应用到教学中是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倡导,到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的《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案例教学法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始只是在高级经纪人及商业政策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后来被许多公司用于培养企业优秀员工。1990年以后,案例教学法才开始在我国运用,到20世纪初,广泛运用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学生层面

1提高学生参与度及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过程,是重视“教师、教材和课堂”的旧三中心模式。案例教学法是“学生、体验和情景”为中心的新三中心,强调学生的参与。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学生会产生诸多困惑和不解。加之自身的求知欲望,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一部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赋予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的“话语权”,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经济学理论

相对于其他学科,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由于结合数学模型、理论假设、图形等,知识较为晦涩难懂。教师在教学中的“满堂灌”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即便理解也是片面和单一的,不会应用理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案例从经济运行实践中选择出来,带有规律性、典型性等特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理论,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与其他学生、教师的交流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具有了敏锐的思维力,具备了浓厚的探索和研究精神。学习成了学生自我的内在需要和要求,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内在驱动力和主动性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在经济学的日常教学中,案例分析和讨论很多情况下,都要依靠团队来完成。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助、相互交流思想,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通过多次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在思想沟通、思维碰撞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倾听、理解、尊重,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方案,懂得包容的作用,积极肯定和赞扬团队成员的共同成果,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

(二)教师层面

1提高教师的双向交流能力

在经济学的教学中,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学生都参与其中,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不仅是教学者、组织者,还是学习者。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思考和反映较多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掌握知识反馈情况,调整、引导和纠正讨论方向,协助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

2督促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所选案例的典型性、综合性、多样性、可理解性等特点,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和准备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充分准备。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督促教师及时完成知识更新,储备新知识。教师可以从传统的媒体,如教材、杂志、报纸、电视等中选择,也可以从新媒体———网络中获得。案例教学法促使教师深入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从多种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汲取多学科知识,完善自身素养。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模糊

尽管案例教学在我国已应用了几十年,仍有部分高校教师把其理解为在教学中举案例、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提问和讲述,也不是经济学教学中的特殊手段。教学过程复杂多变,学生千差万别,案例教学不能割裂它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联。

(二)案例准备不充分

案例在准备过程中,由于西方教材中的案例比较丰富,多以美国的案例为主。高等院校教师在案例准备过程中,选择国外案例的多,选择国内案例的少。国外案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差距大、国情不一致,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区别较大。学生难以设身处地地考虑经济问题,理解经济学知识较为困难,对知识的把握比较片面。

(三)案例教学过程不清晰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临时举例、发问,学生对案例不理解、不认同。案例教学中时间掌控不到位,有些学生发言时间和次数很多,有些学生则默不作声、不参与。

(四)案例资源库匮乏

与经济学代表著作,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繆尔森的《经济学》相比,国内的教育学教材中,缺乏案例。截止目前,国内关于经济学案例的教材屈指可数。因此,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国内经济学案例,案例资源库匮乏。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

(一)明确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实施步骤。第一要在案例准备前,知晓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挑选案例要注重典型性、合理性、代表性等特点;第二是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进行案例布置,小组准备或者个人准备;第三进行课堂讨论或者小组讨论;第四教师及学生总结评价。

案例准备前,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教学起点高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差距较大,学习起来障碍较多;当教学起点低于学生的初始能力时,学习内容简单、重复,浪费时间还引起学生的不满等厌学情绪。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预测”和“评估”,客观分析学生现状,“一般性学习”和“预测评估”结合,正确定位合理、准确的教学起点。

案例选择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年龄等因素,讲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考虑教学时间安排,教师不进行过多的干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后,挑选组中成员进行发言。发言代表可以有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举荐。发言完毕后,可以由教师或其他组成员发问,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代为发言。如果学生较少,则考虑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教师在此充当过程控制着、组织者、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突出和集中的问题上深入讨论,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

案例教学的最后,教师应对整个案例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准备充分、积极参与、乐于发言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有建设性建议和创新思想的同学,鼓励其“由点带面”,组建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实践性活动,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之外,还应考察学生所在团队的合作能力、独立决策能力等。

(二)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编制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高校行政部门可以借用精品课程、教师教学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等项目,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团队。案例建设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学生、行政部门人员等,多方面、多角度地选择契合教学使用的典型案例。在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时,多选取一些当今社会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能设身处地、因地制宜发表感触。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可以有意识地编制一些涉及经济学教学内容中多章知识的综合案例。

案例的采用和编写都是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有些案例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思索没有固定答案的方案;有些案例则是用于理解和识记经济学理论知识;有些则是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此外,案例资源库既要选择西方经典著作中的典型案例,也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经济学著作中汲取知识养分,筛选、提炼案例。

(三)选择案例教学形式

案例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不是简单局限于对案例材料的分析。在经济学中运用案例分析这一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时事热点讨论、辩论、演讲等形式,或者采用专题讲座、视频讲座、观看影视片段等方式。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利用校园网、QQ群、微信等网络工具,为师生拓宽学习途径,为案例教学提供实时交流的环境,有利于案例教学的前期准备和教师评价。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社会实践等,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调研,获得一手资料。还可以去学校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考察,方便学生发现、收集案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理论体系和应用研究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薇.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9).

[3]姚大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9).

[4]仲德涛.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的运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资源库经济学案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经济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