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团结水库渗漏分析及处理

2014-10-17 01:30苏贵红王银军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年4期
关键词:碎屑岩帷幕溶洞

苏贵红,王银军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2)

1 工程概况

团结水库位于盘县柏果镇的铜厂沟村境内,距盘县县城47 km,有公路直通库区附近,交通较为便利。水库位于珠江流域北盘江水系大水沟支流河上,坝址以上流域集水面积为4.25 km2,多年平均流量为0.059 m3/s,大坝为三合土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20.70 m,坝顶宽为3.7 m,坝顶高程为1 988 m,正常蓄水位(1 987.15 m)以下库容 43.2 万 m3,为小(2)型水库,工程主要以灌溉、供水为主。水库自1975年12月建成蓄水后,随即发现库首渗漏严重,两岸库水明显向山体补给,右岸河床一带有明显“漩涡”。水库漏空后检查发现,库首两岸可溶岩分布地段,构造裂隙发育,库水沿裂隙向两岸山体渗漏,库底右岸发现直径约1.5 m左右的渗漏塌坑(K1溶洞)。针对K1溶洞,采用扩挖后用石灰黄泥填筑夯实处理;对两岸坡采用浆砌块石覆盖处理,连续处理两年后,水库依旧渗漏严重,在K1渗漏塌坑附近出现了新的渗漏塌坑(K2),以致水库至今一直未能正常蓄水。2010年水库安全复核评价结论如下:大坝防洪安全、结构安全、渗流安全、金属结构安全均为C级,水库大坝属三类坝,需要进行除险加固。

2 水库区工程地质概况

2.1 地形地貌

水库位于山盆期剥夷面上,地势较高,水库洄水长约0.6 km,地形封闭,无低垭口,两岸山体宽厚,山体高程均在2 010 m以上;左、右岸存在低邻谷,左岸低邻谷高程为1 975 m左右,邻谷间分布地层为P2q1碎屑岩;右岸低邻谷为拖长江,河面高程为1 520 m左右,邻谷为C2hn、C3mp、P2q2、P2m 碳酸盐岩与 P2q1碎屑岩、P3β 火成岩相间分布。碳酸盐岩出露区,洼地、落水洞等发育,形成峰丛、峰林洼地、谷地。火成岩、碎屑岩出露区由于风化强烈,受地表水冲刷严重,沟谷纵横[1-2]。水库两岸碎屑岩分布区松林生长茂密,库首及水库右岸碳酸盐岩、火成岩分布区多为灌木,森林覆盖率低。

2.2 地层岩性

库内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第一段(P2q1)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黄、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薄煤层,厚80~187 m,主要分布在库盆以及水库左岸。栖霞组第二段(P2q2)上部深灰色或浅灰色块状灰岩、浅灰色厚层斑块状白云岩质灰岩,下部灰、灰黑色中厚层灰岩夹黑色页片状泥灰岩,厚99~228 m,主要分布在库首以及水库右岸。第四系(Q)冲洪积砂砾石、崩塌堆积体以及粘土夹碎石等,厚0~30 m,主要分布在缓坡、库盆以及冲沟底部。

2.3 地质构造

水库东南侧发育大水沟断层(F6),北北东向,逆断层,断距30~50 m,延伸7~10 km。水库西北侧发育铜厂沟断层(F3),北北东向,逆断层,断距50~100 m,延伸13 km。水库位于两断层挟持带上,受其影响,库区附近还发育有F4、F5两条次级断层,其延伸1.0~1.5 km,断距5~10 m。受断层影响,岩层产状存在变化,为74°~115°∠32°~35°,沟谷总体上呈横向谷。

3 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3.1 岩溶

库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库首及水库右岸,为P2q2块状灰岩、厚层斑块状白云质灰岩。据调查,库区内发育落水洞、溶洞共6个,洼地1个,均位于库首右岸、断层F5附近。除溶洞K4洞口出露高程为2 005.6 m 高于正常蓄水位外,其余 K1、K2、K3、K5、K6洞口出露高程分别为 1 978.3 m、1 978.3 m、1 988.9 m、1 979.1 m及1 978.9 m,均低于正常蓄水位(1 987.15 m)或位于其附近。此外,据观察F5断层带上发育的K4溶洞在冬季阴雨天向洞外冒雾气,说明该溶洞发育很深。因此,推测沿F5断层发育有岩溶管道,该管道与沿F6断层发育的岩溶管道相连。地表还发育溶沟、溶槽以及石芽等。岩溶强发育。

3.2 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分布的大部分地层为P2q1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黄、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薄煤层,厚80~187 m;仅库首及水库右岸分布P2q2块状灰岩、厚层斑块状白云质灰岩。其中,P2q1地层为相对隔水层,其厚度>80 m,隔水性能可靠;P2q2地层落水洞、溶洞、洼地等岩溶发育,为强岩溶透水层。

据调查,水库周围碎屑岩分布区泉点出露较多,为侵蚀型泉水。库区左岸以及右岸靠库岸的地下水以大水沟为相对排泄基准面,右岸稍远离库岸的地下水以拖长江(河水位高程1 520 m)为相对排泄基准面。

区内地下水主要分为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以及孔隙水。

(1)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水库左岸、上游以及右岸靠库尾的P2q1碎屑岩、P3β火成岩出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基岩裂隙径流,多排泄于大水沟冲沟底部附近,其特点是埋藏浅,水量小,径流短。

(2)岩溶水:主要分布在库首及水库右岸P2q2碳酸盐岩出露区,通过基岩裂隙、岩溶裂隙、落水洞等通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汇流于岩溶管道、洞穴等,排泄于拖长江,其特点是埋藏深,水量大,径流远。

(3)孔隙水:主要赋存在覆盖层内,分布广泛,尤以火成岩、碎屑岩分布区以及冲沟底部最为丰富,通过覆盖层孔隙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孔隙径流,排泄于低洼地带,其特点是埋藏浅,水量小,径流短。

4 水库渗漏

水库正常蓄水位高程1 987.15 m,正常蓄水位以下大部分库盆分布地层为P2q1灰白、黄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黄、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及薄煤层,仅库首及右库首至大岩脚一带分布P2q2深灰色或浅灰色块状灰岩、浅灰色厚层斑块状白云岩质灰岩。岩层产状 74°~115°∠32°~35°,总体倾下游;在库首一带,P2q1碎屑岩下伏于P2q2碳酸盐岩之下。

据调查(见图1),库内P2q1碎屑岩为相对隔水层,分布区地下水出露较多,且出露位置较高,补给水库,其隔水能力可靠;库首及右库首至大岩脚一带分布的P2q2碳酸盐岩为强岩溶透水层,分布区地表没有地下水出露迹象,地表落水洞、溶洞、洼地等岩溶发育。水库渗漏带主要位于库首及右库首—大岩脚一带,其理由有三:①右库首一带P2q1碎屑岩与P2q2碳酸盐岩相接触,同时,断层F5穿越水库库盆及右坝肩,与右坝肩直线距离约80 m,断层为正断层,破碎带宽2~4 m,影响带宽30~50 m。受地层接触关系以及断层影响,库首右岸、断层带附近发育6个落水洞(溶洞),除溶洞K4洞口出露高程为2 005.6 m,高于正常蓄水位外,其余K1、K2、K3、K5、K6 洞口出露高程分别为1 978.3 m、1 978.3 m、1 988.9 m、1 979.1 m 及1 978.9 m,均低于正常蓄水位(1 987.15 m)或位于其附近(见图1)。②右库首一带地下水位较低,据该位置水文孔ZK4、ZK5水位观测,其水位高程分别为1 956.3 m、1 950.7 m,均低于水库库盆高程1 978 m。③右岸库首一带岩体破碎,据库首右岸的钻孔ZK4、ZK5共进行的18段压(注)水试验[3]结果看,其注水达6段,占总压(注)水试验的33%,压(注)水试验透水率>3 Lu占总压(注)水试验的44%,均位于1 957 m高程以上。由此可见,库首右岸在1 957 m高程以上岩体破碎,透水能力强。

图1 库区水文地质图Fig.1 The hydrologic geological map of reservoir area

因此,库水通过 K1、K2、K3、K5、K6 等落水洞、溶洞以及裂隙等渗漏,然后沿F5断层及地层接触带发育的岩溶管道汇于沿F6断层发育的推测岩溶管道向水库下游远处排泄,水库库首一带存在严重的岩溶管道渗漏、裂隙渗漏问题。由于水库库区与低邻谷间存在厚度巨大的相对隔水层,水库无向两岸低邻谷渗漏问题。

5 防渗处理方案

5.1 原防渗方案

图2 防渗剖面图Fig.2 The section of seepage prevention

水库库首一带存在严重的岩溶管道渗漏、裂隙渗漏问题及绕坝基(肩)渗漏问题。水库防渗主要针对库首及坝基(肩)进行。由于水库渗漏边界明朗,渗漏范围小,同时,水库岩溶呈管道型渗漏、裂隙型渗漏等多种渗漏形式存在,渗漏严重。因此,建议采取堵(堵洞)、铺(铺膜)、灌(灌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渗[4]。对大的落水洞进行封堵,再用土工膜对裂隙、小溶洞、小溶孔发育带进行铺盖,最后对渗漏带进行帷幕灌浆。

防渗帷幕采取全帷幕形式,以下伏的P2q1碎屑岩作为防渗底界,两端接正常蓄水位与碎屑岩的交点,防渗边界明晰。两边界为正常蓄水位(1 987.15)与P2q1砂泥岩交点,底界以压水试验吕荣值≤3 Lu,同时深入泥岩5 m控制(见图2)。左岸帷幕长115.00 m,大坝段帷幕长66.08 m,右岸帷幕长321.54 m,帷幕总长502.62 m,防渗总面积约 16 737 m2。

5.2 施工揭露及防渗方案调整

水库于2012年对防渗工作施工,在右岸长320 m帷幕线上,共揭露大大小小溶洞19个,平均100 m帷幕线约发育6个溶洞,溶洞均沿SE方向裂隙溶蚀扩大而成,溶洞大体呈椭圆状,短轴向长约3~90 cm,长轴向长约45~300 cm不等,大多无充填,发育可见深度>3 m。帷幕线上共施工了8个先导孔,共作了50段压水试验,其中5段岩体透水率10.5~28.5 Lu,占10%;其余45段只能作注水试验,占90%。以上揭露情况说明,沿帷幕线灰岩段岩溶发育,岩体透水率较大,若按常规对灰岩段作灌浆处理,其耗灰量将大量增加,且防渗质量难以保证。鉴于以上情况,设计对防渗方案作调整,对岸坡灰岩岩溶发育、透水率大的地段,采用土工膜铺盖防渗;对库底砂泥岩分布段采用灌浆处理,防渗底界以深入弱风化岩体5 m控制。帷幕总长411 m,防渗面积约11 260 m2;铺盖防渗面积约6 596 m2。

6 防渗处理效果

施工中对已发现的三个渗漏点K1、K2、K5采用扩挖清洗后,浇筑C15埋石砼封堵,地表用C15Φ16@200钢筋砼铺盖。施工中使用复合土工膜10 680.51 m2,土石夯实回填46 174.35 m3,粘土回填4 439.39 m3,粗砂垫层 970.88 m3,C15 砼预制板 776.70 m3,淤泥开挖18 554.11 m3,帷幕灌浆 2 069.4 m。

本工程于2014年5月20日全部竣工 ,目前水位已蓄至1 979.2 m。改变了过去水库“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的局面。

7 结束语

团结水库所处地理位置较高,对下游灌溉、供水均采用自流方式,经济效益好。本次工作中,查明了水库渗漏方式、渗漏途径,结合施工揭露情况,对防渗方案做了及时调整,防渗取得了很好效果。但水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表集水面积小、基流小,对水库防渗处理要求高。帷幕稳定性、土工膜变形、老化等对水库蓄水影响较大,必须作长期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 彭土标,袁建新,王恵明,等.水力发电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 王大纯,张人权,史毅红.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7-9.

[3] 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供水水文地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706-708.

[4] 付彦,王颖,张静秋.红兴水库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渗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4):55-58.

猜你喜欢
碎屑岩帷幕溶洞
帷幕灌浆在胜土水库防渗工程中的应用
开阳县三口河水库(岩溶地区)溶洞处理
水下爆破作业气泡帷幕对水击波的削减作用浅析
出发吧,去溶洞
哈日凹陷巴音戈壁组碎屑岩储层及微观孔喉特征
赣南白垩纪碎屑岩裂隙水的水文地质及电性响应特征
“声·生不息” 点亮希望之光——2020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落下帷幕
高压旋喷止水帷幕施工要点简析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油气储层中碎屑岩成岩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