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察:我国消费数据与实情的真面目

2014-10-18 00:51邹卫国聂丛笑
中国商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明码标价零售额消费品

邹卫国 聂丛笑/文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或调整期,在政府试图将经济增速适当放缓的形势下,经济统计的数据出现了“打架”的现象,特别是消费领域的数据更是出现不统一的掐架问题。那么,我国消费数据与实际情况的真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最新消费数据也展示了这个趋势,2013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9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3%,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4.5%。这也让中国今年消费增长曲线,变成一根略微向下的扁担形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比较一致,大体反映我国消费需求的走势和消费品市场的冷热变化情况。

这不一定是真相。空气不那么纯净的时候,中国经济数据好像也是这样。为了看清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很多人都独辟蹊径。比如渣打银行的研究认为,汽油/柴油产量加上净进口量或可作为经济活动的合理衡量指标。

中国消费其实也是雾里看花,对于中国消费被低估的声音一直都存在。理由包括:规模可能上万亿的预付卡的消费,很多是进入了经营性支出统计,而实际则被用于了消费;很多服务性消费也被低估等等。

公布的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稍显冷清,但两日之后的光棍节,11月11日的消费热潮就涌来了。这样的反差体现了某种现实。读者可能会有感受,自己的很多消费都已经转移到了网络上。很多民众的米面粮油、衣裤袜鞋、电视手机等等都开始由厂家直接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配送。

急速增长的网络消费,并没有完全被纳入统计,单从这个角度说,目前中国消费数据是存在低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这一指标的统计对象,是从事零售业务活动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因此,对于借助互联网专门从事零售活动的企业,作为单独的调查单位进入零售额统计;对于仅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单位则不是零售额统计对象,而在平台上销售的企业的零售额进行了统计。我国主流的电商企业,都是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的,商家在这些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已经达万亿元,且在迅速增长。

中国经济由消费唱主角是所有人的期待。实际上,中国经济结构改善的进展,可能比很多经济学家想象得要快得多。(据人民网)

酒菜下单需消费者先签字

一顿酒足饭饱之后,到吧台结账却发现有的菜贵得离谱,或者没有点的菜悄悄上了菜单。这种餐饮业“隐形消费”的潜规则在一些酒店普遍存在。近日,福建省宁德市工商局以蕉城区为试点,对这种餐饮业未明码标价的“隐形消费”潜规则进行规范。蕉城区工商局向辖区范围内的70多家大中型餐饮企业下发通知,要求从11月起对其提供的菜式(酒水)明码标价,并在下单前需经消费者签字。

蕉城区工商部门还将对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察检查,对未按要求执行的企业,第一次给予行政指导,第二次给予劝诫、警告,第三次按相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接受教育、整改,不明码标价的餐饮企业将进行曝光并责令停业整顿。

猜你喜欢
明码标价零售额消费品
用明码标价制度拔掉“雪糕刺客”的“暗刺”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7月我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下降2.9%
2018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
2018年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4%
冰箱市场零售额四年来首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6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近9000亿元
天津:房源不明码标价或虚假标价消费者可举报
两部委联手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