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

2014-10-20 10:01韦义锋
科技与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数据采集

韦义锋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配电网架逐步复杂化,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也越来越重要。介绍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原则、应用要点、管理要求,分析了其应用中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智能化;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6-0102-02

配电网是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电力网的末端直接与客户相连,担负着分配电能的重任,一般由高低压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和保护装置组成。配电是电力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如果配电不合理,就会导致送电不均匀,极易出现供电不足或电力浪费的现象。尤其是在用电需求量骤增的情况下,电力企业既要保证正常供电,又要确保供电安全,进一步增加了配电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必须实现配电自动化,其能够在稳定供电的基础上降低运行费用,并提供优质的配电服务。

1 配电管理和配电自动化

电力系统的结构庞大,包括发电、变电、输电和配电等部分。近年来,社会各方面的用电量大幅增长,电网规模也随之扩展,电力设备和线路也越来越多,使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配电管理主要是为了调节配电功率负荷,使电能得到合理分配。故障诊断、配网分析、数据采集、报表统计、设备维修和用户服务等都属于配电管理的范围。

目前,配电网日益复杂,数据信息量逐渐增大,且具有变动性,加上线路点多、面积广,很难及时、准确地采集信息。在计算机网络的推动下,配电网逐步实现了配电自动化,减少了故障的查找时间,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提高了配电效率,且配电安全有了保障,还节约了运行费用。

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按照标准的信息架构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利用配电网调控一体化的基础平台,并通过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和网络分析等应用功能,改变了配网调度手段落后的局面,加快了配网故障的响应和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原则和管理要点

2.1 应用原则

2.1.1 安全、可靠

电能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却也带有危险性。供电企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轻则影响供电的持续性,重则造成人员伤亡,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任何工作都要以安全为前提,遵循安全性原则。配电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着用户能否正常用电,比如用户在夏季的用电量较多,如果配电不可靠,必将影响其正常生活;对工厂而言,配电不可靠则会影响到正常生产。所以,配电自动化的建设要遵循安全、可靠的原则,无论是电网布设,还是系统设备的选择,都必须遵循此原则。

2.1.2 实事求是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时,应符合当地的经济条件,不能只追求高新技术而引起资金困难,设备也要得到充分利用,否则将造成资源浪费。肇庆的城建规模不大,可以在近期内完成集成型配电自动化主站的建设。建成后的主站配置了SCADA、馈线故障处理、事故反演、WEB浏览等基本应用功能和网络拓扑、区域潮流分析、网络重构等电网分析、应用功能,可实现城市中心城区10 kV电缆线路主干线故障的自动定位功能,实现10 kV架空、混合线路主干线就地型馈线自动化覆盖,并在第一级分支线就能实现故障自动定位。

2.1.3 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自动化技术也应不断完善。特别是处于信息时代,配电自动化技术应向着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自动化设备的不断投入,需要在运维管理方面做好新设备与旧设备的搭配,特别是开关定值方面的调试和配合,防止设备出现误动、误跳的现象。

2.2 管理要点

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馈线自动化、事故呼叫、配电地理信息、高级分析等子系统。在安全管理中,要合理分配线路,以免出现短路;在信息管理中,要及时采集信息并自动储存、更新,且工作人员要实时对信息进行增删、修改。

总之,除了快速定位、信息共享、负荷减压、故障排除等关键点,还要注意以下事项:①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功能。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用电负荷的增大,高级自动化管理系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要协调和提升其整体功能。②为了减少故障发生率,降低损失,可在自动化系统中安装FA功能装置。在出现异常时,利用该装置能及时查出故障点,同时将故障点隔离并发出报警信号。维修人员要及时接收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③配电网的覆盖面积广,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所以要求配电系统具有精确定位的功能。配电系统可采用GIS技术建立定位控制平台,实现静态地理位置和动态配电过程的结合,并充分利用系统信息数据来提高分析的精确度。④在选择配电运输方式上,需综合考虑承载量、速度和经济性等因素。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可选择使用电话线,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可选择使用光纤。⑤在自动化管理中,信息数据一般是由中、低压向高压流动的,这就要求信息采集应按地理特性进行分层,以便更好地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更新。另外,要考虑电能质量和运行成本,尽量选择统一管理和单独管理相结合的保护操控方式。

3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方面,国内的配电自动化起步较晚,管理制度尚未完善。比如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标准,这样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不利于技术创新。同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没有彻底实行责任制;在技术上,技术的实用性不高,智能化较低,国外在此方面已基本实现了集成化、智能化发展,但国内的技术还需提高。因自动化技术不够成熟,所以需要经常调整网架结构,这必然会增加资金投入。另外,配电网建设与输变电建设不匹配的问题也应尽快解决。

3.2 解决措施

具体解决措施有以下三方面:①合理规划配电网,加强安全建设。常用的配网接线有树状、放射状、网状、环网状等形式,其中环网接线较为常用。发生事故时,110 kV变电容量、10 kV主干线和10 kV馈线要有足够的负荷转移能力。②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分步配电。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飞跃,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③配置合理的通信通道。信道种类有光纤、微波、无线、载波等,主干线应尽量使用高、中速信道,试点项目可使用光纤。一次开关设备除了要满足相应的标准外,还应满足配电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的要求。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户用电量在不断增加,用电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配电管理更加困难。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要求,需实现配电自动化。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需对自动化技术加以改进,并使其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星.对于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3,20(03):118-120.

[2]王成刚.刍议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与生活,2012,24(16):109-110.

[3]张莹.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23(20):180-182.

[4]梁伟文.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2,27(2):137-138.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配电管理配电自动化数据采集
探析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对故障的处理分析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基于广播模式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系统
通用Web表单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开源系统的综合业务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究
配电管理及配电自动化实用的关键技术及问题略述
自动化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