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巧增效

2014-10-20 06:24姜卫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长期性兴趣教材

姜卫华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兴趣培养问题,处理好师生情感交流,以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笔者认为,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展现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二是注意数学兴趣培养的长期性和多样性。三是要结合新教材,备好兴趣课。通过以上措施切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 兴趣 长期性 教材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数学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严格按照科学的体系展开的,而忽视了属于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一般是一系列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方便教师按部就班地成套教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是被动的,缺乏参与的主观积极性和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创造性,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和立足点、着力点。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缺乏形象化的意境,需要较多理性的严密的思维,这恰恰是中小学生所欠缺或厌倦的。如何让教师、学生从机械刻板的教学程式和沉闷乏味的艰苦性学习中摆脱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学习作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心理负担,使之“想”学数学,爱学数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是注意力和动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科的增多,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数学先天的“情趣”不足问题表现更加突出,许多学生视数学为“头痛”学科,视学数学为畏途,舍此就彼,偏科严重,导致数学成绩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加强引导,吸引其注意力,用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殿堂。

一、展现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可见数学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数学发展也有其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些都是我们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巨大宝库,好的数学课程应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它在人类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起着巨大作用,数学不是单纯的抽象的符号运算、图形分晰与证明,它反映着现实情境中存在的各种关系、形势和规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实物,利用教具,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定义、面积、周长、变形等是对现实情境中存在形象的数学概括,是真实情境的数学模型,使社会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加强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的数学的联系,使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感到亲切,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包括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感到兴趣的问题,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有时代性气息的问题等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介绍数学家趣闻轶事、趣味数学知识、联系现实情境等让学生感知数学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向望之情,培养数学思维习惯,打好兴趣基础,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二、数学兴趣培养的长期性和多样性

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兴趣培养的过程也是开发这种潜能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当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充分开发、释放潜力的机会,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的机会,在实践中,有些数学教师也认识到兴趣的重要,但往往总是重视在学期之初或学生实在疲惫厌倦时,有“一蹴而就”或“不得不为”的思想,或者只简单地把学生某个阶段的成绩作为学生“好坏”、兴趣高低的标尺,缺乏对数学兴趣培养长期性、多样性的认识。其实,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且这种培养是一种定向的、必需的培养,区别于生活中的选择式的、发现特长式的培养。因为学生必须学数学(至少在目前的教育要求中),要学好数学就要有兴趣,如果没有持续不断、新鲜变化的激励、鼓舞、引导,即使是一些数学成绩好、比较用心的学生也会产生兴趣滑坡现象。数学教师必须把兴趣培养作为一种习惯和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同时兴趣的培养是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插曲、数学活动、竞赛活动、数学兴趣小组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载体,应结合实际,灵活运用。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并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加以解决,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结合新教材,备好兴趣课

新课程实施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在新课程实施中,不仅学生是发展者,教师也是发展者,而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全体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较多地展现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也为激发学生兴趣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和素材。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但要背好数学基础知识课,对材料中涉及的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生活知识也要力求弄通弄懂,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东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无关紧要,作用不大,满足于半懂不懂。只有在教师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延伸、运用这些材料激发学生兴趣,避免被学生问住出现“卡壳”,影响教学活动的流畅性。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长期性兴趣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长期性缺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福建长汀县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