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及实践

2014-10-21 16:19旷光彩
课外语文·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构想大学语文高职高专

旷光彩

【摘要】《大学语文》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从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现状、课程改革构想与实践三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构想;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高专开设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课程重视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充足等方面。为了培养新世纪高素质、高水平且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大学语文》课程亟需改革。

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一是培养综合素质强的高水平人才。高职高专设置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切实发挥这门学科独具的特点与特色。二是传授学生传统文化知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需要新时代的学生去学习、去吸收来丰富和提升自己。三是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该门课程在文学修养、人格提升、创新创造、阅读能力、写作水平等方面具备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成才起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大学语文》具备的特点包括:一是人文性。《大学语文》课程中包含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内容,有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母语性。该课程是一种母语性的课程,具备保护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三是职业性。高职高专教育主要是以就业为主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高职高专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

(一)教材内容偏于陈旧,不具有时代气息

高职高专开设的《大学语文》仍旧采用的是以前的旧版本,不能与时俱进。这样陈旧的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该门课程本应该起到的重要作用。当今,随着计算机与各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新的知识愈加渴望,所以大学语文教材应该结合学生的需求,相应增加一些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收不到高效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 如:对于诗歌《安定城楼》采用讨论法和点拨的教学方法,散文《故乡的野菜》采用演讲法以及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实践中,教师们采用的仍旧是“满堂灌”“串讲”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授课方法,他们更喜欢讨论法、点拨法、演讲法、互换角色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三)没有得到院校的足够重视,学习气氛不够浓厚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认为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培养起不到关键作用,从而导致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听之任之的 教学态度,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只采取闭卷考试考核评价方法,大部分老师为了自己的评价指标不受影响,在考试之前,将考试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即画重点。这种画重点的考试制度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也无法考核学生真正的实力,甚至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通过考试,获得学分,使得学生在平时就不会认真地学习,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目标。

(五)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比较薄弱,有的教师是聘用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有的教师是还未毕业的研究生,有的是学校从别的部门借调过来的临时教师。这样的教师队伍就会有学历较低、无教学经验、专业素质较差的教学人员,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三、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与实践

(一)对于《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改革构想

1.精选基层课程,通俗易懂,以国内精华文学为主、国外精华文学为辅。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内容一方面要精选通俗易懂的基层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也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要选取文学性的作品,以国内精华文学为主、国外精华文学为辅。国内精华文学如《论语》《孟子》《春秋》《史记》等,国外精华文学如《一千零一夜》《吉尔伽美什》《浮士德》等。这样国内文学与国外文学互相融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2.同高职高专生的专业结合,增强实用性。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高专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的授课对象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学生,那么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增强该门课程的实用性。文科专业的学生要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工科类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操作能力。

3.增加实践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全面地提升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在这门课程的改革中,必须要增加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因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毕业后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在学校里就要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改进教学方法的构想

1.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师要将该门课程的教学与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充分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例如:《宝玉挨打》一文采用电影或话剧的教学方法;对于《金锁记》可采用幻灯片、图片、音频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要将课文内容以幻灯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电影、话剧等活泼生动地展现出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设与《大学语文》配套的选修课程。

在将《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开设与《大学语文》配套的选修课程,确立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主、相应配套的选修课为辅的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开设与《大学语文》配套的选修课程如《国内文学作品赏析》《国外著作赏析》《优秀小说选读》

《诗歌品鉴》等,能够充分地发挥这门课程的重大作用,积极地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3.同其他院校进行教学交流互动。

封闭式的教学有着诸多的弊端,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利于学生吸收新的知识,这样固步自封的教育危害很大。那么,在《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面要积极地同其他院校进行教学交流互动,吸收借鉴别的院校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引进过来,结合自己院校的实际,进行创新,提升教学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改进考试制度。

该课程的考试不应该仅仅采取考试制度,不应以考试为主,应该以能力测试为主,以考试为辅。采取不同考核形式相结合,比如将平时成绩、口试、课堂提问、答辩等相结合的方式,不仅重点考察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够达到该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对于老师的考核。

对高职高专的老师的考核要遵循综合性、发展性、激励性、可操作性以及重过程性的原则。教师应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采取档案考评法、学生考评法、社会考评法、综合考评法等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培养、引进高水平教师。

一方面,要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教师的培养要从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两方面来进行。专业知识主要包含基础知识、语言学知识、文艺学知识以及文章学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包含有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开发能力、教学变通能力、教学拓展能力等方面。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教师。由于《大学语文》对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采用各种优厚待遇引进高水平的教师。

2.加强科研活动。

当前,《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以及评价考核体系等各方面的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需要引进具备较强专业素养与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各方面的资源要向科研方面倾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活动。

五、结语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文化修养,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门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学科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定位等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各个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们各个主体中共同推进。

参考文献

[1]王粤钦.大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建设的创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

[2]华锡兰.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浅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4).

[3]户琳.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意见[J].价值工程,2011(33).

[4]刘薇.对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探讨[J].剑南文学(经典教

苑) ,2012(4).

[5]黄志平.浅谈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J]. 文学界(理论

版) ,2012(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构想大学语文高职高专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生态安全法框架体系完善构想
安庆广播电视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构想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