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

2014-10-21 19:53韩佳秀
中学时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韩佳秀

【摘要】斯大林曾在讨论历史教学时指出:“历史教学的最大缺点是教师语言非常枯燥,应当用鲜明、形象的语言对发生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进行深刻的描绘。”实践证明,能善于清楚地、鲜明地、有说服力地发表自己的思想是优良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

【关键词】语言艺术 激发兴趣 课堂情绪 具体形象思维

历史课是各中等专业学校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课程。现在的历史教材时间跨度大,历史庞杂,知识体例既独立又有联系,加之主辅科心态的矛盾,使历史课堂教学陷于讲学脱节,学生学起来乏味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乐学情绪,增益智力,达到“情理交融的最佳境界呢?”教师的语言无疑是最重要的一面,“师欲善其教,必先利其言”,不论是再现历史中的伟大人物,还是描绘历史中的惊心动魄的事件,都需要历史教师发挥自己的语言艺术。

一、有声语言的艺术

1.以精彩的开场白唤醒学生。开场白就是总动员,其任务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节成功的课,教师的开场白起着定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凝炼的语言,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先决条件。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诗,一首典雅的古代乐曲,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都能变乏味为诱人。一改上台就是“今天我们讲的是某某课”这样干巴巴的起句。

2.以融洽的气氛感染学生。人的情绪可分为正向情绪和反向情绪。正向情绪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强烈接收欲望的显现。反向情绪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排斥欲望的显现。学生课堂情绪高涨时,他们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教师的分析讲解。情绪低落时,他们会心不在焉、窃窃私语或面带倦意,昏昏欲睡。正向情绪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收,反向情绪则会阻碍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教师授课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受制于学生的情绪。

课堂情绪的把握在于:教师平易近人是序曲,微笑教学时主曲,爱护学生是尾声。如大海里的浪花,一浪推一浪,达到高潮。这就创造了一个良好、融洽的情感气氛,这种气氛如动力的催化剂,它既像“暖流融融”,又似“入夜春雨”,循循善诱,娓娓动人,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完美的统一。历史教材是五彩缤纷的客观历史的浓缩。如果只讲课本内容,学生听起来定会乏味,但教师如研究教材,把历史事件寓理于情,有声有色地讲出来,便能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

3.以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斯大林曾在讨论历史教学时指出:“历史教学的最大缺点是教师语言非常枯燥,应当用鲜明、形象的语言对发生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进行深刻的描绘。”实践证明,能善于清楚地、鲜明地、有说服力地发表自己的思想是优良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学生学习历史,首先从感知历史知识开始,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勾画历史表象的过程。尽管历史事件、人物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但时间的风尘已把它们凝为干瘪的化石。怎样才能使过去的历史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历史细节的再造。如有位老师在讲加纳是黄金国时说:“黄金之国,名不虚传,阿拉伯学者曾这样描述,在加纳黄金通地都是,象胡萝卜一样长着,(学生大笑)加纳的黄金几乎多得不值钱。这可能有些夸大,但也说明了黄金之多。看,国王打扮如妇女(笑声)带手镯、项圈,(学生全神贯注)这说明了语言的形象生动,不仅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二、无声语言的态势语

1.表情。人的每一种表情都代表着一定情绪和心境,作为教师,不论自然面貌如何,他的表情都应该是朴实、平和而丰富多彩的。朴实,说的是为人质朴、忠厚,没有半点虚情假意;平和说的是面部神态不呆板,要多样化,并能随着讲课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老师的真诚,与人为善,没有半点沽名钓誉的杂质。

2.眼神。眼睛被喻为心灵的窗口。就是指从眼神里可以传递出各种信息,流露出各种感情。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不时地用眼睛扫视全班,使学生感到不在“被遗忘的角落”:也能透过学生的眼睛这个窗口,窥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学生对教师的讲课感兴趣,就会全身贯注,眼都不眨。

3.姿势。要搞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态度等方面的修养。教师要体态雅洁、坚定沉着、衣着整齐、举止端庄。为人师表应落落大方、气度不凡,给人以可敬可尊的印象。

總之,一个好的历史老师,不仅应绘声绘色再现历史,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事。而且语言神态带感情,每每使学生激愤,壮烈之处可歌可泣,深沉之处再思再叹,欢悦之处抚掌称快。这样学生就会从具体形象思维,经过记忆思考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好历史。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赵恒列.历史教育学[M].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视听语言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