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浸透对寄宿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14-10-21 19:53索文芳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寄宿生品德行为习惯

索文芳

小学思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在这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通过思想品德学科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性。的确,思想品德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道德知识,还能从思想品德教材的学习中渗透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用代替的作用。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多,寄宿生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他们的道德水准和行为习惯与其他学生反差大,主要表现在:不自觉遵守校规,不诚实守信,不关爱同学,不遵守公共秩序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学校形象。我作为一名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重视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人。为承传中华文明礼仪文化,提高礼仪素养,在生活中、学习中做人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下面,我就自己在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寄宿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课文插图,渗透养成教育

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教材思想内容丰富,插图直观新颖,符合儿童观察特点,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书本教学里。所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品德與社会》下册第四单元《交通连着千万家》这内容时,我就搜集有关交通事故的场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一起交通事故的原因,想一想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平时我们在上下学时还存在不遵守哪些交通规则?今后在出行时应注意遵守哪些交通规则?从而养成珍爱生命,自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三、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角色体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让课堂活起来,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通过角色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感悟道理,强化“知”“行”统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教学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残疾人行动的不便,采用让学生蒙眼睛找书包、走路、写字的游戏,引发学生换位思考,使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感情和意愿。从而形成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借助故事喻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讲故事时,除了可以使用教材里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

五、借助课文特点,讨论明理,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品德课后设置了交流题。教师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可以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如教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规划与方圆》的交流题时,老师让学生对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其它对寄宿生管理规则,进行交流讨论: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或者大家都不遵守规则,那学校又将会变得怎样呢?通过学生辩论,得出结论: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学校就会变得混乱,不遵守规则的人最终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甚至还会酿成惨祸,危及他人,危及社会。大家遵守规则,学校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一团糟。当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意愿遵守生活规则时,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整洁、更有序,人与人之间相处会更和谐。大家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以后,又让学生根据实际讨论目前学校寄宿生还存在哪些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这些不良的行为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应该如何改正? 通过讨论明理,使学生在生活中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促成遵守学校规则的良好文明行为习惯。

六、借助课文设置,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增强意识,提高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要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接触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到生活中去体验,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总之,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培养寄宿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更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让我们师生携手起来,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打造出一个文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形象。

猜你喜欢
寄宿生品德行为习惯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好学者贤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品德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