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学生快乐起来

2014-10-21 19:53孙明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过程课堂教师

孙明明

诺贝尔得主朱棣文说:“好的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作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好的教育还在于让人批判性地思考,敢于质疑前人,我发现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表现不足。”教育过程是一个自我组织过程。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即来自教师的自我组织和学生的自我组织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教师是外力,根本的动力来自学生自身。教师的教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构建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教师的自我组织作用主要表现在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驾驭课堂的艺术,善于因势民利,在错综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说,教师要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学过程变为使学生会学习的过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呢?让孩子有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明确任务 激发兴趣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就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意学习。实践表明,有意学习与无意学习的效果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及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明确任务?我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种,开门见山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挂出小黑板揭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看清、记住,这样学生才能把握课堂时间,分步骤进行。第二种,质疑问难法:教师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行知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

二、快乐课堂上,让孩子学生质疑、创新。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就是指多问几个简单的“为什么”,而应从针对性、主动性、独立性、层次性等方面着手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发扬民主、平等的教学作风,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见解。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让学生知道能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决不因学生问题的幼稚无理而取笑学生,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要让每个学生敢问而无后顾之忧,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但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做出判断,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思维。

三、启发想象  开拓创新之路

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文学作品更是以感情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和精神,进而把自己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极易产生兴趣。教师新奇的提问、奇妙的暗示都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

四、指导学法   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语言,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而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感悟性很强的散文,对于进入初中刚一年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感悟。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过程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五、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

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師首先应给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性的,是可以经由不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内化活动目标才能实现。严格要求的前提是充分的尊重。对于学习上的困难的学生,他们已经历为学习压力而产生了自卑心理,因此课堂上要照顾好这部分学生,鼓励学生作出成绩,对他们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过程课堂教师
欢乐的课堂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写字大课堂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