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工具性”,凸显“人文性”

2014-10-21 19:53秦星星
学校教育研究 2014年23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教材

秦星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統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也一直倍受关注,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领悟与掌控却不尽人意。要么上成单纯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课,要么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脱离文本,上成说教式的思想教育课。

如何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凭借语文这一“工具性”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更好的凸显文本的人文性,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以下感悟。

一、深钻教材,把握“人文性”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及特点

作者在写文章时,必定是先倾注了情感,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得我们自己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刻的人文性,才能以此去影响并感染小学生。当然,要挖掘教材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认真钻研教材中的课文内容,通过对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理解,获取对人文精神多元的深刻解读。

二、贴近学生,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这个范围之内。低段学生由于刚入小学,对小学的新生活表现的比较有好奇感,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情绪变化无常,很容易疲倦。中段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质正在形成,对事物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高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开始进入了少年期,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社会现象。那么,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就必须重视这些年龄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一,教材在编排上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

第二,在内容上以人文主题组建立体的人文教育体系。以专题组织单元是人教版教材的一大特点,这些专题有关注自然与环境的,有关爱生命与生活的,有倡导文明行为、优良品质的,也有展现现代科技等内容的。每册的单元主题之间都有一定的传承性。

第三,注重继承性与时代性。文学作品人文性的体现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传承人类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教材在课文内容的选择上就很好地兼顾了传统和时代的关系。除了古诗教学,教材还加入了、成语、谚语、对联、文言文、词等中华传统文学形式。这些简短优美朗朗上口的文字深受学生喜爱。

第四,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以真正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注。“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是大家的共识,教材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套教材一改以往的绝对权威形象,在编排上,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启示教师教学,始终以平等的学习伙伴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教材中的各种提示与思考都以同龄小伙伴的口吻来说,降低了小学生理解课文的畏难情绪。课后练习与语文园地中的“我会……”的提示,又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打开教材,就打开了与学生心灵世界对话的平台,以真正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注,这是我使用教材的感受。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用心钻研教材,还能发现不少“隐藏”在教材中的人文情怀,同样深刻。

一是口语交际教学题材中隐藏的多元价值观。

教材重视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上册就开始在每单元的“语文园地中”编入口语交际的内容。这些话题固然是为了学生练习倾听、练习表达,但在话题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却同时收获了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对价值的认定,对行为的选择……站在人文性的高度理解教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思想教育的契机。

二是在阅读理解中挖掘教材的多元价值。

记得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发现教材将《草原》与《白杨》编排在一起。我想,除了要体现“西部的建设焕发出勃勃的生机”这一单元主题以外,教材还向学生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学习西部建设者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讲究方法,探索行之高效的教育途径

一是关注差异,促进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如我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我的课堂学生回答问题从来不用举手,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学困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是生生互动,自主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小组间成员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不乱”的合作要求,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设有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个好习惯,受益一辈子。让孩子们在合作中互帮互助,互相竞争,从而能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我认为,人文性教育是语文学科的“灵魂”,它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相辅相成。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追寻和表达高尚的人文情怀 ,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以及终身发展都受益无穷。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教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教材精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向量的巧用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