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中学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4-10-21 20:02何旭艳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弱势群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何旭艳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学弱势群体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进程。加强对中学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關键词:中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需要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在很大程度上,青少年对祖国的未来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从而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特殊家庭,继而中学中的弱势群体也孕育而出,并且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中学弱势群体是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进程。故而,加强对中学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迫切。

一、中学弱势群体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中学弱势群体是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形成的一种较为特殊的青年人群,是现代化建设生力军的青少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这部分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必须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特殊学生的独有特征。

(一)中学生弱势群体的基本内涵

弱势群体是从英文”social vulnerable groups”翻译而来的,朱铭基同志在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并把弱势群体定义为“那些没有工作或没法工作的人群”[1]。学生弱势群体,一般而言,是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竟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的学生群体。[2]关于中学弱势群体这个概念的界定仁者见仁,至今没有一个科学的界定。笔者认为,中学生弱势群体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困难、成绩不好、生心理缺陷、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所导致的学生在学校表现不佳,如:敏感多疑、自卑自弃、性格孤僻、思想保守、成绩落后、逆反叛逆等。这些学生的自控承受能力较弱,基本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

(二)中学弱势群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中学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群体,从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又不能完全独立,身心相对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又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学弱势群体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经济困难型。这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相对拮据,无形中承担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因此,在生活上表现出焦虑不安、胆小害怕等不良情绪;学习中表现得呆板无神,自卑落后,成绩相对较差;进而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严重的可能走入极端。

2.生理缺陷型。这部分学生主要指在身体上有缺陷、残疾或者体弱多病的学生。由于先天的种种不足,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外形不满意,从而自卑自弃。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害怕同学的嘲讽和挖苦、以及自发的自卑感,为了不受伤害而自我封闭、胆小懦弱,久而久之就表现的自卑孤僻,没有自信心。

3.心理脆弱型。这部分学生的主要特点是心理素质较差差,承受不了来自生活、学习的各种打击,经受不起生活中大的波折,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敏感多疑,非常在意学习生活中的得失,一旦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往往就会表现得自我逃避、忧郁悲观、失落伤感、精神压抑等不良情绪,最终可能导致心理畸形,从而形成心理障碍,极有可能走极端。

4.目标匮乏型。这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兴趣不足、动力匮乏,意志相对较薄弱,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能力差。这部分学生的典型特点就是逃课旷课,打架斗殴,沉溺游戏不能自拔。他们经常自暴自弃,放任自流,桀骜不驯,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中学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一)中学生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由于地域差异产生的偏见。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情况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同学之间相处存在暂时的尴尬和不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

2.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影响。由于弱势学生家庭家庭普遍贫困,父母相对不能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经历在孩子身上,基本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相对缺乏对孩子的爱和教育。从社会因素看,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一些家长感到身心疲惫、压力过大,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有些学生由于自身在思想观念、道德纪律意识等方面有所欠缺,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目标匮乏又缺乏进取心,常常沉溺网络不能自拔,容易产生厌学愤世、情绪;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社会以及学习带来的各种压力不能很好的调整,容易滋生伤感压抑、悲观消极、孤僻无助等不良情绪。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欠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欠缺,是目前我国教育是事业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教育缺失问题。大多中学着重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当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学校也几乎没有专门的课程和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疏导教育。

(二)中学生弱势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校发展。由于这些弱势群体不自信,存在焦虑、孤僻、烦躁等不良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有些严重的还会有极端的违法行为出现,可能会对学校的安全存在隐患。因此,中学弱势群体的滋生,影响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

2.加大了教书育人的难度,不利于学校管理。由于有些弱势群体思想过于偏激,更有甚着可能会做出一些违反学校纪律或者违法的事情,对其他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因此,这些弱势学生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3.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因为内心的自卑自弃,这部分学生往往不能安心的学习,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之后,有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乱为乱”的心态,产生很多不良情绪,从而形成很多惰性,不愿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后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4.影响学校风气,不利社会安定。有些同学由于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可能会作出些危害学校和社会的事情 。这样的学生一般在学校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因为没有同龄学生的帮助和关心,很有可能因为无知结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最终走上不归之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促进中学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对中学中的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要根据中学生中弱势群体的不同行为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课程,帮助他们缓解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战神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他们学会客观积极的面对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挫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消除消极情绪和困难,学会积极的学习和生活。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只有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指导,才能让他们从本我中找到自我,经过不断的努力达到超我境界,也就是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因此,为了更好的对中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应该采取相应的途徑如下:

1.家长、教师和学校要同心协力,共同关心和呵护中学弱势群体学生。家长应该在闲暇时间,多于子女沟通,关心和呵护子女。学校和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关注和关心那些需要理解和帮助的困难学生,给予那些弱势学生多一点信任和鼓励,让这部分学生重新找到自信,激起他们被压抑的任性,使他们迷途知返。给弱势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使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

2.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教育。通过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这些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显得至关重要。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关心,在学习上多鼓励和支持。同时,学校应该尊重弱势学生的隐私,注意采取适当的形式做好弱势中学生的教育工作,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3.学校应该提供一定的心理咨询平台,让这些学生学会宣泄。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给予有心理问题的弱势学生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工作,使这部分学生更好的倾诉和发泄,给以他们正确的学生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建议,使其学敞开心扉,忘记烦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继而认真与人相处,努力学习和健康生活。

4.学校和社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是家庭贫困的中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改变传统的救助观念方式,变无偿的困难补助为给学生提供奖学金机会,这样不仅能使这部分学生努力学习,也能使其享受到努力后获得的应有奖励,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大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弱势群体的教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社会的发展需要青年一代的努力拼搏,而弱势群体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加大对中学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尤其重要。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急需弱势中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经济转型带来的各种机遇与挑战,而学校教育在培养弱势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弱势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2002[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史辉.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探析.科技资讯.2007.24:105.

猜你喜欢
弱势群体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