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法教学初探

2014-10-21 20:02何芸芸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40期
关键词:句法林语堂语法

何芸芸

语法教学对于初高中的英语教学而言,一直都是最让人头痛的问题。特别在高中阶段,迫于有限时间和高考的要求,教师往往都会采取演绎法和练习法,通过给学生灌输观念,大强度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这样的语法教学虽然务实,省时,但是却机械,枯燥,更严重的是,还会导致句法学习和词汇学习的割裂。学生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句法,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词汇,这就形成了英语教育界常说的句法学习和词汇学习。这种割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的学习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很多教师有感于此,也在这个问题上开展了研究。其实我国很早就有人提出了意义语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价值——林语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林语堂(1930)在The Kaiming English Grammar书中提出“all grammatical forms and constructions as merely means of expressing notions, and grammar itself as a science of expression.Instead of starting from the outward form to the inner meaning, it starts from the inner meaning to the outward form, from the notions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notions。”他强调从应用的角度而不是从规则的角度去学习语法。但是,语法研究者较少从理论的层面去探讨意义语法的重要价值,而且,意义教学时一种比较耗时需要教师做大量资料收集工作的教学法,所以林语堂的这本书也就一直没有直接地影响并指导我们的中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及其改革。

但形势一直在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满足规模测试的要求了。如果大家留心也可以发现,现在在我们的测试中,对于“懂与不懂”层面上的测试是越来越少了,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用”的问题。比如,完形填空中不再会有单纯考语法的现象,而是要求学生在某种语境中去使用某种语法,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这势必要求我们在教授语法的时候采取意义语法教学,而“归纳法”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式。

夏谷鸣教授讲过一段话:“语法本身就是归纳出来的。如果我们承认是先有语言,后有语法,那么我们就应当明白这样那个的一个道理:只有在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体验之后,我们教师再对其感性认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教学行为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果。这就好比我们要给他们梳头发,但只有他们长出了头发之后我们才谈得上梳理,不是么?…… 很多时候由于高考的压力,教师不放心,让学生归纳,又做应用性的活动,要占用很多时间,教师怕时间故构,索性就自己讲,认为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其实,这样做就是剥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也很难学会语言。”怕浪费时间,这样的担忧每个教师都会有。但其实,只要设计合理,把语法充分融合到意义教学里,教师完全可以做到不仅让学生扩大词汇量,更得到有意义的语法信息。

我有幸聽到的杭外特级教师汪加华老师的一堂课就给出了我们非常好的典范。今天她要教授的语法项目是“名词”。

课堂一开始,是杭外的传统项目——News Presentation。汪老师采取抽签方式让班里的4位学生上台展示,展示前,她多次强调要学生关注新闻当中的五个必要因素:when, where, who, what, how。上台展示的学生表现非常好,他们的采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关于法国政府政策的,有关于“世界艾滋病日”的,有南极冰川融化加速的,也有关于最近杭外的十佳歌手比赛并为班级参赛同学加油助阵的… 对于他们的展示,汪老师始终采取高度关注,在每条新闻播报结束中对新闻内容或者学生表现或者情感态度进行点评。然后,汪老师对学生说,我也想给大家展示几条图片新闻。PPT一闪,屏幕上出现几只鹦鹉围着一杯奶昔享受下午茶的美妙情景。学生在底下发出惊叹,开始讨论这几只淘气的鹦鹉。汪老师发问:大胆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会发生在哪个国家?墨西哥?美国?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猜测,不过还真有学生知道这个图片新闻,“澳大利亚!”汪老师赞许了这个博闻强识的学生,然后出现了下一问:找出这幅图片中的不可数名词。学生更活跃了,“奶昔”,“天气”,“海水”,“阳光”… “那可数名词呢?”“桌子”,“杯子”,“鹦鹉”…在学生的回答声渐渐消去后,汪老师简单讲了一下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马上就展示了第二幅图片,一段关于2012年12月1日新疆的寒流袭击的,在那段文字新闻里,汪老师让学生对几个空格进行填充。填完后我才发现,这是对于可数不可数名词的具体使用,以巩固学生对于这两种属性的认识。在完成这个练习后,汪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出他们所学过的不可数名词,同时引出了“集合名词”这个概念。而第三幅图片就有关于集合名词的填词训练。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习得了可数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和区别,集合名词的使用,专用名词的意义,以及各种代词的区别和用途。对于“名词”这个范畴,学生有了非常真实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些名词该如何在语境中使用,并且有了一定的意义结构,而且他们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心境下非常愉悦地习得的。这才是真正符合人的认知的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

这堂课立足于建构,充分贯彻意义语法教学,使词汇和句法教学充分融合为一体。通过自我观察感悟,体会它在真实语境中的不同使用,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当然,在归纳教学法使用中,我们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学情,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情感喜好,并且收集丰富的新鲜的适合学生特点的符合时代特色的材料或语料,并且加以细致微妙的处理润色。这样,我们才能设计出真实的,有效的,让学生喜欢,享受,并且学有所得的的课堂。

猜你喜欢
句法林语堂语法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柬语母语者汉语书面语句法复杂度研究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跟踪导练(二)4
《空间句法在中国》段进、比尔?希列尔等(著)
参考答案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用人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