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个误区

2014-10-21 20:06卢晓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模式化专业化发展灵活性

卢晓

摘 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教师教育目标的大问题,语文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直是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衡量标准缺乏灵活性,发展过程模式化,发展目标技术化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敢于直视发展中出现的误区,积极采取解决的措施,使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發展更加完善。

关键词:专业化发展;灵活性;模式化;技术化;解决措施

20世纪80年代,教育研究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教育学会大约有10个分会,在80年代新设立了教师研究分会,10年间就已经扩大到了仅次于‘教与学的大分会。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从‘课程转向‘教师。”①“教师专业化问题是一个关涉教师教育目标的大问题,在教师和教师教育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与教师教育范型表里一体的研究课题。”②

从近几年来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在社会、学校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养了大批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也提高了语文教学实践质量。但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衡量标准缺乏灵活性

最为明确地表达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文件是美国卡内基金会的改革委员会组织的“全美教师专业标准委员会”的《教师专业标准大纲》(1989)。它包含以下五方面的要求:“第一,教师接受社会的委托负责教育学生,照料他们的学习。第二,教师了解学科内容与学科教学方法。第三,教师负有管理学生的学习并做出建议的责任。第四,教师系统地反思自身的实践并从自身的经验中学到知识。第五,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③

无放置四海皆准的信条,中国既有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又有比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在自然环境、人文习俗等方面有所不同,在经济水平、教育水平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全国各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然会扰乱各地区语文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

辽宁省某市中学语文教师的职培训课程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分为通识必修课和专业课程两部分,其中通识必修课也是分作教育教学、师德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具体的有“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教学研究成果的表述、初中现代文散文解读与教学策略、初中现代小说解读与教学策略……”很多参加这次培训的教师都反映:培训课程与农村小学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甚至脱节,有些内容理论性太强,忽视实践;有些课程内容适应性较差,难以满足参加培训教师的多层次需要,虽然参加培训的教师都来自教学一线,但由于其所受的职前教育的差异,水平参差不齐。而培训中,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具有不同知识层次、不同类别出身的教师,显然难以奏效。另外,教材内容城市化取向严重,脱离农村教师教学工作的实际。

为了更好的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衡量标准的指导下,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衡量标准。另外,各级各类学校也应该在国家衡量标准和各地区教育部门衡量标准的指导下,制定出适用于学校自身发展的衡量标准。这样就能形成国家、地区、学校三级衡量标准,以便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推动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发展过程呈现机械化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界掀起了建设名校名师的热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企图运用工程管理的思维模式推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就需要形成专门的教师研修组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语文教师,实现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很多教师研修组织成为了一个机械化的生产车间,在这个组织内各个成员没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他们只能按照规定的步骤,学习限定的内容,完成规定的任务,实现统一的目标。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只是按照名师的标准去改变自己,一味的模仿、参照,最终不仅成不了名师,甚至还会出现东施效颦的悲剧。

语文教师专业化的纵向发展过程应该包括在校学习、入职培训、职后培训,各个步骤应该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各大师范学校是培养广大教师的摇篮,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学校学习中就应该掌握扎实的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入职培训是走上教师岗位的必要环节,必须要清楚的知道成为一名教师后该怎样去教学,怎样去管理学生。职后培训也必不可少,广大教师能够在教师研修组织中积极发言,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或者与大家分享积累的经验,这样就形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螺旋上升的模式对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三、发展目标日益技术化

“语文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的角色,更担负着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职责。”④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殊的目标。

为了片面的追求控制和效率,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目标日益呈现技术化的倾向。比如在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所谓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技能训练、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训练、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该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文化化的过程,”而这种机械化的技能训练恰恰是对这种过程的否定。这些技能虽然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但是这却不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全部内容,除了这些技术化的训练,专业化发展也应该关注教师心理素质的完善。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之间协调统一,携手进步,同时这个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多快好省。只有我们敢于正视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运用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我们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实现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日]佐藤学.课程学与教师 [M]. 钟启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30

[2] 今津孝次郎. 变动社会的教师教育 [M]. 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社,1996:78

[3] 耿文侠,周保利. 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初探[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报),2002,(1).

[4] 赵昌木.教师成长:角色扮演与社会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5] 孙芳明.教师需要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3,(20)

猜你喜欢
模式化专业化发展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措施
透气感
Is $2 million enough to feel wealthy 有多少钱才算富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策略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化探索与实践
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浅谈
认真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英语教师水平
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影响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