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10-21 11:09董素鸽胡代弟
电子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培养分析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董素鸽 胡代弟

【摘要】微机原理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但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能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本文从该课程所具有的创新特点谈起,就该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微机原理;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一、微机原理课程的创新性特征

微机原理是高等教育中理工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该课程的实际来看,有着系统性、实践性、设计性等特点,这也从客观上使其具有了多方面的创新因素,如微机原理理论、微机原理实验、微机原理工程设计等多个方面,都能够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该课程的这种创新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因此需要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进,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使该课程的创新价值得到运用和体现。

二、微机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给学生以更多的启发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由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启发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该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就应该以启发教学为主,而不是直接将结果告诉学生。可以由教师设计好比较详细的电路图,利用8255A来实现红灯、绿灯、黄灯的交替显示,时间可以通过825lA控制,延时可以通过软件延迟实现时间的控制。这种启发性教学观念,既符合一般教学的规律,也符合微机原理教学的实际,能够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激发,用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去获得答案。反之,如果一切都由教师包办,学生则成为了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更不用说创新思维的唤醒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所以教师应该秉承启发性的原则,让学生主動去建构知识和能力,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采用直观的教学语言

微机原理课程本身是较为枯燥和抽象的,所以多数人在学习起来都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甚至直接放弃对该课程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上做出调整,多采用一些直观生动的语言,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生活化和趣味化,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本身,还能让他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思维。比如在讲解“中断响应优先权”的问题时,因为涉及到对象众多,学生们很难做出明确的区分。对此教师不妨采用一些生动和形象的比喻。可以将CPU比作是“大老板”,非屏蔽中断比做是“老板的家人”,可屏蔽中断比做是“老板的远房亲戚”,而各式各样的软件则是一些“陌生人”,在他们同时有求于大老板的时候,这位大老板肯定会优先照顾自己的家人,然后是远房亲戚,最后才是无关紧要的陌生人。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不但让原来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营造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谓是一举多得。微机原理课程本身较为枯燥,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既然如此,就需要由教师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继而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3.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类

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而是建立对知识扎实掌握且长时间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而微机原理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涉及到的层面众多,且比较抽象,多数学生都表示难以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学的越多,整个知识体系也就越乱,理不出头绪。这种状态下是根本不可能有所创新的,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归类和梳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乱原来的教学顺序,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个模块,然后将模块之间的联系详细的展示出来,形成一种金字塔的结构。每学到一部分新内容之后,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结构图中找到该部分内容的位置,并对该部分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同时还能够展开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所以,只有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细致的知识体系,才能帮助学生从更加清晰和宏观的视角来认识知识,各种创新才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要积极聆听学生们对于学习内容的看法和认识,给他们以充分的表达机会,并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将教学内容调整到一个为最多数学生所充分认可的状态,方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本质的提升。

4.注重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就是创新的代名词。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一种个性发展的结果,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关注并挖掘学生的个性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学生的基础水平、性格脾气以及智商情商等都是有着巨大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更不能有“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而是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充分的观察,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对此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既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也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些电子音乐播放器、交通灯控制系统等等,并给与学生以充分的设计自由,借机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一旦发现有闪光之处,则予以充分的重视,继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实践证明,一个人的个性越强,其创新能力也就越强,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做到因人而异和因势利导。正如陶行知所言:“台上的教师要深知,台下坐着的学生,说不定就有瓦特和爱迪生。”教师的这种对个性的关注和培养,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后,创新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更是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作为微机原理教学来说,这门课程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创新特征,理应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和有机利用,使学生不但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本身,还能使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提升。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就该课程的创新特征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人对这一课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志军,王克义,杨延军.微机原理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07).

[2]褚向前,朱武.比喻法、类比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3]王克义.非计算机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4]刘柱鸿.谈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的教学改革[J].零陵学院学报,2004(02).

作者简介:

董素鸽(1983—),女,河南叶县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

胡代弟(1983—),女,湖南怀化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培养分析课程教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