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新皈依者的狂熱

2014-10-23 18:18嘉明
澳门月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崔世安主義價值

嘉明

崔世安高票當選第四任行政長官,達到順利連任的願望,筆者認為其“順利”也就到此為止。因為未來五年他要面對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可能比過去五年還多,民眾對他的要求也會更高。更需小心的是,內外都會有人藉機說三道四,企圖橫加干預,因而他和他的施政團隊應把“聽民意,敢承擔,迎挑戰”的方針,百分之百落到實處才行。

儘管如此,澳門特首還是會被人或中外傳媒垢病,其狀有時如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究其因,《澳門月刊》九月號刊載《朋黨資本主義的澳門,政制有獨特背景,不宜急速改變》一文分析指,“許多中外新聞工作者往往將澳門與香港混為一談,不但不滿意‘愛國人士,也對‘先篩選,再間選的‘非普選制度具有‘先天的憎惡感”,“對崔世安本人的評價亦大多數充滿敵意”。此無別的,只因他們心中有個“國際標準”和“普世價值”在作祟,把自己包裝成“道德正當性”,並使之成為對別人說三道四的工具。這種人被台灣學者潘華生稱為“新皈依者”,其對“普世價值”的狂熱和固執程度已接近所謂“基本教義派”,可視為“新皈依者的狂熱”。

我們知道,在政治選舉上有所謂“國際標準”,那是自欺欺人的笑話,英國和美國選舉行政首長會一樣嗎?至於“普世價值”,媒體戴著有色眼鏡,取材注重親民主派報刊和偏激網站,以配合外部反華勢力干預港澳事務,曲解“一國兩制”。本為冷靜、理性的傳媒人,自覺不自覺地倒入“新皈依者狂熱”陣營,這種“普世價值”,著實迷惑了不少人。特別是涉世不深的本澳青年,看到傳媒報章風起雲湧的“佔中”,“太陽花學運”,抱著“不要衰給香港人看”的賭氣心理,繼“五二五遊行”、“五二七包圍立法會”、“民間公投”之後,在第四任行政長官揭曉日,又組織十多人在投票場地外,以“苦行”方式進行現場秀。他們四步一跪,每次讀出行政長官選委的名字,以示對400人的“小圈子”選舉不滿。如此悲天憫人鬧劇,令民眾見識了澳門版的“新皈依者”另類“狂熱”與“執著”,叫人不無警覺、擔憂。

本來嘛,在言論自由,利益分化的澳門,對政府,對時事,對政策的看法不盡相同,各有主張,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而爭取普選亦非什麼新話題,未來本澳在此議題上的糾結,顯而易見會曠日持久。問題是,人若受情緒支配,被激情、衝動駕馭,罔顧本澳區情,囫圇吞棗地運用所謂港台街頭運動經驗,無視運動過後,留下滿目蒼痍、族群撕裂,結果不僅無助社會變革,所造成的損害還是公眾利益本身。而今世界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分裂主義交織不寧,各種價值觀、民主論甚囂塵上,真假莫辨,唯見時局失序,社會動盪。本澳民眾在此複雜形勢背景下,要和平,謀發展,求和諧的願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幾個小團體聽信傳媒片面宣傳、蠱惑,看不清真正主流民意,最終“跪拜”難掩頹唐,網上“公投”流於形式,亦再正常不過。所以,“只有擺脫新皈依者的心理陷阱與個人情緒,才能公正客觀的評價問題,制度當然是爭取而來的,但也是正確回應環境的壓力逐步演進而來……”潘教授分析台灣學運如斯告誡,本澳青年判斷國內外複雜問題是否亦應如此認識?

猜你喜欢
崔世安主義價值
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的文體特點和價值
略論劉光第《衷聖齋文集》鈔本的文獻價值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品牌价值
先秦的“實用主義”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都是主义
崔世安:把自己打造成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