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他们依然是错的

2014-10-23 12:01胡滨
金融博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宏观政策常态改革

胡滨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崩溃论”等唱空论调又占据了海外各大媒体,但笔者认为,事实将证明他们这次依然是错的。

虽然有外部冲击和内部制约等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平衡经济的手段,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结果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新常态”。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非断壁悬崖,仍有潜力。虽然,中国的GDP增速已经回落,但多年来汇聚而成的科研能力、由财富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而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都表明中国仍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近日,科尔尼公司发布201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显示,全球跨国公司高管将中国列为世界第二大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地。虽然受工资费用增长、运输成本增加和人民币升值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地区(东部沿海)、传统产业的投资环境出现一些变化,但对中国大力发展那些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非传统行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经济结构调整将通过改革和时间来逐步实现。去年年底,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议程,如放松户籍制度、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等,无疑都有助于其经济增长模式从出口和投资驱动型转向服务和消费驱动型。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开启了新一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经济改革正在全国各地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不变的发展主题,这将有助于农村与城市之间、人口与资源之间实现更市场化的合理配置,再度挖掘和释放人口结构红利。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将带来人口素质提升和各类需求的增长,特别是人口中“80后”、“90后”甚至“00后”登上社会舞台,更高的消费倾向和更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亮点,这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尽管外界对中国政府2009年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所产生的负面后果存在种种担忧,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然很低。

稳增长微刺激的宏观政策调控有利于经济平稳转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强调市场的作用,要求在去杆杠、去泡沫和回归实体经济过程中保持宏观经济自身健康发展。宏观政策以“预调”和“微调”为主,调控目标从危机管理转向了“调结构、促改革”,将新结构主义理念融入到宏观政策之中。金融政策通过“定向投放”、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使金融能够服务于创新、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健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防止局部风险向全局风险、时点风险向系统风险的演化。

可见,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是政府主动平衡经济的必然结果,是告别以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高污染与高能耗为特征的“旧常态”进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十月份指出,“增长动力从哪里来?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唯有改革,才是我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和制度保障。唯有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宏观政策常态改革
宏观政策将利好化肥市场运行
现代货币理论与宏观政策和政府债务的现实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论宏观政策对工程咨询行业的市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