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融资“异化”渐成趋势

2014-10-23 12:03党红超
金融博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贸易商利差信用证

党红超

大宗商品融资异化,这个曾经模式陌生的融资方式,因青岛港融资骗贷事件和山东昌华资金链危机被大家熟知。大宗商品融资异化区别于传统的商品融资,后者融资方式往往是基于真实贸易背景,商品融资主要用于货物进出口。前者融资方式充分利用了大宗商品的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利用信用证到期时间差将融到的资金进行投资,利用境内外货币汇差与利差赚取稳定收益。

大宗商品融资之所以出现异化现象,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信贷市场紧缩,人民币利率维持高位。这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偏高,尤其对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成本往往在10%以上。利用信用证融资,不仅成本低,而且还可以赚取稳定的利差。若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理财,还可以赚取额外的收益,进一步摊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二,境内外利差的存在,驱使众多寻利者借助贸易融资渠道进行投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便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与外币间保持较高利差。不仅如此,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金融事件压制美元、欧元等货币走强,人民币兑美元自汇改以来持续升值,贸易商借助远期信用证很容易获得稳定的息差和汇差收益。

第三,大宗商品融资抵押物具有流动性好、容易变现、容易储存、不易变质减损,单位价值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大宗商品作为抵押物容易被市场接受,而且还便于贸易商将其作为金融产品进行融资再投资。

第四,企业利用银行、仓储信息不对称钻空投机。这主要是由于用于质押的大宗商品均属于动产,所以在办理质押融资时不需要办理抵押登记并公示,企业很可能将同一批货物重复质押,反复融资再投资。不仅如此,一些不规范的仓储公司利用不对称信息,在仓单中蓄意夸大实物价值,或者未经银行允许私自放贷,便于企业虚假融资进行投机。

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宗商品融资出现异化。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受约束条件丧失,常规融资方式被打破,大宗商品融资异化增加,融资规模被无限放大。然而大宗商品融资异化存在有其必然性,市场供需是其生存之本。

首先,时间差、汇率差和利率差作为大宗商品融资异化的温床,三者并存格局仍在。具体而言,信用证作为融资工具,其必然存在延期支付的可能,到期时间往往长于贸易商货款回笼时间,有时间差存在。人民币自汇改以来便处于升值通道,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仍未改变其升值趋势。此外,相对人民币较高基准利率,境内外货币仍存在较大的汇差和利差。因此,市场环境决定了大宗商品融资异化存在的可能。

其次,市场需求旺盛保证了大宗商品融资异化的持续性。信用证的杠杆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垫付成本,贸易商利用较少的资金便能获取较高的融资。更重要的是信用证融资利率远低于国内同期贷款利率,这不仅节省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获利空间。除此,大宗商品集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于一身,其作为中小企业易得的融资抵押物,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无门的难题,导致众多企业将有限的融资方式尽可能利用最大化,市场便出现了有别于传统大宗商品融资的异化现象。

最后,大宗商品融资业务为银行带来了较高收入。据金融行业分析机构Coalition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以及其他8家公司大宗商品收入增长21%,达到33亿美元。据此,相关业务人士看来,尽管之前大宗商品融资异化暴露了金融风险,但银行不会全线封杀大宗商品融资业务,上海浦发银行推出的大宗商品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便是佐证。另外,上海自贸区支持仓单质押融资政策,为未来国内大宗商品融资确立了风向标。这一系列举措迎合了市场对大宗商品融资的个性化需求,预示大宗商品融资异化趋势化发展的可能。

综上所述,大宗商品融资异化是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市场需求差异化、金融创新个体化,大宗商品融资异化将渐成趋势。 □endprint

猜你喜欢
贸易商利差信用证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鱼粉:2020年秘鲁A季考察已开始,国内贸易商新货到港落袋为安
远期远付信用证及其索汇操作
国内信用证转让风险控制
互联网环境下煤炭贸易商供应链流程管理研究
再现信用证溢短装之争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练就信用证修改审核的“火眼金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