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东盟未来发展的“钻石十年”

2014-10-23 12:04郭可为
金融博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

郭可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东盟国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与东盟自2003年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双方在经贸、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3~2013年也被称为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黄金十年”。

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与进口来源地。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13年双边进出口总额为4436.1亿美元,较2002年的547.7亿美元增长了8倍。此外,中国与东盟双向投资持续增长,截至2013年末累计超过1100亿美元。

机遇

“黄金十年”是一个阶段的结束,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中国和东盟携手建设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李克强总理也提出未来十年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着力打造“钻石十年”。未来中国与东盟“钻石十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抓住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机遇,进一步调整中国产业结构。从“黄金十年”可以看到,中国与东盟合作潜力巨大。从2014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将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双方的经贸合作模式也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双边贸易将逐步由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传统产业间贸易逐步走向基于规模经济和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此外,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柬埔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劳动力成本更具优势的国家转移的趋势也逐渐明显。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应从三个方面措施入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积极深化投资合作。中国企业应将基础设施、集群配套、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使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实现利益最大化。二是改善中国的产业和贸易结构。中国逐步提高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这类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同时加大从东盟进口中国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三是不断提高经济技术合作水平。双方企业应积极利用中国和东盟在产业、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互补性,通过承包工程、投资参股、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加强在农业、制造业、资源开发和加工等领域的合作。

其次,抓住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进一步促进中国对东盟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虽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东盟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发展水平差异大,也影响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因此,“2+7合作框架”把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也为双方在这一领域扩大合作提供了契机。

未来新的增长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为中国和东盟在公路、铁路、航运、油气管道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从而有助于将彼此更加紧密地联接在一起。二是途经越南、老挝、缅甸最终到达新加坡的泛亚铁路在2020年前将建成通车。建设泛亚铁路的计划将使东盟成为中国高铁企业的新增长点。三是总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的投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等项目上,未来也必将推进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第三,抓住推进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海上安全合作。“2+7合作框架”中关于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措施是中方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海洋经济、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和科研、海上搜救等领域。

未来的机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和东盟大多数成员国在开发海洋资源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双方将以形成海洋经济的供应链、产业链与价值链为重点目标。二是中国与东盟未来将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以产业合作为纽带,加快港口物流、金融创新、跨境旅游、海洋资源和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三是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需要在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和联合行动机制,提升灾害预警、监测和救援能力。

风险和挑战

尽管中国—东盟“黄金十年”的发展成果令人瞩目,未来十年的机遇千载难逢,但中国—东盟也将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外交四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一是东盟内部缺少核心的领导力量。由于东盟各国均属于经济小国,任何一国的经济实力都无法与中国相抗衡,因此目前东盟内部并不存在一个能够有效承担区域组织内外部的重大职责,协调成员国之间利益分配等事项的主导力量。如何切实消除东盟的疑虑,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二是东盟成员国内部存在根深蒂固的激烈的政党斗争、军人政治和强人政治等问题。泰国朝野争斗连绵不断,军政府不断发动政变来影响政局;菲律宾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尼的亚齐分裂运动时有发生。东盟各国内部的矛盾,不仅对本国的发展造成障碍,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更是会造成不可估计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东盟内部看,既有新加坡等工业化国家,又有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等欠发达国家。区域内成员国的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差距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阻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二是经济结构相似导致贸易与投资竞争性较大。中国与东盟的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相近,出口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双方在区内市场的竞争将趋于激烈,一些出口商品在第三国有重叠现象而存在竞争。同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吸引外资大量涌入,而金融危机后东盟吸引外资能力减弱,东盟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较大,而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起步较晚。各成员国在区域内外的贸易与投资的竞争,也会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社会方面,一是民族众多、宗教繁杂。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老挝有68个民族,印尼与缅甸均有上百个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印尼、马来西亚和文莱以伊斯兰教为主,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大多信奉佛教,90%的菲律宾人信奉天主教,佛教与道教在新加坡占统治地位。如果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叠加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政治冲突与社会动荡,既不利于本国对外政策的稳定和延续,也不利于中国协调与东盟各国的关系。二是华人华侨问题。根据中国贸促会2013年发布的报告,全世界3000万华人华侨中有2452万人居留在东盟国家,超过80%,其财富规模约为1500亿至2000亿美元,占全球华人华侨经济资源的70%以上。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数华人财力雄厚,容易招致嫉妒甚至仇恨,因此民间排华事件时有发生,成为不利于双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外交方面,一是中国与东盟的南海争端暗流涌动。201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个别成员国在南海岛屿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端有愈演愈烈之势,先后发生菲律宾在半月礁海域非法抓扣中国渔船和渔民、越南爆发抗议中方海上钻井活动的暴力示威活动。目前,我国南沙群岛共约43个岛礁被其他国家侵占。“南海争端”势必会影响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二是“中国威胁论”阴云不散。“中国威胁论”是企图破坏中国与东盟经济安全合作的不实之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中国制造”大量进入东盟市场,对东盟各国构成一定竞争压力,加之美国、日本等国际外来势力的煽动,东盟国家加重了对“中国威胁论”的认同。

总之,中国和东盟打造未来双边关系“钻石十年”,对中国与东盟十国来说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与东盟应真正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本着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精神,排除国际国内某些因素的干扰,共同推动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分析师) □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中国与东盟国家警务合作之考探——从合作基础、形式、挑战到完善
HU Wantai·TALK about Chongqing City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