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学生德育抓起

2014-10-24 12:14刘宗颖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历史观德育

刘宗颖

摘 要: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儿女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而作为承载培养国家栋梁的教育,尤其是学生的德育工作,将为这个伟大目标的实现起到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主要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善恶观、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观三个方面出发,简单谈一下如何从学生德育做起,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德育;善恶观;历史观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政治局常委领导班子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笔者身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将为这一目标的到来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当前在社会充分发展的同时,学生的德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金钱万能、自我为是、缺乏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等,这将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今天,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丝毫不能懈怠的。古今先贤对此有类似的认识,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邓小平同志也曾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则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我就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善恶观,培养学生合理的历史观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如何从学生德育做起,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培养学生树立长远的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

长远目标就是将来要实现的东西,属于理想范畴,近期目标是眼前要马上实现的东西,属于现实范畴,所以二者是统一的,缘何?因为理想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但是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具体来讲,对于长远目标方面,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是一种高尚而伟大的内在精神状态,可以促进人生的发展,是学生奋进的助推器。试想,一个不爱国的学生和缺乏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的人他怎么可能为国家做出有贡献的事情呢?这个方面的正反面例子都很多,不胜枚举,比如,邓稼先和钱学森在学生时代他们就是在爱国心和民族心的激励下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和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相反有的中国留学生一旦在国外取得一点成就就洋洋洒洒起来,留恋国外生活待遇而忘返。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民族精神,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中,任何一方都有责任都不能推脱和懈怠。学校教育是核心阵地,要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渗透于课内和课外教育之中;社会教育是实践基地,社会要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典型示范;家庭教育是中流砥柱,家庭的和谐温暖气氛中最适宜穿插爱国教育和民族意识培养。

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凡是有善良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有恶毒属性的事物它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正是如此,要褒扬善行,惩治和杜绝恶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善恶观。

怎么样才能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呢?我想第一个方面要让学生“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多向学生灌输善良的思想和善良的行为,可以融化在教材、课外读物、课堂教学、校内外活动中;对于恶习恶行,要抓住典型例子,反复训导学生,让学生来回反思,找出危害和教训,使之在内心深恶痛绝之。比如,可以利用青少年犯罪中危害亲生父母亲生命的典型案例,使学生明白这一恶行对自身、家庭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和不良影响。第二个方面要加强“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教育。善是一种良好的美德,淫是一种过度的恶行恶想。努力使孝道文化满天下,致力让恶行恶想寸步难行于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真情暖遍千家万户,激发出人们建设国家的美好心情。形成正确善恶观的第三个方面要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事虽小,但积善可以成德;恶事虽微,而累恶就能酿祸。要对学生时时刻刻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丝毫不能马虎,同样,家庭、社会和学校要三管齐下,方能共奏使学生形成正确善恶观的和谐旋律。

三、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历史观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总还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正是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高度的文明。要让学生知道国际社会的发展简史尤其是我国社会的发展简史,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原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古代世界历史发展长河中曾星光闪烁,璀璨夺目,近代以来则由于闭关锁国而逐渐落伍,国人被国际社会讥为“东亚病夫”。但我们的国家是优秀的国家,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依然顶住列强的侵蚀,最终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独立,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的兴旺发达离不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坚强拼搏,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要依赖于此。坚强而优秀的中华儿女从何而来,教育特别是学生的德育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只有培养出一个个作为民族伟大复兴中流砥柱的合格国人,圆梦万丈高楼般的理想才有了坚实的根基。承载学生理想和信念教育的德育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掀起的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有力地推动和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2]王阳明.传习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7.

[3]柏凤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实践与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1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历史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习近平的历史观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与翻译历史观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