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黑人文学形象分析

2014-10-27 01:26蒋一锐
无线互联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奴隶制美国黑人

蒋一锐

摘 要:《汤姆叔叔的小屋》作为一部反映黑人生存状况的社会批判小说,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汤姆这个受到残酷压迫和剥削的黑奴形象,深刻揭露了美国黑人在19世纪种植园制度下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于黑人权利和生命的漠视。本文将通过政治背景、文化因素和经济状况来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一文中的美国黑人文学形象。

关键词:《汤姆叔叔得小屋》;美国黑人;奴隶制;文学形象

1 《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前的美国黑人文学形象

1.1 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之前美国黑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奴隶的身份,小说的主体也与黑人无关,更多的是作为白人的附庸品。自1619年第一批来自非洲大陆的黑人奴隶登上美洲之后,黑人就开始遭受长时间的剥削与压迫。

1.2 美国黑人的感情

美国黑人在被带到美洲大陆之后因为受到长时间的压迫与剥削,其思想已经变得麻木不堪、逆来顺受,对于自己的悲惨遭遇不敢提出任何反抗的想法,失去了独立的思想印记。安妮·格兰特在《美国黑人斗争史》这本书中曾经这样描述美國的黑人奴隶:“在拍卖台上的那些奴隶常常大大地夸示自己肉体的强壮,以谋求获得一个较高的价格,因为那样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黑人在长时间的压迫中渐渐变的隐忍、麻木,丧失了反抗的勇气。

1.3 美国黑人的权利

美国黑奴相对于白人来说,并不具备正常自然人所拥有的权利,换言之,美国社会并没有接纳黑人作为美国公民,更多意义上黑人只是奴隶主的一种附属品与牲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美国黑人形象

2.1 主人公汤姆的形象塑造

斯托夫人所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形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黑人不再是愚昧、麻木、逆来顺受、白人的附庸品,而是变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独立个体,成为了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在文中,汤姆是一名虔诚坚韧的基督教徒,身上带着浓郁的宗教理念,宗教化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他的一举一动,因此他对身边的人总是充满着爱心与怜悯,甚至还充满了宗教式的殉难精神。

2.2 伊丽莎的形象塑造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塑造就是伊丽莎,在伊利莎身上有着优雅的神态、平静的声音以及礼貌的举止,不仅如此,斯托夫人还赋予了她足够惊人的美貌,而这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想的。在这部小说中,伊丽莎之所以勇于反抗主人对于他的剥削就是源于她身体里对于儿子深沉的母爱,母爱让她获得了勇气,最终逃出了压迫她的种植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并且一家团圆。

2.3 乔治·哈里斯的形象塑造

说起这部作品中关于黑人形象的颠覆,就不得不提起乔治·哈里斯这个混血儿。在这个混血青年身上,作者赋予了他一切应该具备的美德,聪明伶俐、长相英俊、风流潇洒、体态修长,甚至比他的白人主人还要优秀,常常令其主人自愧不如。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在他身上,有了属于黑人自我的反抗意识,这种黑人自我的反抗精神隐喻着斯托夫人的寄望,斯妥夫人希望黑人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真正属于黑人的自由与平等。

3 美国黑人在文学作品中形象改变的原因

3.1 政治原因

美国黑人文学形象的不断变化源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抗争,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不屈不挠的惨烈斗争,才会出现这部《汤姆叔叔的小屋》。非人的现实遭遇使得黑人以及白人人权主义者不断通过起义、罢工等形式为黑人谋取正常的社会权利,1831年的纳特·特纳领导的起义对整个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其次,法律也在美国黑人形象提升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南北战争后发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得黑人奴隶从法律意义上获得了解放。

3.2 经济原因

随着棉花生产在美国大陆的不断扩大,黑人奴隶的作用也不断提升,整个美国社会的种植园都在提升着对于奴隶的需求量,随之而来的是奴隶价格的不断上升。很快,“开明”的奴隶主就已经认识到必须要善待种植园奴隶才能为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伴随着这种思想潮流的出现,过分虐待和剥削黑人奴隶的现象开始减少,黑人在文学中的形象自然而然获得了提高。

3.3 文化原因

黑人因为其本身具有自己的文化,所以在美国的黑人当中也有其自身的黑人文学,而其中十分重要的分支就是废奴文学。著名的废奴派作家有乔治·摩西、詹姆斯·怀特菲尔德、马丁·德拉尼等,他们组成了美国文学十分重要的流派即美国黑人文学,这个文学流派对提升美国黑人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通过分析斯托夫人笔下的黑人形象与之前黑人形象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往往不是一个个体,而是社会群像在文学中集中反映,美国黑人文学形象的不断转化,十分准确的反映出了美国黑人地位的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郑瑾.《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的形象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1).

[2]卞慕东 美国黑人参政的历史演变——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到奥巴马胜选[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马玉梅.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主题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谢葳.斯托夫人的矛盾心理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1).

猜你喜欢
奴隶制美国黑人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中的空间建构
THE JAZZ AGE
THE JAZZ AGE
压迫、复仇与融合
解析美国黑人母权制家庭的成因
毛塔奴隶竟支持奴隶制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基督教文化研究
君主制、奴隶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会不平等的缔造
挣破·自由——美国黑人艺术先驱梅尔文·爱德华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