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9月舆情大起底:背信弃义 退市危机 债务黑洞 内幕交易

2014-10-27 09:40
中国商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舆情物流

舆情不仅关系到企业生死,更与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因舆情造成股价大跌,甚至一夜之间关门倒闭的案例并不鲜见。

中国商人杂志联合中国企业舆情研究院,梳理了9月份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综合考量事件影响力、公众关注度、企业舆情应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为您呈现这份9月上市公司舆情关注榜。

亚星化学

事件:管理层频动荡 发展前景堪忧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近日潍坊亚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亚星化学”)陷入多事之秋,在主业持续低迷、业绩持续不佳中苦苦挣扎的亚星化学刚刚推出海外油田收购,拟将主业转型之际,其掌门人李白贤意外落马事件无疑对公司造成了沉重打击。

8月22日晚间,亚星化学舆情态势开始爆发,企业公告称接到董事长李白贤家属送达的《拘留通知书》,李白贤因涉嫌受贿罪被刑事拘留。尽管公司火速推出董事孙岩代理董事长一职,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亚星化学的惨跌,亚星化学股价大跌9.73%。随后,亚星化学舆情态势迅速升温,市场上关于公司股东陷内斗,业绩持续不佳,海外并购项目遭质疑等言论迅速传播,亚星化学企业信誉遭受空前打击。

进入8月底,亚星化学企业舆情状况再次发酵,理财周报刊文“亚星董事长被刑拘:6年5换董事长 15亿定增堪忧”,文中不仅对亚星化学目前的问题进行了揭露报道,同时也指出企业之前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报道称,自2009年1月陈华森接替董顺兴出任亚星化学董事长以来,公司董事长就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到目前为止,在6年时间内亚星化学已经五度易主。随后,相关报道被包括中国企业舆情网、和讯网等多家权威媒体转载扩散,亚星化学舆情态势一时间达到顶点。

舆情直击:

中国经营报:就在李白贤被拘留前的一个月,山东盐业退出亚星化学的猜想进一步被验证。7月28日晚间,亚星化学发布公告,称山东盐业在7月25日以集中竞价的方式持减公司约1578万股,占总股本的5%,且山东盐业在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减持亚星化学的可能。

理财周报:上个月亚星化学才刚刚发布募资近15亿元购买美国油气资产的定增预案,随着该方案的主导者李白贤被拘捕,市场对此次收购的前景也开始担忧起来。

中体产业

事件:大股东背信弃义 坑惨股民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国家体育总局、大股东、优质资产、央企、国字号背景”,猛一看真是根正苗红,正是这些围绕在中体产业身上的闪亮光环,让投资者在8年间坚定不移地相信,中体产业能够带给投资者回报。中体产业也一直被市场人士视为最正宗的体育概念股。然而现实带来的总是血淋淋的教训和欺骗,中体产业的一纸公告,令广大投资者幡然醒悟,梦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如此残酷。

8月10日,天津证监局给中体产业大股东发函,要求大股东就8年前股改时许下的注资承诺做出说明,部分投资者也将中体产业视作兑现承诺的“诚信第一单”。受此利好消息影响,8月11日中体产业涨停;8月12日再度上扬6.13%;8月13日公司又以涨停价报收于13.52元。

然而8月22日晚间,中体产业公告,公司大股东国体基金中心将在未来三年内转让所持中体产业公司全部股份。这意味着国家体育总局将彻底抛弃旗下惟一的上市公司资源。而对于之前的“优质资产注入”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只是一句轻飘飘的“没有可注入的优质资产”带过。如此赤裸裸的骗局顿时令市场哗然,受此消息打击,中体产业25日开盘即跌停,截至收盘还有近70万手卖单将中体产业封住跌停。26日中体产业再次跌停,收盘价仅为10.95元,27日的跌幅也达到7.67%。

迄今为止,监管部门还没有对中体产业大股东的违约失信行为表态。鉴于中体产业大股东的恶劣行径,应该追究其违约失信责任。与此同时,也应该对中体产业公司进行调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中体产业是否真的不知道大股东没有优质资产?由于中体产业的很多高管都是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官员,他们不可能对大股东有没有优质资产一无所知。此次事件,也将考验监管部门依法治市的决心和信心。

舆情直击:

某业内人士:继4年前中体产业“灵魂人物”、时任董事长的谢亚龙协助足坛“扫赌打黑”调查锒铛入狱后,近日,中体产业再遭巡视组调查。此次将面临包括现任董事长刘军在内的多位高管。中体产业并不是没有机遇,也不是没有赚钱的项目,只是内部腐败现象严重,或致使上市公司利益外流。

广发证券分析师:中体产业现任大股东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基金管理中心”而非体育总局本身,其确实没有优质资产,无法完成承诺,因此只能转让股权给受让人,但体育总局旗下优质资产众多,有可能在内部解决。

*ST华锐

事件:8.7折回购债权遭否 面临退市危机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8月底,*ST华锐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该公司面临较为严峻的资金问题,其经营风险正在不断加大,而与之相关且于今年年底回售日到期的两只债权——“11华锐01”、“11华锐02”或将面临兑付风险。

对此,华锐风电“提前”向投资者抛出一份债权回购方案,方案拟以其全资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华锐”)动用不超过7亿元资金对“11华锐01”进行回购。公告显示,每个持债账户可针对华锐债向江苏华锐进行有限额度回售,虽然方案仅以面值的87.2%的市价进行“打折”回购,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华锐风电财务状况堪忧,投资者不回购或将面临更大损失;且由于该方案存在“回购上限”安排,其亦将对大额持仓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带来风险,因为提前回购方案的执行可能会降低公司在回售日的可偿还资金。然而9月17日,由主承销商瑞银证券主导的部分*ST华锐债权持有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其8.7折的回购债权方案遭到现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票否决。endprint

华锐风电方面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资金问题仍不能得到解决,公司将面临资金枯竭的风险。如果今年不能扭亏,*ST锐电将面临退市。尽管公司在银行还有30亿元授信额度,但拿贷款很难。根据*ST锐电上半年业绩报告,截至2014年6月底,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只剩下14.86亿元,相比年初下降了16.30亿元。

舆情直击:

中债资信评级业务部分析师吴春杰:折价回购债券可以给发债主体带来财务收益,存在损害投资人利益的可能性,在市场信息不对称背景下须警惕发债主体存在的道德风险。

长城证券分析师冉绍明:*ST锐电的做法相当于公司绕开法律限制,直接从二级市场低价购买本公司债券。若此次操作成功,一些认为自身债券被低估或者面临违约的公司,均可能效仿此法进行回购。

京山轻机

事件:并购案曝内幕交易 监管部门介入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以8.5倍超高溢价贴上“自动化”标签的京山轻机,在短短两个月内股价翻倍,与之伴生的则是内幕交易的阴影。京山轻机这次高价并购的相关方因涉嫌内幕交易已被监管部门稽查。据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介绍,监管部门在前期调查过程中已掌握了部分证据,由于此次涉案性质比较严重,将直接移送司法机关。

京山轻机遭查缘起于公司正在进行的一笔资产收购。据6月30日披露的预案,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王伟等人持有的惠州三协100%的股份,同时向大股东京源科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5亿元,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及补充流动资金。令人侧目的是,截止2013年底,惠州三协的账面净资产仅4768.2万元,但公司给出了4.5亿元的价码,理由是后者有着热门的“自动化”概念。就在与京山轻机的收购谈判期间,惠州三协与新明珠陶瓷签署一份框架协议,由三协精密为新明珠陶瓷开发瓷砖对位切割自动化设备。

一家新进入自动化行业的公司,凭借“惟一客户”和一份框架协议,却获得了8.5倍的超高溢价,引发投资者质疑。正是凭借着收购标的惠州三协的“自动化”概念,复牌后的京山轻机连续4天涨停,并在略微调整后继续上涨,短短2个月内股价翻倍。靠一笔4.5亿元的高溢价收购,京山轻机演绎了一个资本故事,推动公司市值提升了约15亿元。

舆情直击:

上海证券报:据湖北当地资本市场人士介绍,京山轻机也一直热衷于在二级市场“做股票”,热衷炒股在圈子内广为流传。

交易日首席评论员孙喆:惠州三协进入自动化行业时间很短,然后这个产品就卖出去了,销售金额还比较大,但是下游的购买方、客户只有一家,而且惠州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下游购买它产品的客户,有历史上的渊源,但是是什么样的渊源,没见到有详细的披露,所以当然容易引起投资者的怀疑。

牧原股份

事件:变脸第一股半年巨亏8046万元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继一季度巨亏5000余万元成为IPO开闸业绩变脸“第一股”后,半年报再次披露的亏损,奠定了牧原股份次新股“变脸王”的地位。这家于今年1月份才登陆资本市场的农牧业公司,因其上市前后表现出的巨大业绩反差,不断被质疑。

牧原股份第一季报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5572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2914.4万元,同比大跌291.18%;半年报数据则显示,1-6月亏损8046万元,而上年同期盈利7558万元。上市之前3年,牧原股份连续净利润增长率超过10%,保持3亿元净利润的稳定盈利。

今年1月17日,牧原股份以24.07元的发行价上市,共发行6050万股,实际募集资金14.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牧原股份的上市公告中,曾对一季报业绩作出盈利预测,预计盈利2300万元以上,与实际结果差距近8000万元。这一差距招致了投资者的不满,一季报发布后,曾有不少投资者在股吧呼吁监管部门对公司进行调查。

有财务人士质疑,牧原股份在2012年IPO过会前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超出行业水准一倍多的高位,但随后其毛利率悄然发生大幅下降。此外,牧原股份养猪成本远低于同行的现象,也令媒体和行业人士多次质疑其上市前靠调节成本美化业绩。

舆情直击:

某财务分析人士: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农牧类上市公司因其行业和技术壁垒而具有特殊性,换句话说就是更容易、更方便造假。农业类上市公司在日常经营中往往有更多现金交易,且实际成本和市场影响等因素外界难以估计。因此在财务层面,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分析有时只能是“雾里看花”。

某家券商农业分析师:下一波猪价回调应该不会跌到上半年的低点,这就意味着反转,股价会坚挺上行。实际上,影响猪价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最重要就看供需关系,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生猪供给变紧张,消费需求增长,猪价回升是大概率事件。

皖江物流

事件:子公司曝债务黑洞 董事长被刑拘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由芜湖港更名而来的皖江物流陷入困境并停牌至今,如今看来,漩涡中心的皖江物流关键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物流公司”)的债务危机正持续发酵。

9月19日公告显示,经光大银行武汉分行向上交所反映,物流公司已有80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逾期形成光大武汉分行垫款,且经此排查发现,物流公司明年2月前还将有5.1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到期。这对无法支付到期债务、二十多个银行账户已被全部冻结的物流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皖江物流随后对物流公司性质类似业务进行了梳理,发现截止目前发生的涉及光大银行的该类业务共5笔,合计接近6亿元。从公告表述来看,皖江物流在之前就已获知物流公司上述问题。

9月5日后,皖江物流开始停牌。9月24日,皖江物流披露了对旗下物流公司的初步查核结果。以今年9月12日为基准日,物流公司债务总额高达167.49亿元,其中已到期债务20.69亿元,未到期债务146.8亿元,债台高筑的另一面则是难以收回的部分已到期债权:物流公司债权总额161.57亿元,其中已到期债权109.7亿元,未到期债权51.87亿元。根据此前公司公告,物流公司的应收款项存在重大坏账风险,预计皖江物流因此将出现重大亏损。目前,除物流公司前董事长汪晓秀被刑事拘留外,物流公司现任董事长、经理刘益彪和现任董事、总会计师汪靖涉嫌失职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立案侦查。endprint

舆情直击:

上海证券报:银行过度授信及事后缩贷是诱因。公告表示,在物流公司资本金只有10亿元的条件下,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高达130亿元,授信时未尽必要的审查义务。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以金融创新名义向企业推介所谓“商贸银”业务,但由于其操作流程不规范,导致风险积聚、加大、 放大。

澎湃新闻网:按照皖江物流的说法,本次重大信用风险事项,已被定性为典型的系统性案件,事关安徽省金融生态环境和投资发展环境,事关社会稳定。皖江物流的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煤矿,是安徽省17家重点企业之一。

龙大肉食

事件:上市三月被列入肉制品不合格名单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了2014年第一阶段食品安全监督抽查通报,龙大肉食等企业相关产品被列入不合格名单。该公告显示,龙大肉食于今年5月24日生产的“秘制跑山鸡(500g/袋)”被发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而抽样产品来自于山东家家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家悦集团)威海中心店。

龙大肉食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主营业务,今年6月底刚刚登陆A股市场。从主营业务结构来看,龙大肉食主要产品为冷鲜肉、冷冻肉、熟食制品等。其中,冷鲜肉占据绝大多数份额,2013年营业收入高达22.87亿元,占主营业务比重的72.58%;而熟食制品营收金额也不算少,该业务去年共计创收2.59亿元占主营业务的8.22%。

据龙大肉食招股书披露,龙大肉食有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产品检测等系统,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HACCP、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的要求组织生产;全资子公司杰科检测具备较优的检测技术及较为先进的检测设备。在销售渠道方面,龙大肉食冷鲜肉和熟肉制品已进入大润发、家家悦集团、烟台振华量贩等全国或区域性大中型商场超市,并成为其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其中,家家悦截止今年5月末,在全国拥有直营连锁门店五百多家,常年占据着龙大肉食第一大客户之位。

舆情直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龙大肉食,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对上述情况尚不清楚,待询问领导后再给予回复。但到记者截稿时,仍未得到公司回应。记者注意到,公司曾表示致力于打造以源头控制、质量体系、产品检测为核心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做到批批都检验、全程可追溯,实现对原料、生产、产品的全过程把关。

好会赚钱的猫妞:龙大肉食一直在强调自检自产自卖有多安全,有多权威,但还是出现各种问题猪肉。

绿大地

事件:虚假陈述案 审计机构首次成为第一被告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绿大地虚假陈述又出新案。日前,上海周姓股民诉绿大地虚假陈述索赔案获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原告要求绿大地公司以及为绿大地上市做审计工作的瑞华会计事务所共同赔偿投资者损失。该案件是上市公司审计机构首次被列入第一被告并被立案。值得注意的是,该案件的原告是绿大地公司“受到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而发生损失的股民,法院对此立案无疑将扩宽有资格索赔股民的范围。

该周姓股民是在云南绿大地公司上市不久后,从二级市场连续买入绿大地股票,在证监会对绿大地因虚假陈述做出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发生投资差额损失以及手续费、印花税共计5万元。

根据以往的司法实践,证券投资者如果因虚假陈述遭受投资损失而向上市公司索赔,法院受理此案的前提是,投资者必须是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做出行政处罚后卖出或者持有该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发生损失的情形。对于投资者在行政处罚前卖出股票出现亏损的,法院原则上不予受理。

舆情直击: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许峰:法院立案并不会去审核原告的买卖时间,股民最终能否打赢这类索赔官司,关键还是看买卖行为以及造成的损失,与上市公司的造假有没有因果关系。

证券时报:监管部门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是改变以往责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老套的不痛不痒的监管方式,对于存在的违规行为,要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其二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为投资者向违规的中介机构发起诉讼提供制度保障。其三是建议所有具备证券资质的中介机构由监管部门统一管理,发行人或上市公司需要相关服务由监管部门指派。

当代置业

事件:经理人团队洗牌 CEO、CFO双双去职

舆情预警级别:橙色

8月的最后一天,当代置业连发三个公告,除公布业绩外,还发布了重要的人事变动以及董事名单。其中最大变化为,该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钟天绛、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范庆国将调任为非执行董事,二人同时辞任管理层职务。

一天之后,当代置业再次发布公告声明,为优化其管理职能,该公司已重组其管理团队,除首席技术官外,不再委任其他任何首席官职位,而其管理团队将由总裁、行政副总裁、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等人员履行。

9月4日晚,当代置业进一步发布公告,透露了公司向相关高层授出股权计划。公告称,此次共授出2570万股,其中主席张雷获390万股,信任财务总监王强获600万股,总裁张鹏获授购股权最多,为1000万股。当代置业原CEO、CFO双双去职,相关工作由总裁张鹏以及副总裁王强履行。

关于此次人事变动的原因,当代置业公告中仅以钟范二人“需要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一笔带过,外界猜测或为当代置业上市后业绩未实现较快增长的问责。此前,当代置业蹊跷停牌,直至上市房企公布半年报的最后期限复牌并放榜上半年成绩单。上半年,当代置业完成合约销售额22.841亿元,同期增长36.2%,尴尬的是上半年仅完成销售目标(100亿元)的2成。

舆情直击:

某人力资源专家:当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由不同的人来担任时,一般重大事件如大政方针、重大人事任命和比较大规模的投资等属于“重大执行权”范畴,由CEO掌握;一般政策、一般人事任命和一般规模的投资等属于“日常执行权”范畴,由President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首席执行官的地位应高于总裁。endprint

时代周报:此类人事变动,应该理解为两个原因:第一,今年市场降温、上市之后企业未能实现较快增长的情况下,对原有管理层的管理绩效予以否定。第二,从当代置业本身的人事结构看,有一种“兄弟闯江湖”的意味,这也使得人事调整带来很大的偏好性和自主性。

达志科技IPO

事件:家族持股存隐患 上市路堪忧

舆情预警级别:红色

广东达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志科技”)之前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公司此次拟登陆创业板。然而近日媒体频频曝出企业发展前景堪忧、股权结构存隐患、欠缴税收等多个问题,使得企业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进入6月份,达志科技舆情状况开始爆发,第一财经日报6月25日刊文《达志科技发票违规遭罚 或为税务漏洞冰山一角》,文中指出企业曾经因接受虚开发票被迫补交税款并遭罚款;此外,其高新技术企业身份能否保持,从而持续执行15%的所得税优惠也是未知数。另外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可能反映出公司存在一定漏洞,相关报道一时间引发多家媒体关注,也对达志科技上市之路造成阻碍。

6月底至7月份,达志科技舆情态势开始蔓延,中国经济网再次刊文《达志科技暗藏风险 毛利率高存蹊跷》,文章指出企业财务报表涉嫌造假,虚高企业毛利润等等,令人感到蹊跷。另外该公司控股股东持有股份占发行前80.53%,不但“一股独大”,更是典型的家族企业。达志科技目前6大股东中有3人为控股股东的亲戚,企业的股权模式存在隐患,企业如若上市,一旦发生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少数股东的权益难以受到保护。相关报道随后被包括中国企业舆情网在内的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在行业内引起很大反响。

进入9月份,达志科技因文件不全被证监会中止审查的消息被媒体曝光,企业上市之路或将就此搁浅。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此次达志科技被中止审查的原因,或也与之前企业所存在的欠缴税收、股权结构存隐患等问题有关,文件不齐备或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至于具体结果,还需看监管层所披露的信息。

舆情直击:

第一财经日报:虚开发票金额很小,不会对达志科技上市有所影响;但从财务控制的角度,可能反映出公司存在一定漏洞,对税务局而言,也不可能发现全部问题,这可能只是账目上虚开发票的“冰山一角”。

会计师马靖昊:判断一家上市公司的财报造没造假,分析其毛利率的真实性非常重要。毛利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与行业平均值相差的幅度不大,如果公司毛利率向上波动大,就要具体分析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舆情物流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一季度物流运行量质齐升 稳中向好
前7月全社会物流总额近140万亿元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
环球一周民意调查话题榜(环球舆情)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