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志与他母亲的幸福生活

2014-10-29 13:49廖天锡何满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朱文清香母亲

廖天锡++何满清

一、带着母亲进一中

2011年5月15日,永兴一中副校长何运海去金龟中学招生,发现朱明志在全县应届初中毕业生模拟考试考了635分,比第二名高出110多分。这种成绩,全县为数不多。何运海要校长廖立春把朱明志叫来看看。廖立春要班主任去叫,他向何运海介绍了朱明志的大致情况。

明志五岁时,母亲瘫痪父亲出走;从小学到初中毕业,母子俩借住在亲戚家一间小屋里;他每天要给母亲做饭、洗衣、洗脚擦身、倒屎倒尿;假期和周末还要捡煤炭……考试成绩总是第一名。

何运海听了,内心为之震撼。

朱明志来了,他个子瘦小,头发枯燥,脸色蜡黄,典型营养不良。一个温饱难继的家庭何谈营养!何运海也就没提营养,而是问他准备报考什么学校。朱明志毫不隐瞒地说妈和亲戚朋友都要他报师范,自己是这样的家境。何运海表示理解,也看出朱明志的无奈。读师范免费而且包分配,确是实惠的选择。但何运海劝朱明志报考一中,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接着又补上一句,我并不是看不起师范。朱明志说,如果我进一中读书,必须带着妈。何运海爽快承诺:这事我帮你解决。

回到学校,何运海立即向校长刘小勤汇报。刘小勤听后“啊”了一声:“小小年纪就这么有担当!这么好的苗子我们一定招进来,培养好;一中的住房再困难也给解决一间。”

永兴一中是享誉三湘四水的百年名校,从这里走出不少军政要员商界巨子文坛宿将。如今,这里名师荟萃,优秀学子聚集;朱明志品学兼优,刘小勤自然高兴。

也是凑巧。2011年6月8日,永兴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马云峰来给朱明志送资助金。永兴县委要求县内每个处级领导都要资助一名家庭特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朱明志是对口资助对象。马云峰把资助金交给朱明志,说了几句鼓励和珍惜之类的话。按人之常情,朱明志应该说声感谢,但他没说,而且扭头就跑了。马云峰正觉得反常。廖立春指着跑步而去的朱明志对马云峰说,他家离学校有四里多路,每天中午,跑步回家给瘫痪的母亲做饭;吃完饭又跑步来学校;他怕耽搁给母亲做饭。马云峰大吃一惊,立即驱车来到朱明志和母亲借住的那间房子里。房仅十来平方,内有一炉一锅一瓢一铲、一个塑料桶一把水壶几只碗;油盐罐搁在煤炉旁的砖头上;母亲躺在墙角床上;床边的小桌上摆放着书籍课本和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幸而收拾整洁,贫穷但不脏乱。

交谈中,母子俩并不悲观。相反,母亲为儿子能读出第一名感到骄傲和幸福;儿子为既有书读又能照顾母亲感到满足和高兴。马云峰想象不出这个大孝子在这种环境里读出这么好的成绩。他以爷爷般的语气询问:“孩子,马上中考了,你有什么打算?”朱明志照实说了。马云峰说读师范并不是不好,但你应该读一中。朱明志滴着眼泪说,送不起,还要带着妈。他认为何副校长的承诺可能靠不住,因此没提。

马云峰的眼泪也出来了,他变换一个角度试探:“你是不是想带着母亲一起去一中?”朱明志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马云峰当即答应与一中联系。

朱明志的中考成绩是七个“A”,完全符合永兴一中特优生录取条件。但7月8日,永兴一中特优生录取工作结束,朱明志榜上无名。一查,他没报考一中,已被湖南第一师范与郴州师范同时录取;并到郴州师范面试。这,打破了何运海、刘小勤和马云峰三位领导的助学计划。刘小勤不死心,7月9日,他派何运海开车找朱明志做工作,金龟没找到去香梅,把一中的诚意告诉他。

同是这天,唐建楚开着自己的小车先何运海一步到了金龟。

唐建楚是“建楚书城”的老板。朱明志读小学六年级时,他就包揽了他所需的一切学习用品、学习资料;过年过节看望母子俩,给点年节礼品再给点现金,钱不多,侧重于精神和意志激励。朱明志懂事,每逢年节也买点水果或一件牛奶拜望唐建楚。双方来往已有四年,他称唐建楚为叔叔,其实情同父子。唐建楚这次很有气,一进屋就叫朱明志出来,把他带离住房找个偏僻处,直截了当责备说你初中毕业所学非常有限,知识结构不全;三年后在乡下当个小学老师,一没关系二没钱,加上母亲拖累,到时你这辈子就会像一根煨在灰堆的杆子柴,永远燃不起旺火。虽然当小学老师也光荣,但你当小学老师对社会和自己都是浪费。朱明志向唐建楚诉说自己的苦衷,他自卑且无奈。唐建楚说,你只要愿意读一中,这些问题由我和何校长去解决。

等廖立春带着何运海找到朱明志,唐建楚正在做朱明志母亲的工作。唐建楚与何运海是湘南学院(前身为郴州师专)的校友,现在是很好的朋友。何运海告诉唐建楚和朱明志,刘校长态度十分明朗:招进来,培养好,服务好;尽管一中住房紧张,但给朱明志母亲安排一间;房租、水电费全免;所有学杂费能免则免。还有,县教育基金会马云峰也决定每年资助2000元。

朱明志义无反顾决定读一中。

8月15日,唐建楚用自己的小车把朱明志和他瘫痪在床的母亲接到县城。当母子俩踏进永兴一中“女生公寓”一楼靠卫生间的那间宽敞明亮的房子那一刻,觉得进了天堂。朱明志翻开高中生活的第一页,眼前升起明亮的金星。

然而,娘儿俩想起之前的岁月,又如同梦境一般。

二、往事片断

1、母亲残了父亲走了

1995年10月31日,朱明志出生在永兴县香梅乡香梅村金冲组。父亲朱文飞和母亲陈清香都是普通农民。金冲离县城40多公里,虽然闭塞,但空气清新。朱明志自小沥风沐雨,一脑乌黑的头发罩着一张红扑扑的脸。他常常和村里的孩子捉迷藏、过家家、翻筋斗;在田野山间追逐、在稻草堆里出没——农家孩子自有其独特的天真烂漫和乐趣。

1999年7月3日的中午,五岁的朱明志和村里的孩子正玩得起劲,突然有人喊他赶快回家,说他妈摔伤了!

五岁,还是懵懂年龄,可与生俱来的天性使明志立即终止游戏,猛跑回家;他一见妈嘴里、鼻孔里、耳朵里全是血,被吓懵了,觉得红日高悬的天空顿时轰然坍塌。亲友们帮忙把陈清香送到乡医院,经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医生告诉朱文飞,陈清香下半身多处骨折,腰椎严重挫伤,如不抓紧去大医院治疗,将终身残疾。

“要多少钱?”朱文飞首先想到钱。至少10万。”朱文飞一听,脸色煞白。

朱文飞不宽裕。村里很多人建了钢筋水泥房,他一家三口还蜗居在一间屋里;楼下做饭楼上睡人,仅够温饱没甚积蓄。亲戚朋友中也没特别富裕的。况且,即使有,也不是随便借得到的。朱文飞奔忙求助了一番,钱没借到几个,人已心力交疲。筹集10万元对他来说是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无法趟过的大河,甚至比登天还难。朱文飞读书不多但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你就这个样子,儿子还看不到希望,谁能借呢!

男女结婚成家就是上了同一条船。夫妻俩共同驾驶这条船在岁月的长河里穿行,难免沐风浴雨,难免遇上急流险滩。因此,把“风雨同舟”“风雨相伴”形容夫妻的患难与共是最恰当不过了。这,并非大道理而是普通常识。朱文飞可能少了些担当缺乏责任感因而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但没能抓紧给妻子治疗而且在无奈中放弃。致使卧床数月不起的陈清香臂部长满目不忍睹的褥疮。医生再次提醒,不抓紧治,很可能只有几个月的生命。

自母亲摔伤后,朱明志再没笑过。一天夜里,他梦见母亲向自己走来,高兴得大笑起来;忧心忡忡无法入眠的陈清香听到笑声,喊:“明志,你笑什么?”明志一醒,方知是梦,大哭不已。

次日吃早饭时,朱明志对正在盛饭的父亲说:“爸,你得给妈治病。”朱文飞不是不想治,可没这么多钱;他无奈、自卑,心里憋气,手举饭勺砸在明志头上:“治治治,有钱还要你说。”明志摸了摸被砸疼的脑袋,没哭,依然坚持说:“就是要治。”五岁的明志说不出理由,只能说这一句话。但只这一句话,让陈清香激动不已,她说:“明志,你还小,做不了主;我要娘家来人;我才28岁,我的路还长。”

陈清香娘家耒阳市上架乡与永兴县香梅乡山水相依田地相连;两地有数不清的郎舅亲、姑表亲、姐妹亲;那边的鸡鸣狗吠这边听得清清楚楚,这边有人吵架那边的人看热闹。陈清香一发话,娘家人就到了。调解会在朱文飞屋里举行,明志的外公、舅舅和大娘请来了村组干部。经一番努力,朱文飞答应凑18800元给陈清香治疮,前提却是要与之离婚。对离婚,陈清香显得无奈只好认命。但朱文飞要带朱明志,她坚决不肯,说你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让你带,明志就完了;我躺在床上,也要看着儿子长大成人读书成才。朱文飞说你自己都没法生活,拿什么养活明志?陈清香说我不和你争,叫明志表态。朱明志毫不犹豫选择跟妈。他选择跟妈倒不是考虑自己能否读书,而是觉得不能离开妈,应该照顾妈。为此,朱文飞决定南下打工,答应每年负担母子二人2000元生活费,由弟弟朱文建转交。

调解会结束,朱文飞当即背着一个装有几套换洗衣裤的袋子低着头走出家门。小明志站在门口,看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和斜挂在西边树梢上那轮苍白的太阳;北风将明志的头发刮得像一蓬散乱的蒿草;他全身不由打了个寒颤。外公一把抱住他,含着眼泪叹道:“孩子,怎么得大啊!”陈清香要朱文飞先带明志一段时间,等她进医院治好褥疮再接过来。但朱文飞没等,而是把明志交给亲戚独自去了南方。陈清香只好提前出院。

2、母子相依

清香带着明志先在金龟镇元庄村姐姐家住了段时间。娘正准备接她们去耒阳上架,不料明志的外公辞世。为不让母亲孤单寂寞,健英把老娘接来陪陪清香和明志。但清香考虑姐姐有四个孩子要照顾,每天还要干很重的农活;姐夫当支书,来往人多,自己一个残疾人,让人家恶心,要和明志单独过。健英说明志才五岁,谁做饭?谁料理你?明志外婆说,清香娘崽已走到这步田地,我和他们过吧!于是,健英把自己的一间老房子收拾干净,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让明志随母亲和外婆住了进去。

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书却是一定要读的。

2001年9月1日,姐夫曹龙德带明志去金龟小学开蒙读书。陈清香把明志叫到床前,亲手将新书包挂在他身上,交待他使劲读书,门门打百分。

按有关规定,朱明志每个学期须交150元异地就学费,但金龟小学的老师知道明志的家庭情况,当即免了;后来,见明志聪明诚实学习用功成绩优秀,老师们在同情之外特别喜欢他。朱明志读三年级时,七十岁的外婆做不动家务事了。舅舅怕给明志添麻烦,把母亲接走了。从此,八岁的明志担负起照料母亲日常生活的责任,结束天真的童年,踏上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人生旅程。

每天早上六点,他准时起床,依次打开炉子换好煤球、倒掉母亲的大小便、煮饭、洗菜;等煮好饭,已过七点;他吃两碗饭背着书包跑步上学。中午,娘坐在轮椅上切菜掌勺儿子打下手,娘不让明志切菜,怕他切伤手;热菜热饭,娘俩一起吃起来特别香甜。下午放学后,换煤球蒸饭,然后把长凳子摆在门口做作业;晚上照顾娘洗脸刷牙,有时还要替娘洗脚。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周而复始地这样过着。

3、捡煤炭

娘儿俩的日子过得相当节俭。先说用电,屋里只有一个五瓦的灯泡,天不黑透不开灯,每个月的用电量从没超过5度。即便后来东风煤矿免费供应他们用电也是如此。再说烧煤,每次做完饭,立马关上封火盖,炉子上坐个水壶;冬天从不打开封火盖烤火。金龟盛产柴煤,2004年时,12公分的煤球是一角钱一个,比永兴其他地方相对便宜。尽管这样,娘儿俩觉得烧煤是笔不小的开支。

离他们家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个小煤矿;过了小煤矿再往前50米是规模很大的东风煤矿。明志经常在门口看煤车来来往往的同时,也看见有人挑担土箕拿把扫帚去煤矿捡煤块、扫煤炭。煤车装得太满,刚启动时,有不少煤散落下来;另外,煤矸石里也能挑捡出煤炭。升读四年级那年,明志对娘说他也要去捡煤,每次扫半担,每月能节约十几块钱。清香不让明志去,她怕那些人欺生,对明志白眼。儿子才9岁,精神上和体力上已承受这样大的压力,再遭人欺负,受不了。

一向听话的明志这次却固执地去了。那天,他把捡来的扫来的煤堆在一起有百来斤,到傍晚才挑回家,他好高兴啊!准备分三次挑回家,谁料只挑了一担回来再去挑时,煤炭没了,被人挑走了。明志站在堆煤的地方失神地抽泣起来。守门的老人过来大骂:“谁这么缺德,欺负一个可怜的孩子。老子知道了,敲脱他的手脚。”接着,守门老人拉着明志的手对那些人大声喊:“往后,这一段只准你扫,煤就堆放在我门口。看哪个敢乱来!”

从此,明志捡煤又快又多,家里再没买过煤球。

4、拜年

2007年大年初一上午,朱文建开摩托过来接明志去他家过年。现在,叔叔是朱家唯一与自己有来往的人,自己在金龟的第一个除夕,叔叔送给自己一个红包,里面装着30块压岁钱;钱给了妈,那个包在口袋里放了很久,经常拿出来看。这事时隔八年,明志还记忆犹新。现在叔叔来接自己去过年,自然高兴。陈清香则要儿子依俗买了礼品给叔叔婶婶拜年。

朱明志离开金冲后,父子再没见面。但明志的生活学习情况朱文飞还是知道的。别人的孩子在父母呵护下衣食无忧天真烂漫地过日子,可明志不仅失去父爱,还要料理瘫痪的母亲;还要砍柴捡煤;小小年纪承受如此重荷,考试却总拿第一名。朱文飞想起来也有点心酸。因此,特别想见明志,然而他不好意思去金龟看他,就要朱文建开摩托接过来。

在叔叔家,朱明志见到了离开八年的父亲,但他没喊爸。爸这个字眼离他已十分遥远,爸在他心目中已十分陌生。在叔叔家的大半天明志过得郁闷。婶婶尽好吃的拿给明志,他只勉强尝一点;叔叔要留明志住几天,他没答应;又故意把晚饭拖到太阳快下山才吃。明志匆匆忙忙扒了两碗饭要走。朱文飞挡在大门口。明志转身从后门出来。朱文建见状只好骑摩托送明志回家。一上车,明志就和叔叔有说有笑。他看着山石田土向自己迎面扑来又在身后渐渐逝去,为自己没在叔叔家睡感到特别高兴。

娘见明志回来了,惊问:“没在那睡?”文建解释说:“他一定要回,留不到。”明志说:“妈,我不能让你一个人在家过年。在那里,我吃得再好没味道,晚上也睡不着。”娘把明志搂在怀里,看着欲沉未沉的夕阳;面对西天那色彩斑斓的晚霞;高兴不已,泪满眼眶。

三、在一中

1、农历腊月二十八

在一中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

朱明志虽然每天要给娘倒大小便,收拾打扫房间;早晨要安排娘洗脸刷牙;下午吃完晚饭得洗完两人的衣服;晚自习后还得给娘擦身洗脚。但一日三餐在食堂端,他感觉比以往轻松多了。吃饭时,他经常给娘讲学校或班里发生的事情,谈自己的学习情况,娘心情愉快,脸色比以往好看多了。

2011年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早晨,朱明志仍然是6点准时起床看了一个小时书才开始做早餐。放了寒假,食堂不开餐学校不上课,朱明志得自己做饭,仍抓紧时间看书。做早餐时,他想起校长在全校师生集会上表扬自己那段话:“朱明志同学身上既闪耀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光芒,又有新时代青年追求卓越的精神;他的行为与一中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极其吻合。他的担当精神、孝心和勤奋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尊敬。”朱明志觉得校长对自己的表扬太那个了,如果不努力就对不起校长。

这时,突然有轻轻地叩门声。打开一看,是校长。

刘小勤对娘儿俩说:“过年了,我来看看你们。”随即从身上拿出800元钱交给朱明志,要他给自己和母亲各买一套新衣服。娘儿俩说什么都不肯要。刘小勤说:“这是你们在一中的第一个春节,应该关心一下,往后就随意点;一中是个大家庭,你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我是校长相当于家长;明志,你要听话。”

刘校长的话既恳切又亲切,令母子俩无法推辞,陈清香感动得泣不成声:“校长,你……我心里不好受?我,我的不幸,连累了好多人!”

刘校长说:“你别认为自己不幸,明志从小敢于担当,这么孝顺,你很幸运;明志如此艰难成绩却这么优秀,值得骄傲。”

母子俩受宠若惊,不知说什么好。

刘校长走后不久,金龟中学校长廖立春来了。他对朱明志的关心已有好些年头了。廖立春一直认定朱明志这是个品学兼优自立自强的典型,投向他的目光不只是同情,更多的是欣赏和敬佩。初中三年,学校对朱明志学杂费实行全免。廖立春见朱明志有自卑感,特地带着学校领导成员看望陈清香,鼓励明志树立信心考一中上大学。朱明志来了一中,廖立春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今天,又给他们送来节日的问候。下午,永兴县委宣传部部长曹玉春在何运海校长陪同下给娘儿俩每人送来一套新衣服;还有鱼、肉、点心等一应年货。曹玉春干工作具备男人的气魄与胸怀,而今天体现的是一个女人的细心入微。母子看着新衣新裤、鱼、肉、点心,良久无言。他们万万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的温暖同时降临。

2、面对资助和媒体

春节后的一天,何运海向刘校长汇报,说县政协副主席邓友荣来电说深圳有个叫许群华的老板要在一中资助三个学生,条件是品学兼优,家庭特别困难。刘小勤一听非常高兴,说我正想联系爱心人士资助,许先生这么及时!两人同时想到朱明志。母子俩一年的生活费仅靠县教育基金会和朱文飞一年才四千块钱永远不够;一中强手林立,明志不甘落后,学习和生活双重压力,身体会支撑不住。

经调查,符合资助条件的还有邓建武和吴青。一中将三人的品行、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向许先生作了介绍,许群华承诺每月每人资助600元生活费,直到高中毕业。接着,又有好几位爱心人士要求对口资助朱明志。但学校已做出决定:不接受广泛资助,以解决母子俩基本生活为度。故一一谢绝。朱明志的事迹相当典型,典型得不可复制;本可大力宣传甚至炒作,但永兴一中对此非常冷静,并规定:“谢绝媒体采访,减少社会干扰;朱明志的心智还未成熟,不能打乱他正常的生活秩序;让他专心学习。”因此,除在师生集会上适时表扬几句,并没扩大宣传,但他的事迹还是引起永兴各界的关注。2013年“朱明志被评为永兴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9月份,永兴县委宣传部将朱明志作为“孝老爱亲”的典型推荐到省里;11月份,朱明志被评为全省“十大孝心励志青年”之一,并上报全国参评。由此,省、市、县三级影视传媒和纸质传媒的记者接踵而至,都打着上级领导的牌子,挡都挡不住。面对记者走马灯式的采访,朱明志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坐立不安无所适从,成绩从原来的全年级20多名下滑到70多名。为此,学校立即紧急刹车,坚决拒绝任何媒体采访。分管高三的副校长何运海找到朱明志促膝谈心,要他别太在意媒体加在自己头上的光环,那是垫在脚下的砖,加在头上的帽子,人突然变高了。当有一天,把砖抽开,把帽子摘掉,又矮了;那时,心里更难受。只有学到真本事才是自己的东西。

朱明志心领神会,很快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成绩再次上升到前20多名。

三年高中生活在紧张有序中过来了,母子俩的日子自然谈不上奢侈,但从没为温饱发愁,因此,朱明志的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年级900位同学中的前50名内。他们感到格外满足和幸福。

2013年12月10日,班主任欧阳占团把朱明志找去,说国家下来一笔助学金,准备给他。朱明志想了想,对欧老师说,我现在的生活可以了,邓建武没爸没妈,比我更困难,应该给他。欧阳占团说你有爸妈不是优势而是劣势,已到了高中毕业最后冲刺阶段,得注意加强营养。朱明志说学校给我免去那么多费用,又联系资助,现在我爸每月也给钱了,我真的感到满足。欧阳占团没再劝,他觉得朱明志的思想、品格和素养已日臻成熟。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朱文飞,不管是良心发现还是被明志的精神感动或是出于世俗,他终于回到儿子和妻子身边。他在广州一家快递公司打工,收入不高且患糖尿病,但每月按时给母子俩汇600元生活费。

尾声

当晚,同学们已经睡了,朱明志还在给母亲上药。他用镊子从药水瓶里挟出一根寸余长筷子头大的纱布条,搭在褥疮口上,然后用一根牙签慢慢将纱布条往里送。11年了,娘脊椎骨尾部处的褥疮仍没愈合,而且有个小小的但很深的洞,这让娘异常痛苦。近来,何满清老师联系民间奇医符柏免费送来治疗褥疮秘制药水,叫明志每天给母亲换一根药纱,

大概一个多月即可愈合。现在已有半个月,效果确实很好。换一次药大概要20分钟,明志换药时,娘儿俩就随意聊天。明志对娘说了谢绝助学金的事,娘很高兴,说做得对,别人关心我们,我们也要关心别人。

明志:“妈,我生在这样的家庭,看起来不幸;但你能送我读到高中毕业,我觉得很幸运很知足。”

清香:“儿子,你能读到高中毕业,是遇上好社会,遇上了贵人。要不,我俩生存都成问题,根本别想读书。”

明志:“只要你能站起,我宁愿不读书。”

清香:“傻儿子,妈是因为你才活下来。妈唯一的希望是你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学到真本事,回报社会,回报关心过我们的人。”

明志:“你不知道,我接受的帮助越多,心里的压力越大,万一考不好,自己成了骗子。”

清香:“儿子,你能,一定能。”

明志:“考上了,我还带着妈去读大学。”

母子俩咧开嘴笑起来。

明净的夜空缀着稀疏的宝石般晶莹的星星,如轮皓月在映澈着母子俩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周有鄂

猜你喜欢
朱文清香母亲
清香四溢的树
寻找
热闹的大山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九月菊
给母亲的信
闪电结婚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