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正发展 现场听心声

2014-10-31 06:38
体育教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研讨会北京市

本刊记者

关键词:北京市;名师工程;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77-01

2014年6月12日,北京市体育名师工程研讨会在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课堂展示及学术研讨会两部分。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秦治军老师和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研员海汶老师是2013年入选北京市名师工程体育学科的首批培养对象。在此次研讨会现场,秦治军老师执教了一节小学三年级小篮球运球课,秦治军老师的徒弟、北部新区实验学校的王芳老师上了一节一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秦治军老师近几年以来一直从事于“共习模式”的研究,“共习模式”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智能的协同发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师的行动研究,比较适合一线体育教师来完成。在现场看到的篮球教学课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一边运球,一边背诵“诗词”,体现了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和音乐智能融合的“共习”模式。在学生运球中用宋词的节奏配合篮球的运球节奏,重复练习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引入音乐节奏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运球控球的能力。秦老师的课主要展示了“共习”的学习过程,从教师领读宋词、领做篮球操开始,随着做操的增多,宋词的重复也在增多。

作为秦治军老师的实践导师,海淀区体卫中心马受良主任将秦老师的教学方法归纳为“鲸吞、反刍、咀嚼、消化”四步,“鲸吞”就是想让孩子在课堂上把要记的东西(诗词)背下来,形成短时记忆;“反刍”就是温故而知新,第二节课再重复记忆,加深印象,形成长时记忆;“咀嚼”就是明词达意,不求甚解,找老师,查资料;“消化”即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并能落实在行动中,能触景生情,脱口而出。

作为名师工程学员秦治军老师的学术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教授认为,这种研究突破了常规的模式结构,融入了多元智能理论,是德育、智育、体育的三育结合。科研工作需要创新、创新再创新,体育学科也需要个性发展及多种模式的并存发展,多种模式共存是目前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研员海汶老师、北京市二十四中马清原老师分别作了“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和“体育与生存融入国家课程”的主题汇报。

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北京市名师培养工程要求名师成员进行实证研究、教学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和教学创新研究,应将体育名师的宝贵经验进一步辐射、升华,为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服务。北京市名师发展工程拓展了教师发展的路径方式,成为辐射引领的平台。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教授提出了通向名师的四种元素,即问、思、行、效。此外,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培训办公室主任余新、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研究中心主任鱼霞等也出席了此次研讨活动,并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在顶层设计的理念上突出了以“研究”提升培养对象的理论水平,体现了工程设计上的高目标;在培养途径上体现了共享首都优质培训资源,搭建高校和中小学新型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培养方式上突出双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双提升;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突出第三方过程监控评价,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北京市名师工程的设立初衷旨在充分展示名师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个人魅力等,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教学研究上的骨干、示范、引领作用。此工程对体育名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必须有一项科研课题,每年发表一篇文章,每年召开一次实践课现场展示活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会北京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福建举行
魏群夫散文创作研讨会纪要
研讨会莫变“演讨会”
加拿大举办玩具法规研讨会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走向新世纪雕塑创作与教学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