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四明袁氏宗族世系及文化研究

2014-11-03 18:04吴碧娜
山东青年 2014年9期
关键词:文化研究世系

吴碧娜

摘要:宋元时期,四明地区的家族颇受关注,袁氏是其中之一。本文梳理了袁氏宗族的世系,四明袁氏宗族的主要支派有城南袁氏、南湖袁氏和城西袁氏,这三脉世系相互团结,交往甚密,共同为复兴袁氏宗族和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研究袁氏宗族家学、家风、家训对袁氏宗族文化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肯定袁氏宗族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宋元时期;四明袁氏;世系;文化研究

1. 四明袁氏的世系

1.1四明袁氏世系

从袁良始,汝南(包括阳夏)袁氏到唐末袁郊的二十多个世系中,人才辈出,被史书记载的有117人,在史书中有传的有45人。汝南、陈郡阳夏亦为袁姓郡望。到了唐末,为避战乱,中原地带的百姓举家、举族南迁者不计其数。唐末五代以来北方移民逐渐成了一条大概的一名路径 :即先至绍兴,后再移至四明。汝南袁氏中的一支离开世居地进入浙江,应该也是通过这条路径最后来到四明的。

袁姓在四明有三大望族,分别是城南袁氏、南湖袁氏和城西袁氏。

城南袁氏的世祖袁充,自北宋初期游历到慈溪,先是在慈溪剡岙(今余姚市三七市镇)定居。之后袁充的儿子袁健举家迁居鄞城(今宁波海曙一带)。后来袁甫为其父亲袁燮在城南鉴桥建了房舍,举家迁居鉴桥(今解放北路、苍水街交界处),后世亦称之为鉴桥袁氏。

南湖袁氏出自城南袁氏,其世祖袁瑴是袁充的曾孙。起初两家都居住在城南,后来因越国公袁韶迁居南湖狮子桥西(今日湖一带),而称为南湖袁氏。

西门袁氏的祖先袁子诚,祖籍江西南昌,因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鄞县西郊新河塘之北一个叫柳庄的地方。西门袁氏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便是袁镰忠烈殉国、启孤一脉的故事。

根据民国袁朝金等修《鄞县南谱》和清抄本《(会稽)袁氏同宗会谱》并结合袁燮材料将四明袁氏宗族三个世系整理如下:

2.四明袁氏的宗族文化

2.1四明袁氏宗族家风与家学研究

2.1.1家学

四明袁氏世代业儒,长期受惠于科举考试制度,治学以经世致用。

宋初时士风沿袭唐末五代以来的颓靡不振,后范仲淹、欧阳修为首的士人积极倡导、干预,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现实,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以崇尚超迈的道德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士子的拥护,逐渐扭转了这股清虚浮泛的士风。

在当时儒学精神的鼓舞下,袁氏族人无论及第与否,都具有积极入世的态度。他们从小立大志,期名节,以天下为己任,努力治学、仕进,以求所学能经世致用。袁灼在朝堂上面对皇帝直言进谏。袁章50岁中举,以官敬业,后加入汪大猷的真率会,其在会中、四明地方的品行深孚众望。《鄞县通志》把袁章收录到“儒行”中是对其能做到“穷居则修其身,仕宦则推诸民”的褒奖。袁槱累举赠迪功郎,他减民赋,理荒政,备边事,勤谨为官,终于上任。

袁氏家学深厚,《礼记》、《周礼》是家传的强项,更注重对子弟的言传身教,族内的礼仪无疑是规范有加。前人以经取科,袁桷则是元初公认的典章礼制大家。

由此可见,袁氏族人世代业儒,把经世致用作为家学,积极入世。创造了突出成绩,仅进士就有15人,比较出名的有袁瑴、袁毂、袁章、袁觉、袁燮、袁韶、袁肃、袁甫、袁商、袁衡、袁采、袁桷……袁甫为进士第一(状元);且如《郡志十·叙人下》所书,出现了袁燮、袁甫“父子侍从”,袁燮、袁韶“师生秘书监官”等衣冠盛事。

2.1.2家风

宋元时期,袁氏宗族一贯崇尚进德修身,安贫乐道,宠辱不惊,或出仕或入仕,身上具有传统士人不为五斗米折腰,贫苦自甘的气节,这种气节的形成就来自其家庭从小的培养。袁氏宗族的治家讲究严整有法。袁垌每事舒缓,唯以教子为急,对两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稍有懈怠便加以斥责;袁似道居家“堂奥危坐,无笑色”;袁洪教子殷切,其妻史埭卿也是早加训整。

宋代在注重“孝悌”、“恭敬”传统同时,还讲究礼仪的细节,以显示“贵族”气。为敦宗睦族,宋人还教育后人居家讲究节俭。正是这种时代风气促使族人从小学习典章礼制,进行贵族化培养,家庭生活中讲究繁复的礼仪规矩。袁氏坚持以清德传家,不喜奢华。遇族人有需,则不管自己境况慷慨解囊。袁氏家长以身作则,教导子女勤俭持家。

袁文除了读书,对物质生活仅限于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兴趣是鉴赏古物,“颇喜古图画器玩,环列左右,前辈诸公遗墨,尤所珍爱,时时展对,想见其人,雅尚清致”。当别人劝其为后代立基业时,他不以为然:“子孙贤乎,自能植立,何必遗之资财?且吾以清白传家,其为基址,不既多乎?”治家严谨,以清白传家,对于子孙后代来说,比任何遗产都宝贵。

当族人都能自觉以这种清白之志为所进之德时,也就是袁氏宗族的良好家风和传家之宝了。 在袁氏宗族看来,唯有以德传家,才能立于世,也才真正称得上是世家风范。

2.2家训

据西门袁氏的宗谱记载,袁采“举进士,受乐清县令,累迁至监等闻鼓院”。因著有《袁氏世范》而留名。《袁氏世范》是一本关于家族规训和行为准则的书。文风清新雅致,十分具有亲和力,比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少些道学气。

该书共分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每篇内容都详尽入微。《睦亲》共60则,论及父子、兄弟、子侄、夫妇、妯娌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论述了家人不和的各种原因、弊害,阐明了如何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该篇几乎涵盖了家庭关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处己》计55则,从立身、言行、处世、交游等几个方面进行详尽的论述。《治家》共72则,讲的都是持家兴业的一些方法与经验经验。渴望达到“可以为孝悌,为忠恕,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的效果。

《袁氏世范》一经出世,即被奉为家庭示范与处世良规,不仅成为袁氏宗族的家训,更是成为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袁采在乐清做县令时,一直以儒家之道理政,很重视对百姓的教化。便可通过此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作为当地百姓日常生活,与人交往的规范,意在美化民风,创造一个和睦的人文环境。

《袁氏世范》一书是古代家训的一个典范,其所包含的家庭伦理教化思想,即使放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对我们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另外,该书不像一般的家训,条条框框的教化,将伦理约束强加在人们身上,而是站在实用和切合实际的立场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平等和个性。

[参考文献]

[1]徐海蛟,徐暖阳.袁氏家族[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2:2.

[2][宋]袁甫.徽州秀锦阁记.蒙斋集(卷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85:474.

猜你喜欢
文化研究世系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辽耶律休哥世系考
关于黄帝世系的文献及其形成历程
新见《源伯仪墓志》及中古源氏世系补考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科技文化视阈下的文学研究概述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理论的终结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