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对下颌角区形态影响的相关CBCT研究

2014-11-05 02:08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赵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骨面第三磨牙下颌

天津市静海县医院(301600)赵能

下颌第三磨牙位于下颌角内,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是较为常见的阴生牙类型,也是正畸治疗中较为常见的类型[1]。近几年,随着成人正畸矫正患者的增多,拔除下颌埋藏的第三磨牙情况也开始增多,但由于拔除下颌第三磨牙会对下颌角形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患者面下部外形,CBCT是近几年被口腔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其开创了口腔三维影像技术新时代。本文通过对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对下颌角区形态影响的相关CBCT进行研究,探讨患者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对面部变化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31例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3±3.8)岁;全部患者均为两侧下颌第三磨牙,共计62颗下颌第三磨牙。

1.2 纳入病例标准 患者面部对称,无下颌偏斜,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存在下颌埋藏第三磨牙;第二磨牙完全萌出。

1.3 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颞下颌关节紊乱;排除骨性下颌角肥大;排除牙颌磨牙区牙齿缺失患者。

1.4 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常规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及下颌骨CBCT。采用CBCT成像设备,患者取面部中线与地面垂直位,端坐放松,眼耳平面与地平行,固定头部。采用Onyx头影测量软件对患者ANB角进行测量,分期恒牙期ANB角的正常值,根据矢状骨面,将骨分为骨型I类,即ANB角0°~5°;II类,ANB角>5°;III类,ANB角<5°。

将CBCT扫描数据转换为DICOM格式,采用Minics软件进行测量,设置对比度参数,调整软硬组织对比度,使骨质清晰显示。移动矢状层窗口十字轴,观察其第三磨牙牙冠情况,定位三个层面,显示第三磨牙牙冠最大面积,记录其中心位矢状、冠状、水平面数值,对其冠状层面、水平面进行测量取平均值。测量AC距、EF距及GH距。其中AC距为第三磨牙下颌角骨质宽度;EF距为第三磨牙下颌角骨质高度;GH距为第三磨牙下颌角长度。检验第三磨牙下颌角骨质宽度、长度及高度有无性别及骨面差异。采用高速涡轮钻去骨及分牙法拔除埋藏第三磨牙,拔除后创口给予缝合。所有患者拔除第三磨牙6个月后第二次拍片,观察拔牙前后的变化情况。

附表1 骨质类型与下颌角的相关性分析

附表2 下颌埋藏第三磨牙拔除前后对骨宽度、高度、长度的影响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独立样本进行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对三类骨面类型进行比较发现,I类或III类骨面男性下颌第三磨牙区骨宽(AC距)较同骨面女性宽(P<0.05),III类骨面男性患者下颌第三磨牙骨高度(EF距)较其他骨面形患者要高(P<0.05),III类型女性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区骨长度较其他骨患者女性长(P<0.05)。III类骨面形患者下颌第三磨牙骨质(AC距)与其他骨质类型患者宽(P<0.05),详见附表1。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后其高度及宽度均较拔除前变小,结果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附表2。

3 讨论

第三磨牙牙根基本于患者18~25岁完成,但20岁以下患者可在临床发现第三磨牙阻生[2]。下颌角是面下部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态影响面部外形,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角有密切的关系,可反映颌角及牙齿退化程度,并与矢状骨面型间有一定联系。

CBCT与传统CT技术不同的是CBCT采用二维面阵探测器及锥形X射线束进行扫描,可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检测对象的二维测量图像,并采用锥束CT体积实现三维重建,相对于CT扫描,可得到三维更加直观的影响,较为适用口腔这样的小范围内的三维重建,可用于埋伏牙、口腔颌面部囊肿等的诊断。近几年,CBCT技术越来越受到正畸领域临床上的关注。本组通过采用CBCT扫描,可得到正畸治疗的详细而形象的解剖描述,图像清晰,对发现骨质与下颌埋藏第三磨牙的相关性研究及拔除第三磨牙对牙区骨质宽度、高度、长度的影响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发现,骨II类型患者多见下颌第三磨牙缺失、阻生情况,其下颌相对上颌发育不足,骨III类患者下颌第三磨牙区骨质的宽度及高度均较其他骨面类型患者要高。由此可见,下颌角形态与骨面型有一定关系;骨III类患者下颌角开度较大,其下颌向前向下生长,而II类患者下颌相对上颌发育不足,呈后缩畸形,下颌角开度小。

第三磨牙阻生的下颌骨形态随下颌骨生长程度而发生改变,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易引起智齿冠周炎及第二磨牙龋坏等问题,因此,正畸治疗常采用预防性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以缓解下颌后牙区拥挤,使后牙远中直立,预防因第三磨牙萌出造成的前牙拥挤情况。本组采用CBCT三维成像技术,通过清晰的图像显示拔除第三磨牙前后的变化发现,拔除下颌埋藏的第三磨牙后,下颌角局部宽度及高度均有明显减少,但其长度没有太大变化,表明拔除下颌埋藏第三磨牙后,会使下颌角区横向及垂直向形态变化,但前后没有变化,这可能与拔除第三磨牙后,骨质部位及骨量减少,拔牙后牙糟窝改建等因素有关,但是否造成患者面部缩窄仍有待于结合软组织相应代偿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猜你喜欢
骨面第三磨牙下颌
不同垂直骨面型青少年患者上气道的CBCT研究
正常垂直骨面型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SD大鼠第三磨牙阻萌的研究
治疗第三磨牙38例的临床分析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中原第一面”背后的品类创新与营销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中原第一面”背后的品类创新与营销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