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古今谈

2014-11-06 06:58赵一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4年13期
关键词:牛黄丸安宫同仁堂

■本刊记者 赵一帆

人们常说,中医的特点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中药是不能用于急救的,它往往与防病、养生、保健等关系密切。其实,中药并非都是“慢性子”,有些还是地地道道的急症用药,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人们经常提到的“温病三宝”,即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丸和紫雪散这三种中成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安宫牛黄丸被奉为“三宝之首”,长期以来,一直是百姓心中的“救命药”。说起安宫牛黄丸的神奇,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还是12 年前发生在伦敦的那场交通事故。

震惊中外的小药丸

2002 年5 月10 日,香港凤凰卫视新闻节目女主播刘海若在英国伦敦火车脱轨事故中全身多处重伤,陷入深度昏迷,在伦敦当地医院经历了四次大手术以及各种抢救手段后,刘海若仍未苏醒。6 月8 日下午,刘海若被送进北京宣武医院重症特护病房。她的病情十分凶险,入住的第一个月内陆续三次高烧,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出现了耐药。刘海若的病情牵动了整个华人世界。

最终,抢救小组研究通过了停用所有抗生素,完全使用中药和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治疗的方案。由于刘海若当时的情况非常符合安宫牛黄丸的适用范畴,主治医生大胆开出处方,每日早晚鼻饲安宫牛黄丸混悬液,并配合其他中西药物以及针灸等手段促醒。两周后,刘海若的体温基本恢复了正常,度过了危险期;7 月26 日,刘海若终于睁开了眼睛。

曾参与救治刘海若的英国医生们简直无法相信,这个中国姑娘竟然奇迹般地醒了过来。而据主治医生介绍,在治疗期间,刘海若一共使用过7 粒安宫牛黄丸,这对于她的退热及最终苏醒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时间,安宫牛黄丸“火”了,一粒早年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甚至被哄抬到了天价。

其实,早在“刘海若事件”之前,安宫牛黄丸就已名声在外。1996 年底,越南前国家主席黎德英在家洗澡时突发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经河内108军医院抢救,病情有所缓解,但依然嗜睡,四肢瘫痪月余。在越方的请求下,我国派出了医疗队,尝试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在治疗方案中,就包括服用安宫牛黄丸。10天后,黎德英的病情竟奇迹般好转:大部分出血已被吸收,肢体可以活动,双手可抬至头部,左腿可抬至膝部,并开始说话。最终,黎德英的语言能力恢复正常,上肢功能良好,能自行站起。

中国医疗专家救治黎德英主席的故事不胫而走,越南人民把黎主席“起死回生”的奇迹归功于安宫牛黄丸。不少越南代表团访华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回一两丸。

名贵配方与独特疗效

安宫牛黄丸以其功效和主要药物得名。“宫”指心包,心包为心之包膜,是心之外围,心之宫城。心是君主之官,中医理论认为,当心脏受到温毒热邪侵犯时,要由心包代其受邪。如《灵枢·邪客篇》曰:“诸邪气在于心者,皆在心之包络。”而心脏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当它受到邪气侵犯时,必出现神昏谵语等神志症状,安宫牛黄丸在治疗以上症状上均有奇效,所以谓之“安宫”;方中以牛黄为主药,具有清心解毒、豁痰开窍之功效,故名“安宫牛黄丸”。

据考证,安宫牛黄丸最初是清代著名医家吴塘在明朝万氏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成的。吴塘(1758~1836),字鞠通,江苏淮阴人,19 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他心中悲愤不已,以“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嗟叹为人子而不懂得医学,无法尽孝的无奈,遂立志学医。4年后,他的侄儿又患了喉疾,请了大夫诊治,使用冰硼散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之后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医治下,侄儿竟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侄儿的死进一步激励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

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京城流行瘟疫,死在庸医手中的人不计其数。在朋友们劝说下,吴鞠通用“药丸”诊治病人,在危重病人中救活了几十人,从此声名大振。在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记载,“安宫牛黄丸方,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据老一辈人讲,这个属于名贵药材的“奢华”配方,在丸药外还有金箔覆盖,能保存数十年而药性不散,且整个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安宫牛黄丸的方中以牛黄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熄风止痉;犀角咸寒,清营凉血,安神定惊;麝香芳香,通达经络,开窍醒神,共为主药。辅以黄芩、黄连、栀子苦寒泄降,泻火解毒,以助牛黄、犀角清泄心包之热;雄黄解毒豁痰;冰片、郁金通窍醒神,化痰开郁;朱砂、珍珠、金箔清心镇静安神,熄风止痉定惊,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之效,为治疗高热神昏、中风痰迷的要药。中医界也流传着“稀里糊涂牛黄丸”之说。该方后由清宫传入同仁堂,纳入同仁堂药目和配本。

真正将安宫牛黄丸推陈出新的是乐家第十一世传人乐平泉。乐平泉在制药业是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他研究前人医书,开拓了数百个新品种。同治八年(1870年),在乐平泉修订的《同仁堂传统配本》中,首列瘟疫门,而安宫牛黄丸是瘟疫门首药。

▲安宫牛黄丸的疗效也与同仁堂“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药效显著”的制药理念不无关系

组方的变革与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 年颁布的第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首次收载了安宫牛黄丸,其处方为“牛黄一两、郁金一两、栀子一两、黄芩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珍珠五钱、犀角一两、冰片二钱五分、明雄黄一两、麝香二钱五分”。熊胆粉成分的中成药,全部实行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制度。考虑到安宫牛黄丸作为挽救生命的急症要药,国家药监局也下发了“关于中成药处方中使用天然麝香、人工麝香有关事宜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等品种可以使用天然麝香,而目前国家也仅批准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使用天然麝香入药。

在《国宝同仁堂》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孩子高烧不退,选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获救;1973 年,海南岛发生森林火灾,救火的解放军战士被严重烧伤,高烧不退,神昏谵语,病况危急,选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获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位叫卢桂兰的女工被压在一块楼板下,十四天之后才被救出,当时她因为受伤感染,高烧昏迷竟达20 天之久,同样选用了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获救……安宫牛黄丸一次又一次挽救了患者的宝贵生命。处方好不好,药品灵不灵,归根结底还是看药品疗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千方易得,一效难求”。1968 年,安宫牛黄丸收载于北京市卫生局编制的《北京市中成药规范》。1983 年纳入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 年版同仁堂药厂保密本,1994 年,北京同仁堂获得了生产药典方安宫牛黄丸的药品批准文号。在此期间,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一直按传统制作技艺生产,有文字记载的传承至今已有144 年历史,安宫牛黄丸的组方也经历了几番变化。

1993 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对原处方含有犀牛角和虎骨的中成药改变成分和更改名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禁止了犀牛角及虎骨在国内的使用,安宫牛黄丸中的犀角也随之由水牛角成分替代。此外,牛黄作为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原料之一,也经历了从天然牛黄到人工牛黄的转变。由于天然牛黄资源稀缺,早已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逐渐被人工牛黄所替代,但同仁堂炮制的安宫牛黄丸则一直沿用传统工艺,仍采用天然牛黄。

为加强野生动物及环境保护力度,2005 年6 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凡生产、销售的含天然麝香、

猜你喜欢
牛黄丸安宫同仁堂
安宫牛黄丸更应合理用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安宫牛黄丸能救命
安宫牛黄丸治脑卒中
可以救命的药——神奇的安宫牛黄丸到底好在哪里?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
同仁堂 跨越十四年的拿牌路
妇女产后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应用初步研究
妈富隆与安宫黄体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