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实验台中波地网设计与实施

2014-11-07 21:32杜明林杨旭东刘菲菲
科技资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铜排铜丝实验台

杜明林 杨旭东 刘菲菲

摘 要:六安实验台的中波地网的设计及实施情况。

关键词:实验台 中波 地网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066-01

六安实验台新台区于2009年6月投入使用,开播以来所有设备均运行正常,播出效果良好,未出现各中波发射机相互串音和干扰的现象,这些与我台较好的地网和避雷设计实施有关。

1 地网的重要性

中波广播白天以地波绕射进行传播,但在晚上由于电离层对中波的吸收减弱,天波也是传输的一种方式。地波的场强仍远比天波的场强大,中波覆盖仍主要以地波为主。因此,中波发射台需要提高地波的辐射场强。

电磁波在沿地面传输时,垂直极化的损坏低于水平极化波的损耗,中波地面波传播采用的是垂直极化波,中波发射天线也都是使用架在地面上的垂直铁塔天线,大地作为天线的回路。由于大地不是理想的导体,天线辐射能量的一部分会因为地电流的产生而损失,从而降低了天线的辐射效率,影响覆盖区域。中波发射台铺设地网便是降低接地电阻,提高天线辐射效率。

2 地网的铺设

由于新台址选址在丘陵荒坡上,为满足中波发射地网场地的平整度,必须对该丘陵荒坡进行平整。由于平整后的场地土壤电阻值较高,再因经费的限制无力对场地土壤进行全面改造,为切实改善接地效果,我们合理规划地网、地井的建设方案,采取一塔一井和一机一井的接地方式。

提高地网、地井部分的建设质量是提升中波发射功率和播出质量的有效手段,是避免雷击对发射机设备造成毁坏的关键。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相应的实际勘察和测算,最终决定采取以4×40的铜排作内、外汇流环。内汇流环以塔基为中心的直径为五米,外汇流环与内环系同心圆,其半径等于塔高。内、外环间以120根Φ5直径的铜丝以深度为45公分夹角3°间隔进行铺设,并与内外环进行焊接,在内环上将每10根铜丝拧成一束,与铁塔底部基础屏蔽铜皮焊接(详见如图1)。

在铺设地网时如遇地质导电能力差的位置,将铜丝(铜排)用稻草包裹埋入地下,稻草的吸水和日后的腐烂都能有效地改善地网的接地效果。

在地网重叠的外汇流环交汇点,将两块地网的外汇流环铜排直接焊接,并在两焊点之间弦的位置上用同规格的铜排连接起来,将两块地网的铜丝均匀地焊接在铜排上即可,如图2。

根据规划,采取一塔一井和一机一井的方式接地,地井采取按长一米、宽两米、深三米的规模建设,内设三层铜板,铜板之间通过4×40的铜排连接,铜板间隙填充木炭、铁屑和工业用盐混合制成的降阻剂,在井底打入三根角铁连接最底层的铜板。为了避免因环境变化造成某单个地井接地效果变差,进一步提高整体接地效果,将所有地井用300×2的铜带和内、外汇流环相连,设在机房背后的地井(专为设备接地)与生活化粪池相连,保证了地井的潮湿。地井的具体情况如图3。

为了解决避雷问题,在每个塔基都安装了放电球,放电球的另一端接地井;同样在天线调制室接入石墨放电球;在发射机上接入气体放电管,达到三级防雷的目的。通过两年多的使用证明,我台因雷击造成的停播次数大大减少,提高了安全播出可靠性。该台自2009年6月投入试播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根据近期组织的收听和测试结果显示,调频的覆盖半径东向和北向约为40 km,南向和西向覆盖半径约30 km。中波的覆盖东向和北向约60 km,南向和西向覆盖半径约40 km。满足覆盖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波、短波广播发射台场地选择标准[S].GY5069-2001.

[2] 中、短波广播发射台设计规范[S].GYJ34-88.

猜你喜欢
铜排铜丝实验台
铜丝“灭”火
基于温升试验的载流铜排与接触器连接结构优化
基于CDIO-E教学模式自制实验台的研究
中压开关柜异性主母线动稳定分析
开放式机电液一体化综合实验台设计
辽墓出土铜丝网衣修复与复原报告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某电站发电机中性点铜排发热分析
铜丝灭火
铜排表面镀锡层的氧化与防护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