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与白石老人的60年不解之缘

2014-11-10 22:15喻军侯新利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钟楼白石陈列

喻军 侯新利

西安钟楼耸立在古都西安市中心已600余年,它以其宏伟而稳健的站姿和处于市中心的特殊位置,成为了西安城市的重要标志。但凡有朋自远方来,西安钟楼作为旅游攻略中的必到之处,定会让友人心愿满足。慕名而来的访客除了对这座繁华闹市中依旧散发着雄伟沧桑的建筑艺术的倾慕,向往着楼中珍藏的齐白石老先生作品陈列的亦愈来愈多。

陈列于此的齐白石作品分别为《墨虾》、《牵牛花》、《芦苇螃蟹》、《枇杷图》、《芭蕉青蛙》、《鹌鹑与雁来红》、《棕榈小鸡》、《红梅喜鹊》、《松荫图》、《夏荷鸳鸯》及一副篆书对联。其尺幅之大、题材之丰、运笔之辣、设色之雅、构图之精都无不使人在一饱眼福的同时叹为观止。

如此之多的齐白石作品集中在一处,这在全国亦不多见。驻足在这些平日难得一见的大师真迹前慢慢地读、细细地品,你会发现面前的作品将白石老人大写意花鸟的风格及其独创的红花墨叶一路画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作品皆为1953年(农历癸巳年)老人93岁时所作,其用笔设色长线大点酣畅痛快,实可谓人画俱老,不遵法度却暗与法合的快意之作。白石老人生于1863年,创作这批作品时实际年龄应为90岁,但作为受中国文化浸润一生的老人,他从1937年75岁起即按中国的传统习惯,在作品落款开始自署虚岁为77岁。

出身清寒却禀赋卓异的白石老人一生游历天下,近六十岁定居北京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衰年变法,独创红花墨叶一路画风,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推向新的高度,成就了自己作为中国画一代巨匠与宗师的地位。白石老人一生用过大量的别名和斋号。他原名纯芝,后取名齐璜,“白石山人”是他渐渐成名后,友人为便于同画师身份相宜为其取的号,后来他常常省去“山人”只署“白石”二字,慢慢随着画名日盛,齐白石这一名字已成为了中国画的代名词。

特殊的机遇与经历使白石老人一生名号和用印甚多。“三百石印富翁”,既是其用印之丰的真实写照,又是他众多名号中颇富特色的一个。纵观陈列于钟楼上白石老人的12幅精妙之作,其画面落款署名有白石、白石老人、三百石印翁、百砚楼头旧主人、杏子坞老人、星塘后人白石、南衡旧叟等。用印有白石、大匠之门、寄萍堂、齐白石、借山翁、甑屋、悔乌堂、齐璜之印等。透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署名和印章我们对白石老人由木匠而画师,而知名画家,而中国画大师的独特历程即可窥见一斑。

如此众多而精美的齐白石作品能为西安钟鼓楼保管所拥有,并常年陈列,实乃西安之幸,三秦大地之幸。白石老人之所以能在93岁时将如此大量而精美的作品赠予西安钟楼,其因有二:

其一,从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白石老人自述》及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中国名画家全集——齐白石》中得知西安在老人一生的生命印迹中曾留下过重要一页。早在前往西安途中,走到灞桥时,齐白石即被独特的西安郊外风光所吸引,创作了《灞桥风雪图》,并列为自己平生得意之作,收入了《借山吟馆图卷》中。后来还专门篆刻了一方“曾经灞桥风雪”印章以为纪念。在西安期间齐白石游览了碑林、大雁塔、华清池等名胜,并写下了吟咏大雁塔的题诗:“长安城外柳丝丝,雁塔曾经春社时。无意姓名题上塔,至今人不识阿芝。”翌年三月份,离开西安时他登了华山。晚年老人曾在自述中讲到:“面对华山,看个尽兴。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风景之美,真是生平所仅见。到晚晌,画了一幅华山图。”从老人的自述中足可见古都西安的经历及风物在其心目中的美好和值得回忆。

其二,解放后钟鼓楼回到了人民手中,1953年,迎接市民参观的准备。同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齐白石“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首都文化界为其举行的宴会,并与齐白石促膝相谈。当时的管理部门在考虑鼓楼开放的陈列布置时,就产生了求一些齐白石的作品以纪其盛的想法。后来文化局文化科干部马毅(已去世)因父亲认识周恩来总理,便拿着父亲的信来到北京找到周总理,经总理牵线,最终拿到了如今常年陈列在钟楼上的12幅齐白石真迹。

60年的守候,一个甲子的呵护,白石老人送给西安人民的这12幅作品画得十分用心,倾注了深厚情感,适逢西安市钟鼓楼保管所(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建所60周年之际,我们也必将更加珍惜这份珍藏在西安钟楼的珍贵遗产,永远地保存好这些传世佳作,铭记一位老人对一座城、两座楼的无限情结。

猜你喜欢
钟楼白石陈列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贪官“自我量刑”,满足了
会跑步的钟楼
钟楼
钟楼的燕群
服装市场品牌 陈列现状和未来解析 陈列与营销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