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2014-11-10 22:26綦小骐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文物保护

綦小骐

[摘 要]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强人意。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也影响着文物保护工作的进行。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均影响着博物馆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研究它们与不同文物间的反应机制,对文物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物保护;大气污染;环境质量

前言

随着中国制造走遍全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经济飞速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污染物的无节制排放等。我国俨然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就显得愈发艰巨与重要。而文物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永远被与世隔绝的保存起来,只有提高环境质量,最大限度的延长文物保存时间。

1.我国文物保存及环境现状分析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文物众多,博物馆分布地区的环境条件更是截然不同。近年来环境污染更是变得愈加严重,博物馆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难免会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其中文物不可避免的发生一定的损坏。更有甚者的是,某些地区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导致文物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我国幅员辽阔,东西跨越五个时区,南北跨越50纬度,自然气象千差万别。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是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占主导地位,冬季尤为严重,南方部分城市则是酸雨问题。另外博物馆所处地点和地形与博物馆的建筑结构都决定了博物馆内环境质量的好坏。

2.影响博物馆环境质量的因素分析

2.1环境温度

温度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如果把博物馆室内空气温度单独作为参考因素,则影响不明显。但是由于温度影响着一切化学反应的速率,联系起气体,光照,湿度等因素温度的影响就不可小觑。根据范特霍夫(Vant Hoff)近似规则,对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4倍。所以,通常文物应该保存在低温条件下。另外,不得不考虑的还有热胀冷缩的影响,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文物各部分的膨胀系数不同,温差变化过大时各部分膨胀或缩减的大小不同,从而造成文物的严重损坏。例如,珐琅器在温差变化过度时产生崩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2.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衡量环境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大部分文物的保存都会受到相对湿度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有机材料文物受到的影响。有机材料文物分子组成决定了其内部含有一定的水分,当相对湿度发生变化时,它们会吸收水分或是蒸发出水分。文物体积,内部分子活跃度均会受到影响,同时造成照相,印刷品明显泛黄、褪色、明显的细部差别消失[1]。加速文物的老化。另外,潮湿环境对绝大多数金属文物保存非常不利。众所周知,潮湿空气是造成铁器、青铜器发生腐蚀的重要前提条件。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当空气中相对湿度超过65%时,微生物将大量繁殖,而文物就是这些微生物繁殖的温床,这将对文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2.3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不断深入的工业化让我们的大气中增加了许多有害气体,不仅危害着动植物的健康,也危害着博物馆内文物的保存。尤其是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三氧化氮、卤化物、某些有机化合物等)对文物的损害更是严重。他们中有的直接与文物发生化学反应危害文物,有的与水作用后形成酸性液体危害文物。例如,酸性气体能够腐蚀金属,还能侵蚀纤维素、染料,也可使皮革脆化。大气中的粉尘更是会附着在文物上,影响文物的色泽,表面化学性质等。

2.4光照强度

光是我们生活中各个方面都不可或缺的。有光才有了地球上繁荣的生命。但是光却会对博物馆内文物的保存造成不良影响。光是一种能量,对博物馆内所有的有机化合物(纸张、纺织品等),均是相当危险的,光照射到有机材料文物表面产生热效应为相关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使有关化学反应加速[2]。不仅如此,有机文物被光照射时还会发生光化学反应。研究表明,紫外线是引起光化学反应最主要的光辐射。紫外线能量大于可见光,可见光能量大于电磁波能量。光化学反应将会造成有机材料文物分子链被打断、有机材料化合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外观上的变化,如变色、褪色、龟裂、形变等;还会造成物理性质的变化,例如材料的吸湿性、透光性等可能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

3.浅析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3.1博物馆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影响着文物能否长期保存。如何界定博物馆环境的优劣,如何确定怎样的环境适合文物的保存,则涉及到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温度和湿度作为重要的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其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博物馆外的温度和湿度,而博物馆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是可以利用恒温恒湿空调来实现的[3]。利用庞大复杂的中央空调技术,博物馆室内温度和湿度都可以实现恒定不变。这里以美国波士顿加德纳博物馆为例,它的环境控制系统极其优异,实现了温度和湿度的完美控制,其中的文物保护情况也做的相当到位。而它提出的环境控制系统经费是五百万美元。每年花在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的经费也不菲。

3.2博物馆内空气质量控制

博物馆内空气质量同样影响着藏品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对纸质和丝质等有机材料文物影响更是巨大。污染气体对博物馆藏品构成的危害,特别是对纸质、丝质文物,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空气净化治理技术是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500-1700m2/g),可实现对微小粒子的吸附。因此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等性能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近年来随着活性炭吸附剂研究的进展和采用多次吸附的治理技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吸附率大大提高,1983年后建议的污染气体控制标准也就比以前有很大地提高。

3.3关于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标准制定的建议

自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政府及民间对环境质量的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关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然而国内现有的大气质量标准均从动、植物的生长受影响、伤害为依据,对博物馆内文物的损伤则未列入管理范围。而环境质量应符合文物保护标准,为此必须制定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来尽可能的降低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实现生态文明与文化繁荣的协同进步。这个标准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标准的,各级部门必须严格遵守的。标准还必须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地形地貌,不同博物馆内藏品的分门别类而因地制宜。为此许多国内外的文物保护科学家对此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定量关系数据。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但是我国也有了更多的经济实力来关注和治理文化方面的事宜。我国是绵延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文物便在其中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从而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国应加强这方面的监督管理力度,以国外优秀事例为鉴,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保存博物馆文物质量的水平,为我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曾海萍.公众视域下的文物科学保护述略[J].丝绸之路.2012(06):56-58.

[2]王震文,詹天珍,修光利,徐方圆,吴来明,解玉林,王大为,刘兆辅,张大年.文物保存环境调湿净化一体化装置的效果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2(08)99-109.

[3]黄河,吴来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1):122-134.

[4]孟庆卓.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3(19).

[5]徐方圆,解玉林,吴来明.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S1).

猜你喜欢
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的财税政策选择研究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