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菏泽堌堆

2014-11-10 22:31马翠莲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宝贵解读文化遗产

马翠莲

[摘 要]菏泽有着丰富的堌堆文化,有档案记载的151处,这些堌堆文化,是先民留下来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事实为依据对菏泽堌堆进行解读,它不仅展示着菏泽发展的历史,也展现了菏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自然灾害的斗争史。

[关键词]堌堆;堌堆文化;解读;宝贵;文化遗产

■堆”,《辞海》中并无这一词,在解释“堌”字时说:(gu)河堤。今多用作地名。如龙堌、冉堌(都属于山东省菏泽市)。山东出版的《学习字典》加了堌堆一词:堌堆,大土堆,用于地名,在整个菏泽市和济宁市的西、北部,分布着许多“堌堆”,有500多处。在鲁西南的方言中“堌堆”就是土岗子,“堌堆”一词在普通话中很少用,在方言中运用的却很形象。

一、堌堆的形成与消失

菏泽的■堆有档案记载的151处,以“■堆”命名的村庄有100多个,占全市”■堆”的三分之二,在这广大的平原上为什么会形成一个个高大的“■堆”呢?这应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菏泽市地处黄河下游,古有黄河、济水、濮水、沮水在此地流经,并有大野泽、菏泽、雷泽等水域,其地势低洼,汛期泽水横溢、黄河主流多次在这一地区泛滥。据文献记载:两汉四百年,黄河决口达16次之多,尤其是两汉之交为甚,所以两汉遗址和墓葬在地表以下8-10米的地方。为了躲避水患,古人自然选择高地作为村落居住地,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时候可能因为洪水太大而将高地上的房屋冲垮,人们只好待洪水退去后,在原来的基址上继续加高村落居址的地面,也就渐渐形成了高达数十米的■堆。后来因河流得到治理,湖泊淤为平地,人类自然也就不必择高而居了,这又是■堆废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堌堆的分布和古人类的居住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古以来,菏泽就是黄河危害最大的地区之一。据文献记载,济水河道在这一带经常为黄河所夺。岑仲勉先生考证:自河南孟津县以东,东北至黄河入海口划一条线,东南至淮、泗入海口划一条线,自古黄河则在这一扇面形地带经常来回滚动,或北或南,菏泽都居要冲,直到现在黄河固有的河道,仍处在这一三角洲的中间地带。在古代,黄河无有堤防,多道主流,漫无边际的滚动,尽管不至于象后来那样,黄河一旦决口,洪水汹涌澎湃,奔腾无羁,人们的生命财产毁于一旦,但抵御能力极为低下的原始居民们必受其大害。他们为了在这一土质疏松、土地肥沃、易于耕作的地区生存下来,不得不与洪水灾害作斗争。一次洪水到来,人们被迫离开旧居,洪水退后,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在旧址上重建新的家园。在一次次与汛期泽溢、黄河改道等洪水灾害搏斗中,逐步积累了将居住面增高可以避免洪水侵袭的浅显道理。千百年来,逐次增高,渐渐形成了这些高达数米、形若山丘的“■堆遗址”,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堆”。也留下了人类生产生活的足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物证。

三、众多堌堆成就了菏泽独具特色的堌堆文化

菏泽的■堆遗址,其土色一般都呈黑色或黑灰色。黑灰土层中包含着大量的陶片、蚌器、骨器、动物骨骼及少量的石器等遗物。在每一个■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和商代的遗物,有的■堆甚至存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延用时间较长。这些堌堆上,还多发现有灰坑和房基等遗迹。灰坑有圆形、椭圆形、袋形、不规则形等。现将境内具有代表性的堌堆简介如下:

1、安邱堌堆遗址:位于菏泽市城区东南方向12公里,开发区佃户屯办事处曹楼行政村东偏南约100米,因其上曾建有安邱寺而得名。现堌堆高约3米,长、宽各50米,四壁陡直,上部略成椭圆。四周断壁均暴露文化层,土质为深灰色,结构紧密,铲探得知,文化层厚约5米。■堆的东南部断层可以看到灰坑、红烧土等。从采集到的标本看,该遗址包含有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四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大汶口文化有泥质红陶缽、夹砂红陶鼎。以龙山文化最为丰富,陶器以灰陶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黑皮陶、褐陶;纹饰以素面多见,另外还有方格纹、绳纹、蓝纹和附加堆纹。从其表面的标本看,方格纹多饰于罐,绳纹多饰于蓝纹甗、多饰于瓮。常见器形有夹砂中口罐、夹砂深腹盆形分裆泥甗、质黑皮陶敞口大平底盆、泥质磨光黑皮陶小平底碗、泥质灰陶小口高领广肩瓮、泥质灰陶浅盘弧腹高细圈足豆,炊器中不见鬲器。生产工具以蚌器居多,常见长方形穿孔蚌刀和弯背曲刃蚌镰。1969、1976年两次试掘和1984年正式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特别是岳石文化的发现,填补了岳石文化在鲁西南地区的空白,填补了鲁苏豫皖地区夏代考古学的空白,对于研究夷夏分界等一系列中国文明起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其重要价值是填补了鲁西南地区考古学龙山文化与商文化之间的缺环。安邱■堆遗址是证实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之一,也是一处布局严格、房址密集、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官■堆遗址: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城西北约6.3公里,仿山镇姜楼村南400米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的古文化遗址。又是汉朝兴起的发源地,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在此登基称帝,成为汉朝第一代国君,故名“官■堆”,又称“受命坛”。官■堆遗址是菏泽市现存古文化遗址中最高、保存最好的一处,距今约5000多年。文化层堆积约13米,文化层暴露较明显,从■堆顶向下依次为周文化层,商文化层,岳石文化层,龙山文化层。文化内涵较丰富,发现并采集了龙山文化时期和商周文化时期的大量遗物,计有石刀、石斧、石镰、骨锥、蚌器、陶器等。

3、该遗址1957年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196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高广仁、胡秉华同志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1979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在官■堆遗址调查时,采集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文化遗物。经铲探得知遗址南北82米,东西80米,总面积6560平方米。70年代,邓集公社组织附近大队社员拉土垫地,使■堆遭到严重破坏。现顶部南北15米,东西仅8米,底部南北30米,东西15米,高出地表8米。西部陡直,从其断壁看暴露有灰坑,蚌壳坑、烧土面、灰层、陶片等。灰陶居多,有方格纹黑灰陶罐片,蓝纹灰陶罐片。红陶白陶鬹片。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计有石镰,穿孔石刀、石斧等。陶器以夹粗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绳纹居多,清晰规整,器形有陶鬲等,还有骨锥,三棱形骨簇,圆锥形骨簇等。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从上至下约13米,最上层为周文化层,3—6.5米为商文化层,6.5米以下为岳石文化层,龙山文化层。该遗址突出的表现了周文化、商文化、岳石文化,龙山文化多个文化时期的不同特征。在研究古代社会演变,中华文明起源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官■堆遗址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凤嘴■堆遗址:位于菏泽市西郊菏泽学院分院内,又称凤嘴山或黄巢点将台,现存■堆高约5米,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总面积500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好。1977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从西壁观察,两次堆积的迹象特别明显。上部:黄褐土,夯筑而成其中包含有龙山至汉代的陶片,相互参杂在一起,共存于同一高度内,无叠压关系;下部,呈覆锅状,中心高出地表约2.5米,灰褐土,粘土较多。西北角处,曾切除一小部分,土质较硬,夯层清晰,南北连成一条线并无间断,每层厚约15-20厘米不等,夯面平整,夯窝密集,排列有序,夯窝为圆形圜底状,直径4厘米。夯土土质较纯,无包含物。从使用的夯具形状看,与鲁城第三期城垣所用夯具类似,其年代应属于春秋时期。现存《山东曹州新作教场记》碑记载:正德六年曾夯筑此■堆。该遗址包含有龙山、岳石、东周、汉代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1979年被菏泽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神则灵。”菏泽市的“■堆”,是先民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堆居住遗址既不能再生,也不能再造,历经沧桑,保存至今。它是菏泽人民的骄傲,也是菏泽人民的一部历史教科书,它不仅展示着菏泽发展的历史,也展现了菏泽人们不屈不挠、抵御自然灾害的斗争史。

猜你喜欢
宝贵解读文化遗产
努力是最宝贵的天赋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时间宝贵 等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哲理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