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2014-11-10 22:31刘春丽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戚继光张居正海瑞

[摘 要]张居正作为明朝中晚期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他担任首辅期间所推行的万历新政,对后世影响深远。取得万历新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高超与独到的用人之道。本文从四个方面出发,介绍了张居正的用人之道。

[关键词]张居正;用人之道

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从明朝实际出发,推行了“万历新政”,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除了他本人杰出的政治智慧之外,他的用人之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熊召政曾经说过:“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成功,得益于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与独到的用人之道,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他的行政能力。”所以对张居正用人之道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重用循吏,慎用清流

这是张居正用人中最重要的一点。所谓循吏是指稳重而有实用主义精神的,一根筋想把事情做好,靠结果说话的官员,这类人一般不太注重名声;然而,清流则相反,它重在讲究道德,话说得非常好,做事情却脱离实际,成效不大。海瑞是明朝有名的清官,非常讲究道德操守,老百姓都非常喜欢他,在老百姓的心中,他是道德的楷模,是“海青天”。但在当时的官员心目中,海瑞是一个特行独立的“另类”。据说当时他接任应天巡抚一职,朝廷的调令一下,当地那些横行霸道、有贪污腐败行为的官吏,都吓得纷纷辞职,以免被海瑞抓住把柄。当地的地主们,赶紧让仆人将家门口弄得很破旧,以免让海瑞看到自己家里富裕,对自己不利。还有一些负责江南织造的宦官们,平时飞扬跋扈,听说海瑞要来,也不由自主地收敛了很多,连平时乘坐的级别都自动降低了。平时坐八抬大轿的,都改成四抬大轿了。海瑞还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在他担任应天巡抚期间,如果遇上有人打官司,一定是弱者赢,强者输。所以当地的地主官僚都怕他,跑到外地去了。这样,州府就没有了税源。据说在海瑞主政期间,当地的税赋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于是官场里很多人都视海瑞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断上疏弹劾、攻击海瑞,海瑞最终被免职。在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又有很多人推荐海瑞,建议把他调回来,因为海瑞的名声很好,老百姓都特别喜欢他,连吏部尚书杨博还就此事专门找过张居正商榷,希望他启用海瑞。但张居正认为,海瑞的确是一个好人,道德、自律都很好。但是好人不一定就能当好官。好官的标准应该是既能让朝廷放心,又能够造福一方百姓。海瑞做官非常讲原则,但没有气量;有操守,但缺少变通。况且海瑞的名声很好,老百姓的呼声很高,如果要起用,就得给他很高的职位,比过去的职位高,才叫重用;如果比以前的职位低,那就证明张居正不尊重人才。不过话又说回来,你给他更高的职位,他却依然我行我素,岂不是要贻笑大方?最后他决定不用海瑞。

与海瑞相比,戚继光要幸运得多。他是明朝有名的军事将领,张居正进入内阁之后,调戚继光北上,负责练兵事务。戚继光不负重望,轮训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的边军,又从沿海招募贫民屯垦,解决了军粮问题。但是由于戚继光治军和官员有冲突,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是张居正及时施与援手,使戚继光脱离险境,并有施展才华的可能。在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以后,又把与戚继光关系非常要好的谭纶调为兵部尚书,又把自己的得意门生梁梦龙调去接任谭纶为蓟辽总督。这样一来,戚继光上面下面都有人了,如果再有什么非议的话,就会有人挡住。对戚继光性格上的弱点,张居正非常关心。每次写信,都要反复告诫他不要与人争功,不要无谓冒犯上司。这些劝说,对戚继光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就这样,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镇守蓟州十六年,蓟州一带很少打仗,一派太平景象。这既是戚继光的功劳,也可以归功于张居正的知人善任。由此可以看出,张居正用人,不仅让所用的人发挥所长做事,而且努力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其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以放手放心去干。

海瑞和戚继光同为晚明时期家喻户晓的人物,张居正对他俩采取截然相反的态度,就是“为国家爱养人才,不敢以私意用舍”的真实写照。

二、注重才能,用人不拘一格

往往历史上的改革者,他们在推行新政的时候,往往喜欢网罗人才,形成自己的一套执政班子。张居正也不例外,他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在用人方面,他始终注重,用人不拘一格。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1.从社会下层提拔人才。在他看来,立贤无方,唯才是用。张居正执政期间,黄河水患不断,他打听到原来工部一个叫潘季驯的低级官吏,多年参与黄河水患的治理,很有经验。但是他的方法往往不被上层重视,所以一直屈居下僚。张居正为此亲自登门向他请教,还越级提拔潘季驯来主持黄河治理的工作。他赋予潘季驯治理河槽的最高权力,并亲自为其开展工作扫清一切障碍。吏员出身的黄清,能力很强,但是与上级、同僚的关系处理不好。但是张居正不顾下面的议论,重用黄清来修建河堤,此后又提拔他为太仆卿。出身贫寒的李成梁受破格重用做镇边大将等,后来这些人都为“万历新政”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2.用人不分亲疏、派系。张居正用人,无论是谁的亲戚、故人、乡党之类的,只要能为国家办事、对皇帝忠心,就可以举用。王之诰是张居正的亲家,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政绩不错,张居正没有害怕别人说他张居正用人唯亲之类的闲话,还是推荐王之浩做刑部尚书,王之浩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好,这一任用也并没有招来旁人的非议。同时,张居正上台后,没有像大家想象中的一样,把高拱一派的官员都赶走,相反,还任用了一批高派官员。张学颜、殷正茂等都曾经受到高拱的赏识和重用,但是张居正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排斥他们,而是继续加以重用。他任命殷正茂为广东提督,平息了地方动乱和海盗的侵袭;任用张学颜为户部尚书,让其主持会计,实施田亩清丈,颇有成绩。张佳胤是高拱的门生,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和能臣。在高拱主政的时候,他被提拔到了应天巡抚的位置。可不久,高拱就倒台了。张居正上台,张佳胤就遇上了一件棘手的事情。张居正的恩师徐阶的儿子胡作非为,被告到张佳胤那里。张佳胤很为难,怕处理不好,就向内阁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准备回老家了。但是张居正通过自己的智慧,留住了张佳胤这个人才,后来张佳胤秉公办理,也努力工作,一心为民,在万历年间官至兵部尚书,成为万历朝的一代名臣。还有个叫马自强的人,他与张居正的关系一直不好,但他精明能干,张居正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关系不好就不起用他,他觉得马自强是很有能力的人,就推荐他做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马自强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逢人便说张居正心胸宽大,不计个人恩怨。

3.用人切忌求全责备。张居正曾经说过“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如果这样,天下的人才将取之不尽。镇边大将李成梁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成梁出身贫寒,屡立战功,《明史》本传在写到他的功绩时“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但是李成梁也有他的阴暗面,“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对辽东的军费、马政、盐业、政府采购无不包揽,以致“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张居正对这个武夫,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非常清楚李成梁的存在,对辽东防务乃至大明的安危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从未动过撤换之心。这样的猛将,可抵雄狮百万,怎可轻易撤换?所以张居正对李成梁的劣迹做了一些让步,但对他的动向了如指掌,决不放松。如果李成梁闹得太不像话,张居正就会出面,对他加以管束,恩威并用,使李成梁能发挥所长,为国效劳。

三、不能胜任岗位就撤职

唐太宗李世民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1]意思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优缺点扬长避短,做到知人善任,把人才安排到最恰当的岗位上,以实现人尽其才,才职相称。在这方面,从张居正对汪伯昆的处置就可以看出来。汪伯昆与张居正是同年,在湖北当了几年巡抚,他的诗写得很好,是当时诗坛有名的才子。张居正担任首辅之后,汪伯昆就给张居正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到京城来工作。张居正收到信之后,觉得他这个同学有能力,资历也比较老,再加上自己又是用人之际,就答应了,将汪伯昆从之前的湖北巡抚升为兵部左侍郎,主管军事。在汪伯昆上任不久,张居正就给了他一个任务,就是巡视整个西北的军事设施。他的巡边之旅,第一站就是蓟辽,当时,蓟辽的总兵就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可是当汪伯昆到蓟辽之后,按道理来说,首先应该是听取汇报、讨论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但是他却整天和一帮文人一起讨论作诗,一起吟诗作赋。张居正听到这个消息,深为不满。汪伯昆回到京城之后,拟定了一份奏章,主要反映了西北边防军事方面的情况。奏章是字斟句酌,词句非常优美。张居正看了之后,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不得不除。”兰花芝草,是最好的植物,但是如果长得不是地方,就要被除掉。换句话说,你汪伯昆是优秀的诗人,但兵部是探讨军事之地,不是呤诗作赋的地方。于是,汪伯昆被撤了职。

四、检查与考核相结合

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2]在这个理念支配下,为了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张居正精心制作了一套绩效考核方案,即著名的考成法。其内容可概括为两条:

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具体细化,且根据事情缓急、路程远近规定完成期限,建立工作记录簿一式三份,一份留存本部门,一份送六科,一份送内阁。

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对官员承办之事定期逐条检查,完成一件、注销一件。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超过期限未办理注销者,或者延搁拖期者,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分。六科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并对违限事例进行议处。内阁也根据账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瞒事例进行惩处。考成法将检查与考核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办事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了过去人浮于事、政令不畅的弊端。张居正当权期间所进行的各项改革,都是通过这个组织系统稽查和贯彻的,是张居正推行改革、挽救危局的锐利武器。

在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以“世不患无才,而患无用人之道”[3]为选才用人的理念,以才能、政绩作为标准,选拔和任用了一批各有所长的人才,才取得了万历新政的成功。虽然在他死后,他的用人失误间接地导致了新政的废除,这主要与张居正的性格有关,但我们不能以此来否认张居正在万历新政期间爱才、惜才、用才,并努力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发挥所长,为国效力。他的用人智慧对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太宗.帝范[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陈协樌.治国能臣张居正[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3]张居正.《张太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刘春丽(1981-),女,湖北荆州,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

猜你喜欢
戚继光张居正海瑞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戚继光剪鞋子
戚继光剪鞋子
张居正感激考官让自己落榜
磨砺是一笔财富
舍小节成大事
张居正的职场成功三要素
天下钱粮减三分
从张居正看人才培养
清官海瑞妻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