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无二日国有二君

2014-11-10 22:31符泽军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5期
关键词:太上皇皇权嘉庆

符泽军

[摘 要]自古皇权就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千百年来,为了登上皇帝宝座,弑父屠子、杀兄灭弟之事屡见不鲜,所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权力就只能集中在一人手中,然而,在历史上的某些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却会出现国有二君的情况,即皇帝与太上皇。历史上有许多太上皇,本文着重描述最特殊、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即乾隆,初步阐释在乾隆太上皇帝的训政下,嗣皇帝嘉庆是如何韬光养晦,最终获得对整个帝国的支配权。

[关键词]皇权;太上皇;乾隆;嘉庆;训政

一、历史上最特殊的太上皇帝——乾隆

纵观中国历史,大致说来,皇帝禅位而为太上皇,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受到武力胁迫;

(二)因为健康原因而退位;

(三)厌倦政务,欲求清闲;

(四)国事艰难,主动退位。

而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进行禅位,无疑都是将生杀予夺之大权拱手让人,故而诸多的太上皇大多晚景凄凉,在这些“太上皇”中,最特殊的,就是自愿退位的乾隆。

乾隆,在位六十年退政,传位于嗣皇帝嘉庆,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最后一名太上皇帝。乾隆自登基后,处处以皇祖康熙为楷模,处处以康熙圣训为金科,甚至一言一行都学康熙。并表示自己在位年数绝不敢超越祖父。

早在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就在宫中外东路兴修宁寿宫,作为归政之后的住所。但乾隆皇帝退政后,也未真的归政休养,而是改归政为训政,继续居住在养心殿处理政务。传位之前,乾隆就已下诏说明退位后要训政,他说:“归政后,凡遇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诸大端,岂能置之不问,仍当勃几体健,躬亲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训谕,可以知所察承,不致错失。”

乾隆归政后,改元为嘉庆元年,但在清宫内务府的档案中,还有乾隆六十一年和六十二年的时宪书,宫中档案仍用乾隆年号,说明乾隆归政改元并不彻底。不论乾隆百般申辩其归政之心,他的权力始终都在嘉庆之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太上皇帝。

二、国之二君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当了一辈子皇帝的乾隆帝太知道拥有权力的美好以及失去权力的痛苦,有无数的先例摆在眼前,郁郁而终的一个又一个太上皇便是前车之鉴,所以,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在不得不遵守誓言归政的同时,又时时刻刻警惕着嘉庆帝的一举一动,处处宣示着自己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而初登大宝的嘉庆帝则处在一个窘迫至极的地位,他既想有所作为,又不能有所作为,无时无刻不处在尴尬之中。

(一)处处防范的乾隆帝

乾隆帝虽迫于当年自己所立“周甲归政”之誓将皇位传给了嗣皇帝嘉庆,但是太上皇帝却没有因此就放手政事,反而于细枝末节处处防范嘉庆帝。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四,在被立为皇太子的第二天,颙琰即上书恳请乾隆帝停止改元事宜,并表明心志不敢登基揽权,乾隆帝对此甚感安慰,表示其归政之心已定,传位大典如期举行。但同时也向天下宣布归政后的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仍事必躬亲,要求嗣皇帝朝夕聆听训谕,以有所秉承。

1、展露威仪

嘉庆元年,太常寺堂官只将祭太庙仪注递呈皇帝,而未呈递于太上皇,引起乾隆帝的不悦,并规定:“嗣后凡遇祭祀仪注,不必缮写两份,如太上皇、皇帝同在一处,先奏闻太上皇帝,再奏皇帝。”而后两淮盐政进呈了两份备赏之物,被议处。同年,毕沅等奏办军粮军火情形一折内称:“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帝注盼捷音。”因其在奏折中分列了皇帝和太上皇,彻底激起了乾隆帝的怒火,斥其措辞实属无谓,借申斥毕沅等所奏之折,实则通告天下自己才是帝国的真正主人。

2、严订仪制

嘉庆元年,太上皇携皇帝恭谒东、西二陵,在询问路上执事太监人数时,认为“皇帝之执事太监为数过多”,涉及到的主管太监遭罚。

在处理外藩属国事物时下发的敕旨,即使是以皇帝名义下发,也需注明“皇上敬奉太上皇圣谕”,以此形式告知各天下“大事还是我来办”。

3、紧握人权

为防止嘉庆帝威胁其统治,太上皇对嘉庆帝是否结党,时刻保持着警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朱珪被贬。嘉庆始入上书房读书,侍讲学士朱珪即为教授其古文古体诗的师傅,师徒二人感情笃厚。嘉庆元年,大学士孙士毅病逝,乾隆帝欲使朱珪补其位。嘉庆帝得知后,特向朱珪“贺以诗”以示祝贺,诗稿尚未誊清,即被和珅拿于太上皇前,以“嗣皇帝欲市恩师傅”之言激怒了乾隆帝。虽后经军机大臣董诰以“圣主无过言”,将此事平息,但朱珪就任大学士之事也由此作罢。乾隆帝于嘉庆元年借口朱珪署两广总督任时剿匪不力,将其改授安徽巡抚。

(二)时时恭敬的嘉庆帝

即位后的嘉庆帝察觉到了太上皇对其的提防,于是愈加小心翼翼,朝夕侍膳问安,敬聆训谕,恭敬更胜从前。

1、处处替太上皇着想

“太上皇老多忌讳”,是嘉庆二年朝鲜使臣李翊模觐见时,对乾隆帝的感觉。太上皇一直为其的高寿而自豪,盼自己长寿的太上皇,凡事诸取吉祥。自传位伊始,乾隆帝对天下进行的恩赏都会特别恩谕高寿长者,以为自己添福添寿。

嘉庆二年,嗣皇后薨逝,太上皇敕旨:“所有应行典礼原当照例举行,但皇帝侍奉朕躬,而臣民等亦皆礼统于尊者,改为辍朝五日,皇帝穿素服七日。”深知太上皇忌讳的嘉庆帝,立即下旨,文武大臣衣着如旧唯不挂朝珠。同年,嘉庆帝又下旨,要求礼部于明年孝淑皇后忌辰,只须向自己进单即可,太上皇御前不必呈递。

嘉庆帝的谨小慎微,实乃名副其实的“总以孝奉为务”,令太上皇甚感宽慰,不时询问嘉庆帝近况,关心其身体。得知皇帝能以义制情,并时刻以国事为重,尤为欣喜,认为嘉庆帝极尽孝道,且思虑详密,并未有夺权之心,对其的态度开始转变,不再处处压制。

2、融洽的父子关系

自即位始,嘉庆帝日侍慈颜,禀受至教,凡事皆附和太上皇,可谓面面俱到,太上皇圣意甚悦,父子关系日益融洽,嘉庆帝隆恩日浓。

其一,恩赏皇帝身边之人。

嘉庆二年,敕旨:“加恩皇帝启蒙师傅,原任兵部侍郎奉宽,太师、礼部尚书衔,用示崇礼师儒至意。”嘉庆三年,加恩嘉庆帝三位乳母,除按常例撰拟应封字样,赏其子嗣骑都尉世职,承袭三次,另酌赏给房屋一所,银一千两。调任安徽巡抚的嘉庆帝师傅朱珪,也于嘉庆二年授兵部尚书,后调吏部,虽仍留巡抚任,但太上皇已时常对其字寄问询,鼓励之言已不吝惜,京察也以一等议叙。

其二,为嘉庆帝树立威信。

嘉庆二年,太上皇特将朱批苏凌阿等折,交给随来热河之王大臣。“上年丰汛漫工堵合,得经皇上指示机宜,将挑水坝接长,做出逼溜得力,现在大溜全面中泓引河,日见刷宽大坝埽前全露淤滩,坝之稳固无虞。”此折中乾隆虽未对嘉庆直接褒奖,但实则是向臣下传达皇帝的治政之才,借此提升嘉庆帝的权威。

乾隆帝曾羡宋孝宗一月四朝,高宗得享天年。而嘉庆帝自受禅以来,极尊养之,诚无一日不亲承色笑,比孝宗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太上皇“朕心甚慰”。

三、苦尽甘来的嘉庆帝

嘉庆帝的孝顺恭敬,使得乾隆帝非常满意,在乾隆帝的猜忌,和珅的打压中,嘉庆帝巧妙周旋,韬光养晦,既得到太上皇“皇帝自受政以来,夙夜仰体朕意,承欢孝养”的评语,又成功迷惑了和珅,为其亲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嘉庆帝祖父雍正帝的谋士戴铎曾向雍正帝进言曰:“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乾隆帝雄才大略,实在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英明之父,与这样一位英明之父相处,嘉庆帝之艰辛可见一斑。

韬光养晦的嘉庆帝在经历了太上皇帝的种种考验后,已彰显出虚心纳谏的君主风范,喜怒不行于色,可见其在政治斗争中老成达练、颇具城府。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崩与养心殿。康熙帝8岁即位,在位时间61年,实际掌权55年,乾隆帝25岁即位,在位时间60年,实际掌权却是63年。在父亲长期把持权力的情况下,嘉庆帝每日游走于乾隆帝与乾隆宠臣和珅之间,韬光养晦,小心谨慎,最终博得乾隆帝与和珅的信任,在沉寂三年之后,嘉庆帝终于完完全全的拥有了整个大清王朝的支配权,真真正正的站在了权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2]《清仁宗睿皇帝实录》,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

[3]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4]庆桂等编:《国朝宫史续编》,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5]赵翼:《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6]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7]乾隆:《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8]清代宫史研究会编:《清代宫史探微》,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

[9]戴逸:《简明清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0]郑天挺:《清史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欢
太上皇皇权嘉庆
两代君主同堂时
嘉庆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秦、汉“太上皇”政治文化透视
清张志宁嘉庆丁卯科乡试硃卷档案
嘉庆的尴尬映射大清衰亡
教皇帝说话
哪些国家有“太上皇”(答读者问)
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