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1-10 00:23许美娟
黑龙江史志 2014年20期
关键词:鉴定档案高校

[摘 要]目前,部分高校档案数量巨大且质量不高,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开展已经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实质性的工作。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做好档案的收集工作,而且还要具备档案鉴定的能力,要对高校的馆(室)藏档案进行定期的鉴定,切实保证高校档案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档案;鉴定

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正常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只是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不加任何甄别就统统归档,形成了“有文必档”的现象。由于一些无保存价值的文件被收集归档,使得馆(室)藏档案数量越来越庞大,档案管理的工作量成倍增加,档案管理员的负担日益加重,严重浪费了档案管理资源,阻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正常发展。加强高校的档案鉴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已经是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迫在眉睫的工作。

一、高校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鉴定是按照已经制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分析和判断档案的价值,决定档案是否保存及其保管期限的一项业务工作。档案鉴定贯穿于三个工作阶段的内容。一是在档案接收阶段,对档案是否有保存价值进行鉴定,决定档案去留的过程。二是在档案整理阶段,对档案价值大小划分的过程,目前档案价值划分为永久、定期。定期又分为30年和10年两种。三是在档案销毁阶段,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进行再鉴定,决定档案存毁的过程。

从高校档案鉴定工作在以上工作阶段实施的情况来看,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盲目接收档案。由于档案立卷多由文书处理部门的兼职档案员来完成,而兼职档案员的业务素质良莠不齐,从而造成案卷质量也是鱼目混杂。而档案部门还是照单全收,没有严把档案的“入门关”。

2.保管期限划分不准确。档案人员在划分保管期限时,总是留有余地,将保管期限划得过高的现象时有发生。

3.档案“存而不鉴,鉴而不销”的情况普遍存在。许多单位对到期档案的再鉴定工作基本上都是几年一次,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从来没有对到期档案进行过再鉴定。即使是已经鉴定过的档案也是暂存,没有销毁。

二、高校档案鉴定工作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档案鉴定意识不强。不少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只要档案馆(室)资料齐全,学校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时候有据可查,鉴不鉴定都无关紧要。很多学校在进行档案评估时,对档案是否经过鉴定不作要求,只要需要检查的材料都有就行。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也没有正规的经过培训的鉴定人员进行档案鉴定工作,使得档案鉴定工作迟迟不能开展。

2.馆藏量标准的盛行。档案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晋级标准都和馆藏量有直接联系,甚至长期以来核定管理人员的编制都是靠馆藏量来确定。在业绩评比中,数量上的比较操作起来比较简单也很直观,而质量上的比较则很难把握。这种现实的压力导致档案部门一味的追求馆藏量。

3.求稳思想,怕承担责任。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的唯一性,一旦销毁,就无法找到替代品。因此档案鉴定是要承担风险的一项工作。致使许多单位在档案的销毁上非常谨慎,认为档案只要存在库房里,总比万一销毁错了,承担事故责任要保险得多。

4.档案鉴定工作的难度大。“档案价值的潜在性、档案价值鉴定的预测性以及简单结果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档案人员对于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畏难心理。档案鉴定的主观性较强,跟一个人的业务素质、习惯等都有关系,尺度不好把握。

5.档案鉴定的方法和标准相对滞后。《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实施办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虽然都对档案鉴定做出了规定,但很不明确详细,例如条款中有诸如此类表述“一般的、重要的”,这种模糊的表述,就会造成实际工作缺乏可操作性、指导力度不强,档案部门执行起来有困难。

6.档案鉴定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复杂,要剔除没有价值的档案,重新编排文件目录,重新填写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工作量很大。若进行一次全面的档案鉴定,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加强高校档案鉴定工作的对策

1.强化档案鉴定观念。20世纪末,档案界已经把优化馆藏作为档案馆(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档案部门应主动转变观念,顺应发展要求,正确处理丰富馆藏与优化馆藏的关系,既不能为了丰富馆藏而不加以鉴定地滥收,也不能为了优化馆藏而剔除了具有潜在价值的档案。

2.建立专门档案鉴定机构。应成立由单位分管领导、档案人员组成的档案鉴定委员会或鉴定小组。鉴定委员会(小组)要有明确的鉴定内容、鉴定程序、鉴定计划,并由专人负责,制定鉴定工作计划、提出鉴定销毁的意见,并报委员会审批,使档案鉴定工作稳步推进。

3.培养档案鉴定人才队伍。档案鉴定工作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鉴定人员专业水平和责任心,应将有相应鉴定工作专业知识并熟悉档案鉴定标准的人员,纳入到鉴定委员会(小组),并重视鉴定骨干人才的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机制,多参加学习研讨班,也可请档案鉴定专家来学校进行培训,提高鉴定水平。

4.鉴定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档案鉴定工作同档案整理、档案接收等其它档案工作一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和业务程序,要定期开展,将鉴定工作列入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由“软任务变为硬任务”,由“可做可不做变为必做”,保证档案鉴定工作有序开展。

5.鉴定工作纳入档案评估体系。档案评估水平不要仅停留在表面的规模,更要关注档案文件是否优化、保管期限是否合理等层次的问题。档案鉴定的纳入,将促进档案评估体系的健全,引导档案工作良性发展。

6.修订相关规章制度,完善档案鉴定细则。2006年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是我国档案鉴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随着新类型档案的出现,这些鉴定规定已不能适应要求。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从具体情况出发,编制适合本校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作为学校鉴定工作的标准。

7.多种鉴定方法的相结合。目前档案鉴定方法有来源原则、高龄原则、文件双重价值理论,这些不同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在制定保管期限表中应结合多种鉴定理论,力求科学性客观性。这样才能使档案鉴定工作适应各种复杂情况,避免档案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档案价值的鉴定。

高校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基础业务工作,也是档案部门亟待探索的一项工作。档案部门应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科学的精神来实践这项工作。认清档案鉴定工作的现状,扬长避短,发挥档案鉴定工作优化馆藏的作用,为合理配置档案资源,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小平.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档案,2005(6).

[2]王秀兰.档案价值鉴定工作之我见[J].兰台世界,2007(14).

作者简介:许美娟,女,1967年10生,汉族,江苏常州人,常州开放大学综合档案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鉴定档案高校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北京卫视《档案》的叙述方式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