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献疑

2014-11-10 17:54霍晓波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关键词:康有为

霍晓波

[摘 要]以往史料中,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标志的资产阶级正式走上历史的舞台。然而近年来,史学界对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提出种种质疑,笔者对众多史学大家的研究精华给予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康有为;公车上书;重新认识

一、康有为是否向都察院递交“万言书”

康有为在《我史》中记载:“与会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无法挽回,却不收。”这一段长期以来被史学界广泛采用,然而这与史实有所出入。

根据黄彰健教授考察,李鸿章所写的《中日和约合议已成折》是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初八批准,初九才正式盖玉玺。而且在四月初八当天,都察院代递了反对与日讲和的上奏十五件。所以说都察院四月初八当天并没有拒收呈文,康有为所说上书被拒是不合史实的。

事实的真相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都察院,根据“沪上哀时老人未还氏”《公车上书记序》:“是夕议者既散归,则闻局已大定,不复可救,于是群议涣散……议逐中寝,惜哉惜哉”。也就是说,康有为所写的上书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根本没有去递呈。光绪二十三年,康有为学生徐勤所作《杂记》记载:“属草既定,将以初十就都察院递之……同人以成事不说,纷纷散去,且有数省取回知单者,议逐散”。更一步证明康有为在《我史》中作伪,康有为组织的“联省上书”并不是都察院不给上呈,而是其根本没有递至都察院。

二、康有为是否为“公车上书”的领导人

康有为在《我史》中称其本人为“公车上书”的领导者:“吾先知道消息,即令卓如鼓动各省……与卓如分托朝士鼓,各直省莫不发奋,连日并递……”。由于这一事件被广为传播,从而奠定了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的领导地位。

然而考诸现有的史料,康有为这一说法颇为可疑。因为最先反对签定《马关条约》的是清朝官员,早在三月二十日,当时台湾巡抚唐景崧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明确提出反对割让土地。从光绪二十一年二月二十七日到四月二十一日,官员上折次数超过2464人次,举人上书次数也有1555人次。这些上折和上书中,除四川提督宋庆提出与日本缔约外,剩下的均反对议和,这足以证明当时的社会舆论是一致反对日本议和。康有为在“全民上书”的风潮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并不是发起者。

康有为的资历是否在当时可以承担领导地位也有疑问。从年纪上看,康有为年仅三十八岁,还不到“不惑”之龄;从科举资历上看,其仅为新科举人;论门第,康并非世家大族;谈声望,康有为可以说是众谤所集。其早在1888年首次上书中,已引起官吏士民的不满,“乡人至有创议,欲相逐者”,光绪二十年由于其《新学伪经考》遭到清廷毁版,令其名声更加狼藉。在这种情况下康有为能成为“公车上书”的领导者,实在难以让人信服。

三、参与“公车上书”的人数

康有为在其“领导”的“联省上书”人数问题在史学界一直未成定数。康有为在《我史》中称“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但其在《南海先生诗集》中称“三千人”;《公车上书记序》中称“集众千三百人”,然而其后所附《公车上书题名》却只有六百零六人。上书人数变化如此之大,可见康有为对外宣称“公车上书”的人数是很随意的。

康有为在《我史》中称“千二百人”聚于松筠庵,松筠庵位于北京宣武门外达智胡同,其地方并不空旷,根本无法进行上千人的聚会。仅在三日之内,康起草的长达万字的上书能否被一千二百名举人轮流观摩传递已让人怀疑,而且在当时的政治风气下,众多举人是否有勇气在这篇言辞颇为激烈的上书中签名也有所疑问,所以黄彰健教授推测《公车上书记题名》中有他人代替签名的可能,以故意牵涉他人,让官府不方便追究。

四、公车上书影响力

在已往的历史教材中,对于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康有为曾写道:“为人传钞,刻遍天下”。梁启超也在给康有为的信件中提到“已销数万部……人有一部”。

《公车上书记》于光绪二十一年刊行于上海,其出版者是“古香阁主”。按照康有为的说法,《公车上书记》是被他人主动传抄,并不是自己传播。然而根据梁启超与康有为的私人信件所记载:“此间希顾前交与古香阁印,云:本之大小,如《公车上书记》”。这表明《公车上书记》是康党交给“古香阁主”所印刷的,然而康有为却称该书“为人传抄”,显然是故做姿态,自抬身价。

康有为不仅自谋刊印《公车上书记》,而且大肆鼓吹其影响力,康有为称其“刻遍天下”,梁启超也称“已销数万部”,这都是夸大之词。就论发行量而言,晚清历史上销量最大的《时务报》也只不过卖出“万余份”,这还是在张之洞命湖北全省公费订阅的情况下达到的。当时并没有督抚大员帮助康有为销售,梁启超也没有展示出其担任《时务报》主笔时犀利的文笔,其在短时间内就销量万册,实属夸张。更令人震惊的是《公车上书记》的销售广告仅在报纸上出现了一个月就再次刊登减价广告:“因数尚多……减价发兑”,减价幅度超过了售价的一半!正是由于康有为的《公车上书记》销量不畅,当康党再次要求“古香阁主”为其印刷出版《南海先生四上书记》时,“古香阁主”以“恐不能获利,请改为小本”为理由,要求降低印刷质量。这也充分证实康有为所领导的“公车上书”在当时社会上影响力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M].

[2]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M].

[3]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M].

[4]汪叔子、王凡.《公车上书记》刊销真相[J].

猜你喜欢
康有为
“生死”对联
康有为撰
从《孟子微》看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诠释
高中历史中康有为思想浅析
论康梁早期的宪政思想
论谭嗣同仁学的五个显著特征
“尊孔保教”
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维新思想渊源初探
康有为尊孔教为国教思想探析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