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宁在日本的交游情况

2014-11-10 17:56霍耀林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

霍耀林

[摘 要]进入元代,由于异民族的入侵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中国禅林中的许多高僧相继赴日。一山一宁就是当中非常有代表性的高僧,他到达日本不仅带去了元朝的使命,也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他在日本开创了临济宗一山派,他的门下高僧辈出,开创了后世禅宗以及儒学的新局面。本文主要是考察一山一宁到达日本后和日本武家、公家以及普通僧人的交游情况。

[关键词]一山一宁;龟山天皇;后宇多天皇;虎关师炼

进入元代,由于异民族的入侵,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中国禅林中的许多高僧相继赴日。他们“很多在元朝时就是有名的高僧,到日本后接受日本朝廷和幕府的归依,董理京都、镰仓的名刹,宣扬禅风,对于日本的精神界当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对于日本的儒学、文学、书法绘画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也都给予刺激,在促进日本文化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在元朝众多的赴日僧人中,能够同时在日本宗教界和文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应当非一山一宁莫属。一山一宁与众不同在于他在元朝时已经是久负盛名的著名僧人,并且他还是肩负着通好中日两国的使命赴日的。在中日交流史上,如一山一宁既拥有特殊的身份又在佛教界拥有崇高地位的僧人可谓凤毛麟角。

也正因为其与众不同,关于他的研究就不免成为了中日学界关注的对象,迄今对于他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了其个人事迹、禅宗一山派、以及其在中日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诸多方面。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有的是从五山禅宗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的是从五山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有的是从中日文化交流的角度去研究的,但是无论从哪个视角去研究,对于一山一宁的研究重点都集中在了对一山的生平和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地位论述,近年来才开始出现对一山一宁的禅法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以及一山一宁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中都忽略了重要的一点,一山一宁赴日后是通过和日本的各个阶层的各种人的交往才确立了其在日本佛教史上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才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日本社会,因此梳理他在日本的交往状况及交往的内容都将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以此为中心对一山一宁赴日后和日本的公家、武家、和普通僧人交往情况进行梳理并试图探讨其交往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山一宁于1299年奉成宗国书,搭乘日本商船到达日本。因之前的两次战役(文永、弘安之役),日本将元朝视为敌国,更因为一山肩负敌国的使命赴日,所以当时的幕府执权北条贞时将一山一宁编置在伊豆修禅寺,后来听说他是元朝高僧遂将之迁至镰仓建长寺。“宋僧之入我土,多挟道术也。传闻宁公元国望士,其受重寄又可知矣。而又出于抑逼也。且夫沙门者福田也。有道之土。无心于万物也。在元国元之福也。在我邦我之福也。”此后,一山一宁先后辗转于建长寺、净智寺、南禅寺等,受到了以幕府执权北条贞时和龟山上皇为代表的幕府和皇室的重视,相互来往密切,备受尊崇。

一、与北条贞时的交往

北条贞时是日本镰仓时代镰仓幕府第九代执权,是第八代执权北条时宗的嫡子,母亲为安达义景之女觉山尼,北条家第八代得宗。北条贞时在镰仓出生,幼名幸寿丸。建治3年(1277年),元服时冠名贞时。弘安7年(1284年),父亲北条时宗病逝,贞时以13岁之龄继任执权及得宗,由御内人、贞时乳娘的丈夫平赖纲辅政。其父北条时宗皈依、笃信禅宗,受教于兰溪道隆及兀庵普宁、大休正念等禅宗大师。兰溪道隆去世后,又在1279年向中国派遣使者邀请了无学祖元大师赴日。1282年,建圆觉寺,形成武士热心参禅风气。祖元大师为镰仓圆觉寺(镰仓市山之内)的开山祖师。北条时宗将圆觉寺作为关东祈祷所,并将尾张国富田庄捐赠给了圆觉寺。北条贞时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跟随父亲随大休正念、无学祖元参禅,对禅宗耳濡目染,非常喜欢。正安三年(1301年)八月二十一岁时将执权一职让给一族的北条师时后出家,法名“宗瑞”,号“最胜圆寺人道”,以监护人的身份继续握有幕府的实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背景,一山一宁幽禁修禅寺没多久就被北条贞时请至镰仓建长寺,并在此接受了北条贞时的归依。

建长寺是日本临济宗建长派大本山。山号巨福山,正式名称为建长兴国禅寺,系第五代执权北条时赖发愿创建,由南宋僧兰溪道隆开山,于建长五年(1253年)完成。道隆殁后,兀庵普宁、无学祖元、清拙正澄等相继来住,禅风兴盛,学徒云集。由此可以看出北条贞时对一山一宁的重视。“建法幢,立宗旨。法幢已建,宗旨已立。极微尘刹海,只在一毫端。尽无量亿劫,悉归弹指顷。尘尘不昧,法法全彰。”一山一宁在建长寺修复殿堂,建立寺规,悉心传法,声名远播。“丛规肃如,万衲缵仰。府主耳其提唱,悔中塗稽滞矣。”由此可见当时建长寺之盛况,连北条贞时也后悔当时不该把他幽禁在修禅寺。几年后,他在建长寺新建了方丈得月楼,经常上堂讲法。

一山一宁于十二月入建长寺,此后没有多久,便同时兼管圆觉寺。“会昙西涧,谢鹿山事。府命令师权之。”因此而忙于两边的寺务。由此可以看出,幕府对于一山一宁的重视与信任。也可以看出一山一宁不孚众望,深得人心。由于多方面原因,一山辞建长寺,专管圆觉寺。四年后,因病退居寿藏,不久“府命以鹿峰寿塔,其地狭隘,移于巨福右掖杉谷。庵成名‘玉云。”

二、与龟山法皇和后宇多天皇的交往

镰仓时代,禅宗逐渐进入宫廷,后嵯峨天皇和龟山天皇之际,禅宗受到皇室的重视,龟山天皇是后嵯峨天皇之子,日本第九十代天皇,母为西园寺姞子。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宠爱,在兄长后深草天皇因病让位以后即位。后嵯峨死后,与兄长就皇位继承问题产生纷争。在镰仓幕府的支持下,龟山天皇让位于皇子世仁亲王(后宇多),开始院政,称之为龟山院,龟山天皇于正应二年在南禅院出家,法名金刚眼。龟山天皇圆尔受戒,并请辨圆讲三教之旨趣,修行心要。后宇多八岁即位,由其父龟山上皇执掌院政,他在位期间历经了“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在位十四年以后让位。

南禅寺原本为弘安年间上皇所建离宫,正应四年,无关入离宫,上皇倾心禅宗,施以弟子之礼,因此离宫改为禅寺,无关为开山,当年十二月,无关患病,法皇亲自慰问,并问及下任住持,无关推荐规庵祖圆,无关圆寂后,规庵祖圆住持禅寺。因日本传之禅宗乃六祖慧能之南禅,为天下之正派,故称之南禅寺。龟山上皇亲自撰写起愿文,并赐三处庄园,祈祷该寺香火永昌,诏子孙后代恪守旨趣,不得改易寺领。龟山上皇在位期间,先后从无关普门、东福圆尔、规庵祖圆、虎关师炼、西涧子昙、一山一宁、南浦绍明等参禅问道,一山来朝之时也向其请求法语。该法语收入一山语录。

正和二年,南禅寺住持规庵祖圆圆寂,后宇多天皇命令北条贞时邀请一山一宁主持南禅寺。此时,一山一宁已经年老,不胜羁旅之苦,但命令已下,不容推辞。“初建治太上皇,闻师德誉,觊见未由也。于是乎敕元帅府,召师补南禅之缺。师老艰于羁旅,而诏旨府命,逼而不容辞。”一山一宁继任南禅寺第三任住持期间,上皇(后宇多)屡屡入山问道,公卿等也有很多来参禅问道,车马都挤满了门前之路。一山屡次以病请退,不许,一山遂潜逃至越州,上皇亲自敕书慰谕,促其早归。

“亲书特告南禅长老一山禅师。朕闻师之道价久矣。所以下诏关东。以官差请来也。一得会唔。宛如获司南之车也。(中略)公乃屈蒲轮。来诺许朕意。不料暗里出城远涉山川矣。若得回来再相见。必许随自便养病庵中。(后略)”

文保元年秋,一山病重,十月上皇临幸南禅寺,驻龟山庙塔,时时问疾,此时一山已预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亲自上表,表达了自己对上皇的感激之情“法皇陛下,圣驾幸本山,实缁门观光矣”,上皇收到表后,匆忙赶到,一山已经示灭,于是赠国师之号,命仆射源有房作文以祭之。又在龟山上皇庙旁,建塔,赐“法雨”额,元应元年三周年忌之时,又赐宸书,书中有“宋地万人杰,本朝一国师”高度评价了一山一宁的人品道德。

“朕曾闻师道风,思欲一觌德仪,顷年下诏请来,补先皇圣迹南禅,遂获酬夙志,神交道契,顿增法味,有得于中矣。师告以衰暮,屡乞归休。朕叹祖道微运,固留止焉。五载于今兹,法体违和,疾至弥留,临期告别,唱寂于本山,末后全提。灵明天真,所谓无心道人,大法主盟者也,称以国师,欲报老师直示之的旨,旌鹫岭付属之金言云尔。

文保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山国师门徒等”

源有房即六条有房出身村上源氏名门,幼年丧父六条通有,长期怀才不遇,后宇多天皇执政后,作为院近臣迅速上升,正安三年任左大弁兼参议,嘉元元年升任权中纳言后兼院传奏,延庆元年任权大纳言,文保二年叙从一位,元应元年逝世前一天辞内大臣之职出家。从各种资料来看六条有房很得后宇多天皇的宠幸,并且汉文水平极高,博古通今,知识渊博。虎关师炼曾经通过他学习公家学问。永仁三年,源有房曾著《野守镜》,以论歌道而诋毁禅宗,同时也对其他佛教宗派加以评论,当中,对禅宗尤其进行了激烈的反驳,书中列举出了禅宗十大问题,认为是因为禅宗流布诸国,而引起了诸国的灾变。从他的全部经历来看,他在人生的前期是极力反对禅宗的,而到了后期,尤其是死之前选择了出家,这个巨大的转折是由什么造成的呢?辻善之助在《日本佛教史》提到,龟山上皇赐一山国师之号,并命源有房写作祭文,是在《野守镜》写作后二十多年的事,他由对禅宗的反感转变成最后为一山禅师写祭文,这里有些疑问,由此而怀疑《野守镜》根本就不是源有房的著作。

一山一宁圆寂后,六条有房撰写的祭文,如下:

“维大日本国,文保改元十月二十七旦。敕特进前御史大夫源有户,昭告于一山国师大和之尊灵,日,摩腾来汉,显宗致钦。初祖入梁,武帝纡襟。增崇至道,稽古乃今。先皇梵刹,拣托保任。灵山附属,眷命弗借。克明克哲,问法问心。麟凤尔德,金玉尔音。光辉祖域,荣敷缁林。千载迥期,功与化参。倏矣归真,不留幻质。陨兹伟人,若亡良弼。恩慕罔罄,死生如一。赐谥国师,以名副圣。圣衷孔昭,青天白日。赙令奠香,灵飨可必。

尚享”

且不论《野守镜》是否为源有房之著作,单从他为一山一宁撰写的祭文来看,可谓充满了溢美之词。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一山一宁在日本期间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三、与虎关师炼的交往

虎关师炼,法讳师炼、道号虎关,京都人,藤原氏,其父左金吾校尉(左卫门将监下级官吏),其母源氏,幼时开始好读书,称文殊童子,病弱,弘安八年(1285),八岁,由珍藏主介绍,入山域三圣寺东山湛照之室僧童,弘安十年(1287),十岁四月八日,比睿山登坛受戒。东山是东福寺开山圆尔的高徒,兼修天台教学一级台密,对其寄予厚望,但是正应二年(1289),因病归休,不久后病愈再次来到三圣寺参东山湛照,翌年正应三年(1290)东山授其青伽梨,其时东山已患微恙,预感即将示灭,于是,正应四年(1291)年,东山做了末后的上堂,虎关成为了禅客,和东山进行了问答应酬,这年八月八日东山示寂,虎关时年十四岁,东山葬后虎关赴南禅寺,从学于住持归庵祖圆,时年十五岁,下关东,参圆觉寺桃溪德悟,桃溪虽然是建长寺开山兰溪道隆的亲授弟子,却随侍无学祖圆,也有入宋经验,翌年永仁二年(1294)七月,再次返回京都,挂籍三圣寺。永仁三年(1291)十八岁,再次于南禅寺参归庵祖圆,做汤药侍者,因为有脚疾,上堂之时,落伍于列位,恰好被临幸南禅寺的龟山法皇看到,特召加以慰谕,因此而得到了法皇及后宇多上皇的宠幸,御制和韵。这年的秋天,他再次下镰仓,翌年永仁四年(1296)年,四月四日,在圆觉寺举行北条时宗十三次忌之时,跟随同寺住持桃溪德悟修行。德治二年,虎关下关东圆觉寺,再参无为昭元,此时一山一宁为建长寺主持,虎关在住的常乐寺通参一山,开始接受外学之教。《本朝高僧传》云:“镰比壮逢一山宁公于建长,杂儒释古今书,细绎审询。”师镰禅师将之前积累的不懂的,有疑问之处,多次请教一宁禅师,汉学修养大幅提高。一山学识渊博,凡教乘诸部、儒、道、百家之学,息皆精通,并于稗官、小说、乡谈、俚语无不通晓。又能赋诗、善书画。虎关曾经评价一山说:“禅策中无索隐,仅事苑而已,往往漫下雌者多,江湖患之。及师至理阙疑,然言语不通,乃课觚牍,只字片句,朝谘暮询,师道韵柔,执翰酬之。教乘诸部,儒道百家,稗官小说、乡谈、俚语,出入泛滥,辄累数幅,是以学者推博古。又善鲁公屋漏之法携纸帛乞扫写者,铁阃或可折矣。”

一山曾经就日本僧寺状况向虎关询问,但是当时日本的佛教界对中国的事情甚为关心,而对日本本国的状况不甚了解,所以虎关一时无法作答。“公之博辩涉异域事,章章可悦,而至本邦事,颇涩于酬对,何哉?”虎关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开始发愤搜集日本国内高僧事迹,编写成传,并决心撰述佛教史《元亨释书》,这部书前后历时17年,于后醍醐天皇元亨二年完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佛教史僧传。

四、交往形式与内容

从一山一宁抵达日本的大德三年(1299)到文保元年(1317)圆寂,前后共计十九年,在此期间他曾先后住持建长寺、圆觉寺、净智寺、南禅寺,在镰仓和京都传法,大振宗风,受到了上皇、天皇、公卿等为代表的公家及武家将军、武士为代表的武家和僧人及普通百姓的尊崇。一山和他们交往传法,不分贵贱等级,他们交往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有哪些呢?《一山国师语录》中保留了相关的法语、偈颂、宸书、宣命、跋等,据此可将交往的形式和内容分成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主持各种法事。

在《一山国师语录》中有分别为天皇、幕府征夷大将军吏部亲王、北条贞时等上堂说法和拈香说法的记录。在《一山国师语录》有两次太守请上堂说法的记载。这里的太守就是指北条贞时。这两次都是一山住建长兴国寺时北条贞时请求上堂说法之事。如:“太守请。为法光寺就佛日庵庆忏千部法华经升座。”这次北条贞时命令僧披诵法华经千部,为法光寺资严冥福。而法光寺杲公则为其父北条时宗,这是北条贞时为纪念追远其父北条时宗迎请僧人诵持《法华经》千部,功德圆满之时请一山一宁上堂说法。第二次是庆赞地藏宝殿,北条贞时要求供养五部大乘经。

《一山国师语录》也有为龟山天皇祭祀时上堂说法的记载。

“为龟山圣庙上堂。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卷舒立方外乾坤,纵横挂域中日月。乃至建造伽蓝,悟明己事。犹是先皇自己运用底事,只如末后大事光明炜烨,且道只今在甚么处行履。诸人还会么。巨辟十三华藏界,藏身无迹海腾波。”

拈香说法,是指一种佛教仪式,即拈香烧之,开堂之日,拈香祝天子,谓之祝圣拈香。在《一山国师语录》中,有一山在住建长兴国禅寺中有为当时上皇、吏部亲王征夷大将军、相模太守等拈香的记载,也有住圆觉兴圣禅寺为当时天皇和征夷大将军拈香的记载。

2、诗文赠答

根据日本学者荫木英雄做的统计表,一山一宁作的偈颂共计46首,佛祖赞55首,自赞10首,颂古13首。偈颂多是阐发古代禅师语录以及公案,或者是通过偈颂讲法和以偈颂的形式进行问答。《一山国师语录》中载有一山分别给龟山法皇和北条贞时的的法语以及和其他僧人交往时的相关偈颂。这些偈颂的内容相当丰富,有的宣扬禅宗思想的哲理,如《四时般若》等。有的是送别诗《送俭上人还乡》、《雪中送均使者归京》、《送准侍者》、《送师齐禅人省师》等等。送别的对象有禅师、侍者等。大多是抒发离别之情。如《送准侍者》:“眼光遥映海色碧,短策陵秋又向东。若对诸方话来历,莫言相见在途中。”也有的是呈给当时的太上皇的。如《正和丙辰春日太上皇幸慈济庵谩成野语上奏云》:“结庵结庵聊为养衰残,敢望皇明顾野菅。陋巷士民瞻宝伏,近邻儿女觌尧颜。和融阳煦生寒谷,赫奕衣冠耀掩关。感荷睿思三祝愿,福同东海寿南山。”表达出一山对于太上皇的临幸慈济庵的感激之情,同时也送上了他对太上皇的衷心祝福。还有是唱和诗。

一山一宁受命于元朝和日本关系最敏感的时期,他肩负着通好中日的使命,东渡日本。虽历经重重磨难,但他以自己杰出的才能最终赢得了日本朝廷和幕府的重视,他通过各种方式和日本的皇族、贵族、武士以及僧人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往,在传播佛法的同时也传播了大陆文化,受到了日本公家和武家以及其他僧人的欢迎。也正因此,慕名求法者络绎不绝,弟子人数也不断增多,势力逐渐扩大,因其门下法嗣众多,最终形成了日本禅宗二十四派之一的一山派,他的弟子中,在日本佛教史上以及日本历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的人物颇多,有雪村友梅、虎关师炼等。除此之外,如石梁仁恭,他是一山一宁的族侄,随侍一山到达日本,一山示寂后任建长寺玉云庵塔主,先后住圣福寺、建仁寺等,晚年住寿福寺。他的门生中,梦窗疏石后来开创了二十四派之一的梦窗派。他与雪村友梅、虎关师炼共同开创了五山文学,成为五山的先驱,从整个五山的历史来看,能够对五山文学以及后世的影响方面,一山一宁堪称是杰出的代表,说赴日禅僧中无人与之匹敌也不为过,正是在这点上,甚至可以将一山一宁称之为日本五山文学之祖。一山一宁赴日给当时以及后世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